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知京剧常识有哪些?
一、京剧形成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为给乾隆祝寿,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二、京剧基本知识
京剧的行当——主要分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揺旦)。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
净就是花脸,又分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毛净。丑就是丑角,俗称“三花脸”,又分文丑,武丑,铁丑。末指的是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音乐常识
1、音阶:五音是中国古代五个音阶的总称,即宫、商、角、徵、羽,常以“五音不全”形容某人不善唱歌。五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形成。后来在角徵、羽宫之间各出一个偏音,排成七个音阶为宫、商、角、清角、徵、羽、闰。
2、乐器:中国古代的乐器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分别由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八种材料制成,史称“八音”。
关于小学生京剧方面的知识有哪些?
关于小学生京剧方面的知识有:
1、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按乐器的性能,分为“文场”和“武场”。
2、唱腔中字随板出的称做“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腰板”;散板曲调不点板眼,只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才下一板,因而称做“截板”或“底板”。
3、京剧武场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开打,使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
4、净就是花脸,又分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毛净。
5、京剧中的每一个花脸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脸谱图案,而同一个人物的脸谱图案又会根据流派不同而有所区别,形成各个流派自己的风格。
小学生必知京剧常识有哪些?
京剧可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生行为男性人物,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红生等。旦行为女性人物,其中又可细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老旦等。
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其中又可细分为花脸(铜锤、黑头)、架子花脸、武花脸等。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其中也可细分为文丑、武丑等。
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如梅兰芳的《孽海波澜》,《抗金兵》,程砚秋的《荒山泪》、《青霜泪》等。
狭义地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等。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