三字经孝顺父母亲句子(三字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

语宇社区 情感日志 153 0

敬父母尊长辈的三字经

父母亲,生儿女,十怀胎,苦难言,

营养乳,无私献,宽胸怀,遮风雨,

拉手中,怕儿丢,含嘴中,怕儿化,

儿患病,请医生,病重时,送医院,

儿昏迷,守床前,嘴喂药,喂儿吃,

喂儿喝,洗手脸,供念书,找工作,

取儿媳,出嫁女,十儿女,不嫌多,

不怕苦,不怕累,做饭菜,洗刷锅,

缝衣被,看儿孙,两鬓白,腰如锅,

接送孙,为儿孙,背书包,上学校,

管吃住,看作业,儿女外,父母念,

记儿吃,记儿睡,怕儿苦,怕儿难,

吃不好,睡不眠,茶难进,饭无味,

父母恩,重如山,儿女们,要牢记,

在家中,多敬孝,做家务,多陪转,

给儿女,做榜样,在外面,常来电,

向父母,问声好,节假日,常回家,

看父母,多交谈,帮父母,多做饭,

刷刷锅,洗洗碗,捶捶背,揉揉肩,

年龄大,多患病,陪父母,到医院,

常检查,及时治,身体好,多活年,

儿女回,常看见,父母逝,不见面,

想敬孝,无为力,回忆起,悔晚矣,

屋檐水,照窝滴,辈辈鸡,辈辈鸣,

爱父母,如儿女 ,孝父母,应为先,

做榜样,儿女看,尊老幼,敬父母,

父母前,不敬孝,一瞬间,你头前,

年轻人,听我劝,爱中华,爱人民,

讲公德,有礼貌,中美德,永传颂。

写出《三字经》中关于孝心的句子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3、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4、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5、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6、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7、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三字经孝顺长辈的句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

三字经孝顺的句子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拓展:

三字经小故事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三字经中的哪几句告诉我们要孝顺母亲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

三字经中有: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头一句是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防止让父母担忧。要爱护自己的德本,如果自己的道德出现问题,父母就会蒙羞。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这一句说了在父母生病的时候,要尽道赡养义务。父母在年轻的时候养育我们,到了年老后已经没有能力生产劳动。做子女的要提供衣服、饮食、住处、医药等,让他们得以安度晚年。

晋孟宗,少丧父。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后人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上一句是举了孟宗的例子,通过例子树立孝子榜样。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