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应具备哪些知识(全面具体)
你所说的是一个普通的航海家应该了解的知识.一个出色的航海家,不仅要有一个普通航海家所掌握的知识,重要的是航海的经验和做人的素质.
了解天文、地理、气象、船舶的运行等必备的知识,流利的英语是进行沟通的主要语言素质。关键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修养的养成。出色的任何人,不仅在业务上出色,更重要的是在做人上出色。这个应该是在哪个行业都一样的砝码!
但愿我的回答能给你一点帮助。
如何学习航海知识?
数学少不了的,航海时也做图上作业,在海图上画航线,计算航程.
物理也得要,要知道海流、海浪、潮汐、潮流等,必须懂得全球导航系统,必须会操作各种仪器、设备
地理更不可少,不然你连地图都不会看、某个国家在哪儿都不知道,怎么能航行呢
航海家经常在全世界跑,语文、外语也是需要的。
当然,天文学知识也是需要的,即使有先进的仪器,太阳、星星也是指导每个航海家前进方向的必备知识
所以,中、小学学的是基础知识,不管长大干什么,如果要想把事情干好,中、小学知识都是必需的。
希望你能珍惜学习机会,好好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实现将来的美好的理想,储备更多的知识。
关于哥伦布航行的冷知识
1485 年,他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贝拉一世女王求助。1492 年4月,他的计划终于救而班牙国王接受,并签订航海协议。以下是哥伦布为在东方实现其“黄金梦”,积极筹备资全,进行 探索 之旅的一些材料:
关于第一次西航用费的确切数字已不可能得到,但是根据各种线索和迹象估计,总数大概是 200 万马拉维迪(约 14.000 美元)。伊莎贝拉曾打算把她的王冠上的珠宝换钱,但这并不葡要。说她当真为哥伦布典当首饰,这个传说是从17世纪开始的。桑坦赫尔和费朗西斯科皮内洛都是圣赫曼达德(一支自己拥有基金的王家警卫队)的司库,他们向库里借支了 140万马拉推地(最后由政府归还)。哥伦布在这桩事业中自己筹措了 25 万马拉维迪......不足的数日大概是桑坦赫尔从他自己的账上或从阿拉贡国库预支的。
双王隆下---费迪南德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任命哥伦布为“他通过勤奋劳动行将发现或获得的一切海岛和陆地”的统帅,在这些地区由生产、挖掘和交换得来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及其商品都可以征收或保留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税。
1492年10 月21日和 22日,一群土人涉水而来,拿了一点金鼻栓1换了一个鹰铃或一把珠子,“但换的东西如此之少,以致等于说根本就没做什么交易”。
在欧洲大陆上路的时候,哥伦布带着的是由骡子驮着的少量金鼻栓和。其他“印度”纪念品,还有几名健壮的印第安俘虏兵作“标本”。
航海基础知识普及
航海是人类在海上航行,跨越海洋,由一方陆地去到另一方陆地的活动。那么你对航海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航海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航海的介绍
地球的表面70%是蓝色的海洋,地球上的生物约有80%在海洋之中。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和无穷的资源。航海是人类认识、利用、开发海洋的基础和前提。不论是从事海洋捕捞和养殖,还是在海上从事旅客与货物运输,在海洋中开展国防和军事活动,对海洋进行科学考察,开发海底石油和矿藏等资源,在海上进行 体育运动 和休闲活动,从古到今,人类在海洋中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航海,即人驾驶船在海上航行、停泊和作业。
在我国正式开始举办纪念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之际,回顾中国航海历史的发展和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展示中国航海和航海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弘扬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激励我们为中国从海洋大国、航海大国、海运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航海强国、海运强国而努力奋斗,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航海历史的发展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海船远航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湾和南洋,法显从印度航海归国,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从随唐五代到宋元时期,中国航海业全面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远届红海与东非之滨。由于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领先西方进入“定量航海”时期。到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各国。这一航海盛举,不但将中国古代航海业推向顶峰,而且在整个人类航海史上,竖起了一座永垂史册的丰碑。然而,随着中国晚期封建主义逐渐保守与僵化,严重阻碍了中国航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航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航海业从而进入由盛转衰的时期。虽有晚清搞洋务运动,于1865年创设江南制造局以发展民族造船业,于1873年成立轮船招商局以发展民族航运业,于1909年在高等实业学堂设立船政科以培养民族高级航海专门人才,终难成大势。
回顾世界的航海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古埃及就有人驾驶帆桨船沿地中海东航至黎巴嫩,古希腊人毕菲在公元前4世纪在海上探险中发现了不列颠群岛。中国发明的罗盘(指南针)在14世纪前后,分别由阿拉伯人和埃及人传入欧洲,欧洲海洋国家的航海活动取得了伟大的成果。在郑和下西洋之后87年、92年、114年,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远航印度,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向西作环球航行,也载入世界航海史册。
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航海史的辉煌依赖于中国古代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据《汉书·尧文志》介绍,西汉时的导航占星书籍已有《海中星占验》等136卷,表明天文导航术已有发展。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萍州可谈》中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比1180年英国《论物质本性》中提到航海者利用水浮磁针指北,要早61年。明代《海道经》中保存了一卷据元人底稿而绘成的《海道指南图》,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中国当代航海图中最早的一幅。到了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先进航海科学技术之集大成。郑和航海术,主要记录在《郑和航海图》中。该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一部最早的远洋航用航图。其中图文记载反映了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科学技术。据航海史学者研究表明,郑和船队中的大型海船叫“宝船”,其“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有九桅,张十二帆;足见中国明代造船业的强盛。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欧洲国家率先从封建主义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各门类科学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材料、机械、电气、电子、控制、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航海,形成了近代和现代航海科学技术。18世纪炼铁业的发展导致1787年制造出第一艘铁木船,1841年建造出第一艘铁质船;1858年出现了钢,1866年开始用钢造船。就船舶动力而言,1769年研制成双向蒸汽机,1783年则制成蒸汽动力明轮船;1876年研制成功内燃机,1903年则制成内燃机船。18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与天文学结合,致使1730年发明航用六分仪,1888年发现电磁波,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尔后船舶采用无线电通信;1935年发明雷达,随即于1937年开始用于船舶探测目标、定位、导航与避碰;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就研制出卫星导航系统,航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航海从技艺逐步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从帆船时代进入机动船时代,从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时代进入电子航海时代。
在近代和现代史中,中国航海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海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航海科学技术方面,则主要是学习、借鉴、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航海科学技术成果,为我所用。我国原创性的航海科技成果较少,这一状况与我国海洋运输业和船舶制造业在规模上名列世界前列的状况还不相适应。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拥有自主发展的先进航海科学技术,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世界航海强国。
航海服务与支持系统
自从无线电报开始用于船岸之间的通信,船公司、岸基航海服务机构和管理部门就开始通过无线电通信影响、协助和控制船舶的航海活动。
1) 无线电航行警告系统(Radio Navigational Warning)
航行警告系统和航行通告,是将有关海区和水域内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可能影响航行和作业安全的任何情况变化,及时准确地通知所有船舶,使之采取适当 措施 或保持戒备,以确保船舶航行和作业安全。各国海上安全主管部门专设的海岸电台用无线电发布这类公告称为无线电航行警告。1977年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式建立了世界无线电航行警告系统。该系统将全球分成16个播发航行警告的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国家作为协调人,负责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核对、整理和编辑,再播整个区域的航行警告。
2) 船舶定线制(Ship Routing)
在过去上千年的航海实践中,船舶的航行路线都是由船长自行确定的。为防止船舶在雾中碰撞,1859年世界上实行了第一个分道通航制,1875年又采用了躲避浮冰的船舶定线制。到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船舶定线制。定线制旨在减少海难事故的单航路或多航路和或定线措施,它包括分道通航制、双向航路、推荐航线、避航区、沿岸通航带、环行道、警戒区和深水航路,这些定线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用。
3) 船舶 报告 系统(Ship Report System)
全球性的船舶动态报告制度是在18世纪初由英国劳埃德首先在全球重要地点建立的通讯网,搜集船舶动态资料。自1930年起,有些船公司规定,出海船舶必须定时向公司报告其船位、航向和航速。1958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起建立商船自动报告制以改进船舶搜寻和救助。现行的船舶报告系统是由IMO采用的,要求船舶通过无线电报告提供、搜集或交换信息,用于搜救、交通服务、天气预报和防止海上污染等目的。
4) 船舶交通服务(Vessel Traffic Services)
船舶交通服务(VTS)是负责增进海上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所实施的服务系统,其范围从向船舶提供简单的信息到广泛管理一个港口或水道的船舶交通,其功能包括数据搜集、数据评估、信息服务、协助航行、组织交通和支持联合行动等。
关于帆船知识
航海常用的长度单位是海里,速度单位是节。
风浪是指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水面波动。
涌浪是指涌浪指的是风停后或风速风向突变区域内存在下来的波浪和传出风区的波浪。
近岸浪是指由外海的风浪或涌浪传到海岸附近,受地形作用而改变波动性质的海浪。
帆船是一种借助风帆推动船只在规定距离内竞速的一项水上运动。
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帆船使用的帆是有弧度的。根据伯努利定理流速快的一边压力小,流速慢的一边压力大,因此帆的上风面和下风面产生压力差,帆的下风面就产生拉力,这个拉力就是帆的升力(合力)。
可以调整帆的方向,使船前进
长--2.30米 宽--1.13米 重--35公斤
每个项目先进行10轮(49人15轮)预赛,预赛成绩最好的10条帆船进入到最后一轮为奖牌轮,比赛实行低分制记分方法,奖牌轮双倍记分,最终总分最低的船获得冠军。
航海科普——闲聊大西洋
大西洋——地球上第二大洋。它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以冰岛-法罗岛海丘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与北冰洋分界。在北半球高纬度的大西洋,因为进入了北极圈,大西洋在冬季都是冰区。
大西洋在南半球与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洋区相通;西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经线同太平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经线同印度洋分界,好望角就在南非的西南端;西部通过南、北美洲之间人工开凿的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沟通,东部经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通过地中海,以及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的附属海红海沟通。大西洋的赤道区域,宽度最窄,最短距离仅约2400多千米。
大西洋的面积,连同其附属海和南大洋部分水域在内(不计岛屿),约9165.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597米,最深处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内,为9218米。
大西洋东西两侧岸线大体是平行的。南部岸线平直,内海、海湾较少;北部岸线曲折,沿岸岛屿众多,海湾、内海、边缘海域较多。岛屿和群岛主要分布于大陆边缘,多为大陆岛。开阔洋面上的岛屿很少。
主要的岛屿和群岛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纽芬兰岛、古巴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及加勒比海--地中海中的许多群岛,格陵兰岛仅有一小部分位于大西洋。
在几个大洋中,大西洋入海河流流域面积最广,流域面积达4742.3万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北美圣劳伦斯河、密西西比河、奥里诺科河、南美的亚马孙河、巴拉那河、非洲的刚果河 (扎伊尔河)、尼日尔河、卢瓦尔河、欧洲的莱茵河、易北河以及注入地中海的尼罗河等。
每年春季三四月左右,依附在巴芬湾、戴维斯海峡冰块开始融化,高纬度格陵兰岛附近的冰山、冰凌也随着气温升高开始断裂,随波逐浪,沿着洋流和潮汐漂向大西洋的南方,约北纬40 以上(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岛东部)是冰山聚集的洋区。在1912年4月14日深夜,前几天刚刚从英国南开普敦港开始处女航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就在大西洋面上与漂浮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间水密舱进水。15日凌晨时,泰坦尼克船体断裂成两截后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处。“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造成了20世纪初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
虽说当年“泰坦尼克”号客轮是世界上最豪华的洲际航行客轮,受当年航海设备发展限制,导航仪器还是相当简陋。靠磁罗经、六分仪、两本书(航海天文历和天体高度方位表),一只秒表和一只天文钟,通过球面数学计算就执行大洋航海了。没有雷达,还得靠船首大桅上的瞭望台协助驾驶台瞭望,两者之间没有有效的无线电通讯工具,只能通过灯光莫氏信号传递信息。庆幸的是远程无线电电报已经配备在船舶上,但还没有严格的通讯制度,“泰坦尼克”号沉没也与没有统一和规范使用无线电应急呼救有关。
通过“泰坦尼克”号悲剧之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以及冰情通告、航海气象预报渐渐建立了。大西洋冬季风浪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寒冬腊月,海水打到甲板上马上结冰,又增加了重量,所以船舶吃水线都勘刻一条北大西洋冬季吃水线(WNA),以确保船舶有足够的浮力,在大西洋中安全航行。后来,先进的导航仪器、航海气象传真仪等逐渐装备船舶驾驶台,在大西洋航行就没有像“泰坦尼克”号悲剧那样可怕了。
早年,衣羊在一艘美国商船上当船长。虽然冠了“美国”两字,其实是华裔掌控的、悬挂巴拿马方便旗的商船,与高大上的美国没有一点毛的关系。经营的却是美东至欧洲、地中海的航线。也就是说衣羊是沿着20世纪初叶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经营的大西洋航线来回航行。衣羊记得数次在“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洋面上航行。因为衣羊驾驶的杂货船仅是1.5万吨级载重吨、已经是26年船龄的老旧杂货船,衣羊每次横渡大西洋上都是胆战心惊,生怕像一位老态龙钟老太太经不起风浪折腾而发生意外。
有次冬季,衣羊在刚刚解体的俄罗斯圣彼得堡港完成了装卸后,几乎空船从波罗的海出来。船东要求衣羊走法罗群岛航道进入大西洋,但衣羊收到气象传真,北美洲高纬度地区正在酝酿一场超级寒潮带来的海上风暴。考虑到是一艘空载的老破船,未必能够闯过超级寒潮,经过一番斟酌之后,考虑到全船海员弟兄们的生命,以智慧和勇气、掌握的航海知识和海员通常做法经验,衣羊毅然决然背离船东指令,实施船长绝对指挥权力。
同样从欧洲返回美国巴尔的摩的姐妹船船长不敢违背船东的指令而遭到几乎灭顶之灾,船首锚设备、绞缆机和首储备舱全部浸水,侥幸逃脱灾难。
衣羊抵达目的港后,船东一改报文中的严厉措辞,拿出一笔航次奖,安抚了全体海员。假如没有两船遭遇比较,或许船东不会这样做了,毕竟船东是铜钿眼里兜圈子,不愿意船长违背指令的。
大西洋有很多秘密。
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沿岸的比斯开湾,被称为“海员的坟墓”。因为比斯开湾是敞开的地理形状,每当冬天寒潮来临带来大风浪能量无法扩散,船舶经常在比斯开湾遭遇惊涛骇浪的侵袭,出事船只很多。很多现代大型集装箱船舶在比斯开湾内航行遭遇大风浪后发生坠箱事故。所以,衣羊称比斯开湾为“必死该完”。
很多人杜撰了百慕大三角洲船舶、飞机无端失踪的恐怖故事。但衣羊在执行美东班轮航线、环球航线时,经常航行通过百慕大三角洲,每次都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却从来没有碰到诡异事件,从而衣羊认为百慕大航行还是安全的。
在中美洲,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加勒比海,据说 历史 上这里盛产加勒比海盗。衣羊数次经过加勒比海,见到小船就怀疑为加勒比海盗,远远地就躲避。但少有船舶报告海盗劫持、抢劫船舶。后来,衣羊见到了美国新闻信息,才恍然大悟,加勒比海盗已经全部被美丽国抓到迪士尼乐园,作为百姓的 娱乐 对象了。
巴拿马运河是在中美洲最狭窄的地峡上开挖的。由于大西洋与太平洋受到地峡的阻拦,加上加通湖在地峡的热带雨林中海拔高度26米,故大西洋、太平洋两端运河都有三级套闸,把船抬高26米后在加通湖中航行贯通两大洋,节省了一个多星期的航行时间,为世界航运的主要通道,也是美国军舰跨洋霸权世界的主要通道。
最为海员头痛的是大西洋与印度洋接壤之地——南非的好望角,在南半球冬季时,的确好望不好过,掀起的不是波涛而是针对海员的怒涛。衣羊在外国船上工作时走过数次,幸运的是在南半球夏天的时候通过,好望角变得非常友好和温柔,让我观赏南非好望角旖旎风光,至今还有流连忘返的感觉。当然南纬39 线附近的咆哮西风带也没有给衣羊难堪。
呃,忘了!衣羊曾经还驾船抵靠了位于大西洋中心亚速尔群岛中部的葡属英雄港。英雄港处在横渡大西洋的航线上, 历史 上起过防御作用。英雄港为特塞拉岛首府,也是贸易中心和船舶穿越大西洋的补给港。衣羊曾经在英雄岛上根据途径海员的通常做法,让水手在岩石嶙峋的峭壁上写上“中国海员到此一游”的涂鸦。不知道现在还在吗?
大西洋,在衣羊的眼睛中与太平洋、印度洋的脾气相当。只要船长认真地对待它,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同样可以乘风破浪,驶向大洋彼岸幸福的港湾。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