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的基本知识(公蚊子吸血吗)

语宇社区 情感日志 306 0

怎么判断蛇有没有毒

黄链蛇

大多数的人对对于蛇这种动物都心存畏惧,所以把蛇作为宠物饲养的更是少之又少,除了因为蛇的长相让人不寒而栗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有很多蛇都带有剧毒,如果被咬,那么就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这也是大多数人对于蛇产生恐惧的主要原因。学会如何判断蛇到底有没有毒,对于被咬时如何处理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那么怎样识别有毒蛇和无毒蛇呢?我们常说通常头呈三角形的蛇,和皮肤非常艳丽的蛇有着很强的毒性,的确这样的说法有着一定的依据,但是这样的说法比较片面。虽然大多数的毒蛇头部都呈明显的三角形,但是也有着很多例外,有的毒蛇毒性很强,但是头部并不呈三角形;而无毒蛇中的伪蝮蛇,头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镜蛇的尾巴确实很粗大,但烙铁头的尾巴就较细长;很多色泽鲜艳的蛇,如玉斑锦蛇、火赤链蛇等并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泽如泥土或似狗屎样,很不引人著目,但是毒性却是令人不能小觑。因此判断一条蛇是否有毒,光从它们的头部形状以及皮肤颜色,并不能做出相当准确的判断,应该根据其他方法作进一步的判断。

翠青蛇(详情介绍)

1.毒腺: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

2.毒液管: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3.毒牙: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既长又大。

虎斑游蛇

那么,哪些无毒蛇容易与有毒蛇混淆呢?

常被误认为是毒蛇的几种无毒蛇,由于外形特殊,色斑鲜艳,而且性情凶恶,所以常被当地一些群众视为是毒蛇而惊慌失措,其实这种蛇咬人时对人体是无害的。如虎斑游蛇(又叫野鸡勃子蛇)、赤链蛇(又叫火赤链)等。

外形或色斑与毒蛇容易混淆的无毒蛇黄链蛇(又叫黄赤链),由于背面有黑黄相间的横纹,常被误为是金环蛇(详情介绍);黑背白环蛇,由于蛇背有黑白相间的横纹,也容易被错认为是银环蛇;颈棱蛇(又叫伪蝮蛇),体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标)由于通身都是绿色,所以常与竹叶青混淆。

因此判断蛇是否有毒光凭外表只能做出大致的判断,只有对蛇有着深入的了解才能通过它们的外形来判断是哪一种蛇,是否有毒。因此,如果被咬的话,最好立刻进行紧急措施,然后立刻前往医院。而且对于蛇的相貌以及特征要记清楚,这样医生和专家才能通过描述判断该蛇是否具有毒性。

蛇有毒吗,怎么防止被蛇咬!

毒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大多由于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毒蛇身体时,它才主动攻击人!

蛇是不会主动对人进攻的,除非你打到了它的身躯。如果你的脚踩上了它的时候,它会本能地马上回头咬你脚一口,喷洒毒液,令你倒下。当人们行走在山路上,“打草惊蛇”在此用得很恰当。你手执一根木棍,有弹性的木棍子最好。边走边往草丛中划划打打,如果草丛有蛇,会受惊逃避的。用硬直木棒打蛇是最危险的动作,因为木棒着地点很小,不容易击倒蛇。软木棒有弹性,打蛇时木棒贴地,蛇击中可能性更大。蛇打七寸,这是蛇的要害部位,打中此部位,蛇动弹不了。

蛇的特性介绍

蛇的特性介绍

蛇的特性介绍,蛇是四肢退化爬行动物,属于爬行类。蛇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非常害怕的,蛇的种类非常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蛇的特性介绍,大家可以来了解一下关于蛇的知识。

蛇的特性介绍1

蛇的特性如下:

1、蛇都是凭借着惊人的感知能力生存。“它们大多视力不好,主要依靠舌头感觉震动或是自带的‘热感应器’,去感知周边的世界。”

2、蛇冬眠的时间最长,南方3个月,北方4~6个月,长白山蝮蛇可达7个月。

3、蛇的身体会一直成长,它们的表皮,却不能长大。因此它们需要把旧皮蜕去。成年蛇类一般每年蜕皮3次左右。

4、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体温随气温而变。

5、蛇没有四肢,却行动强劲敏捷。

扩展资料

蛇的分布范围:

蛇绝大部份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蛇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少。在我国,最怕寒的眼镜蛇,只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以华南为最多;而适应较低温度的蝮蛇主要在北方。

200多种中国蛇类中,约有四分之一为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东洋界,其中以福建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的种类最多(85~100余种),其次为广东、贵州、湖南、四川、海南、安徽和浙江等省(60~76种)。

北京、河南、河北和天津四省市各自仅有1种毒蛇;山西、黑龙江、青海和上海四省市也各自仅见2种。福建省和台湾是我国毒蛇种类最多的两个省份,各有30种及亚种。

蛇的特性介绍2

1、蛇的行走千姿百态,或直线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进,这是由蛇的结构所决定的。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头与躯干之间为颈部,界限不很明显,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

2、蛇没有四肢,全身被鳞片遮盖,有保护肤体的作用。蛇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无毒蛇头部一般呈圆锥状,前端细而后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状;蛇的躯干部呈长筒状。

3、蛇的内部结构分为: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泄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染色体等十大部分。蛇的呼吸:蛇的呼吸器官为肺。

4、蛇类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蛇类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

5、蛇类喜居荫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枮木树洞或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墙,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它们栖居、出没、繁衍的场所,也有的蛇栖居水中。

扩展资料:

1、蛇的个体差异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岛的马丁尼亚、巴巴多斯等岛上的盲蛇,是世界上最短的无毒蛇,只有9厘米长,最长不过11.94厘米。

2、最大的毒蛇是眼镜王蛇,最长达5米多。分布在东南亚、印尼和菲律宾一带的蟒蛇,一般都超过5米,最长的可达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则更大,体重200公斤左右。

蛇的特性介绍3

蛇的特点

1、耳聋眼钝的特点

蛇没有外耳,事实上听不见声音,然而蛇能感受到来自地面的低微频率振动。蛇的眼球和眼睑都不会活动,除少数树栖蛇类外,大多数蛇视察能力很弱。

2、感应灵敏的特点

蛇的嗅觉和温觉器官非常发达,已经特化为灵敏的化学感受器,以此来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蛇口腔顶部有一对陷窝器官,其上有一列嗅觉上皮和丰富的嗅神经,对气味具有非常灵敏的辨别能力。

3、无足快行的特点

蛇类虽无足,但爬行的速度却十分迅速。蛇所以能行走如飞,主要是脊椎骨很多,且短而宽,每个椎骨都有肌肉与鳞片相连,鳞片摆动就能推动蛇体运动。鳞片的摆动必须依靠与地面的摩擦形成推动力促成蛇前行。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由于形不成摩擦推动力,蛇就寸步难行。

4、致死绝招

蛇捕捉到活食后,每次都必须先使猎物死亡,然后才吞食进肚。蛇类动物与其他带毒动物不同,它的唾液腺已特化为毒腺,既为防卫、攻击的.毒器,又兼有消化功能。毒液经毒牙注射到猎物身上,既能使其很快死亡,又能帮助消化。无毒蛇的唾液也具有一定的毒量,再加上柔软灵活的身躯能紧缠猎物,并越缠越紧,毒、缠并用,使猎物快速死亡。有的大蛇,如攻击得法,一口咬住猎物头部,使其无法喘气,最后窒息致死。总之,蛇类只要咬住了,猎物一般很难逃脱死亡命运。

5、消化力强的特点

蛇在进食时,不是将猎物咬碎后一口一口地吃咽,而是以“团圈吞枣”的形式整体吞下。而且它能吞下比自己头大几倍的食物,并不会引起窒息,这是因为蛇的喉头一直前伸至下领边缘,可以随时顺利地进行闭口呼吸。蛇的消化能力极强,除羽毛之类外,连骨头都能消化。由于有毒蛇的毒液中含有大量的多种酶,能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所以它比无毒蛇消化能力强得多,食量也大得多。蛇的消化速度还与自然气温有关,自然气温高,消化速度快,反之则慢。

6、抗饿力强的特点

蛇的耐饥饿能力很强,常常几星期到几个月不吃东西,国外甚至有报道,蛇几年不吃食物仍存活的记录。一般情况下,10天半月进食一次较正常。

有关毒蛇的知识!!

日本最常见的毒蛇是普通蝮蛇日本亚种,通称日本蝮 毒性不是很强。最危险的是冲绳原矛头蝮,个头大 性凶猛 毒性很强!但数量不多且分布在南部亚热带地区,还有其同属蛇种鹿儿岛原矛头蝮和长崎原矛头蝮等都是非常危险的剧毒蛇 ~他们都长着三角形的巨大头部和垂直的瞳孔以及可弹收的管状毒牙 属于蝮蛇类 注射的都是血液毒素 被咬伤后可导致伤口部位肌肉坏死,溃烂,溶解! 如不及时得到正确的救治伤口溃烂会快速蔓延,直至死亡。几种蛇饲养都不难,只需要注意人身安全。

什么是蜘蛛尾角毒蛇

蜘蛛尾毒蛇,是蛇蛛合体的蛛尾蜂蛇,因其尾巴像蜘蛛而得名。

蜘蛛尾毒蛇原产于伊朗西部的沙漠,是在2006年才被宣布发现的一个新物种。蜘蛛尾角毒蛇在尾巴尖端有一个独特的生长,上面覆盖着长而薄的鳞片,类似于蜘蛛腿。

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968年的伊朗,但是就孤零零一条这样的怪蛇,不足以断定是一个新物种。直到2003年,总算又发现了一条,才肯定这是一个新物种。

毒蛇尾巴的作用是用来引诱猎物靠近的一种方法。毒蛇会非常轻微地扭动尾巴,同时保持身体完全静止。它就是通过尾巴来引诱猎物靠近。当猎物足够靠近,毒蛇就会进行袭击。

蜘蛛尾蛇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完全模仿出蜘蛛的动作,动起来就和一只鲜美多汁的沙地蜘蛛一模一样,是个秀色可餐的饵。尽管它是那么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但它的绝技却不懂不让人佩服。

拓展知识

同义词:蜘蛛尾毒蛇(蜘蛛尾毒蛇)一般指蛛尾拟角蝰。

现存成年蛛尾拟角蝰标本雌性53.1厘米,雄性84厘米。舌前半部比后半部白且窄。鳞片多皱粗糙,最后一对尾下鳞及一片背鳞扩大呈球茎状(在模式标本中长10.4毫米),侧鳞延长形似节肢动物的步足。因其粗糙的蛇皮及尾部的附属结构,此蛇在当地被称为Mar-e-pardar(羽毛蛇)或Mar-e-gatch(石膏蛇)。尾部是用来吸引鸟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蜘蛛尾蛇

遇到蛇的安全小知识

1.人在遇见蛇怎样采取安全

不要跑,原地不动,你不伤害它,就不会咬你的。

被蛇咬伤怎么办?

蛇多数生活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一般不主动向人发动攻击,被行人误踩或碰撞时才会咬人。出现自然灾害(如水灾 )时蛇会窜到安全的处所,与人遭遇,这时被蛇咬伤的事件便会发生。为避免被蛇咬伤,应尽量躲开有蛇出没的地方,如果必须从这些地方走过也应避开多草的地段,最好在 *** 、多石头的地面走。要穿长裤,鞋要把脚全包住。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吮(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蛇可分为毒蛇和无毒蛇两大类。

无毒蛇咬人留下的牙痕细小,排成八字形的两排;而毒蛇咬伤后皮肤上常见两个又

大又深的牙痕。

被蛇咬伤后不要慌张,应马上检查伤口,判断咬人的是否毒蛇。

无毒蛇咬伤不用特殊处理,往伤处 涂点红药水或碘酒就可以了。如果肯定是毒蛇咬伤或当时不能判断咬人的蛇有没有毒,就应按毒蛇咬伤处理:用橡 皮管、皮带、布条、绳子等捆扎在伤口上侧,每隔半小时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尽量去除伤口里的毒液:用双 氧水或冷开水、盐水等冲洗伤口,然后用消毒(如火烧)过的小刀或刀片划开牙痕之间的皮肤,手指在伤口两侧挤压,以排出毒液。紧急时可直接用嘴吮吸(注意嘴里不能有破损),吸后马上把吸进的液体吐掉并且漱口。如果有蛇药或半边莲等草药,可以敷在伤口上。

其他相关处理措施:

1.保持患者镇静并静止不动,如果可能的话,使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

2.尽量辨认蛇的类型。如果您把蛇杀死了,请不要破坏他的头部。注意,不要过份靠近蛇,以免自己被蛟伤。

3.拨打急救电话并汇报被咬伤人的蛇的种类。

4.检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没有脉搏及心跳,请开始心肺复苏。

5.如果是上肢或下肢被咬伤,可以在其上方绑一个带子。每15~30分钟放开带子1~2分钟。如果肿胀已超过带子,应将带子上移数寸。注意:如果是珊瑚蛇咬伤,请不要用带子。

6.如果您确信是有毒蛇咬伤,且咬伤时间在5分钟以内,并且医务人员要30分钟以上才能赶到,您应切开伤口并吸出毒液。用消毒的刮胡刀片在伤口上切开用吸瓶或嘴吸出毒液。注意:沿四肢长轴方向切,不要切开头颈及躯干部位。不要咽下毒液,应将其吐出。如果口腔内有伤口,请不要吸毒液。如果是珊瑚蛇咬伤,请不要切开。

7.轻轻地用肥皂和水洗伤口。不要擦伤口,应用布轻拍,以使其干燥。

8.脱去伤口附近的衣服和首饰。

9.在伤口上放一块干净的布或绷带。

10.观察是否有严重过敏反应。

11.如果需移动病人,应抬着他,而不要让他自己走动。

7

急救处理后应把伤者送到医疗单位继续治疗。

2.人在遇见蛇怎样采取安全

不要跑,原地不动,你不伤害它,就不会咬你的。

被蛇咬伤怎么办?

蛇多数生活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一般不主动向人发动攻击,被行人误踩或碰撞时才会咬人。出现自然灾害(如水灾 )时蛇会窜到安全的处所,与人遭遇,这时被蛇咬伤的事件便会发生。为避免被蛇咬伤,应尽量躲开有蛇出没的地方,如果必须从这些地方走过也应避开多草的地段,最好在 *** 、多石头的地面走。要穿长裤,鞋要把脚全包住。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吮(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蛇可分为毒蛇和无毒蛇两大类。

无毒蛇咬人留下的牙痕细小,排成八字形的两排;而毒蛇咬伤后皮肤上常见两个又

大又深的牙痕。

被蛇咬伤后不要慌张,应马上检查伤口,判断咬人的是否毒蛇。

无毒蛇咬伤不用特殊处理,往伤处 涂点红药水或碘酒就可以了。如果肯定是毒蛇咬伤或当时不能判断咬人的蛇有没有毒,就应按毒蛇咬伤处理:用橡 皮管、皮带、布条、绳子等捆扎在伤口上侧,每隔半小时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尽量去除伤口里的毒液:用双 氧水或冷开水、盐水等冲洗伤口,然后用消毒(如火烧)过的小刀或刀片划开牙痕之间的皮肤,手指在伤口两侧挤压,以排出毒液。紧急时可直接用嘴吮吸(注意嘴里不能有破损),吸后马上把吸进的液体吐掉并且漱口。如果有蛇药或半边莲等草药,可以敷在伤口上。

其他相关处理措施:

1.保持患者镇静并静止不动,如果可能的话,使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

2.尽量辨认蛇的类型。如果您把蛇杀死了,请不要破坏他的头部。注意,不要过份靠近蛇,以免自己被蛟伤。

3.拨打急救电话并汇报被咬伤人的蛇的种类。

4.检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没有脉搏及心跳,请开始心肺复苏。

5.如果是上肢或下肢被咬伤,可以在其上方绑一个带子。每15~30分钟放开带子1~2分钟。如果肿胀已超过带子,应将带子上移数寸。注意:如果是珊瑚蛇咬伤,请不要用带子。

6.如果您确信是有毒蛇咬伤,且咬伤时间在5分钟以内,并且医务人员要30分钟以上才能赶到,您应切开伤口并吸出毒液。用消毒的刮胡刀片在伤口上切开用吸瓶或嘴吸出毒液。注意:沿四肢长轴方向切,不要切开头颈及躯干部位。不要咽下毒液,应将其吐出。如果口腔内有伤口,请不要吸毒液。如果是珊瑚蛇咬伤,请不要切开。

7.轻轻地用肥皂和水洗伤口。不要擦伤口,应用布轻拍,以使其干燥。

8.脱去伤口附近的衣服和首饰。

9.在伤口上放一块干净的布或绷带。

10.观察是否有严重过敏反应。

11.如果需移动病人,应抬着他,而不要让他自己走动。

7

急救处理后应把伤者送到医疗单位继续治疗。

3.野外求生遇到蛇的防范措施

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

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

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的向心一侧绑上,但务必注意15分钟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用嘴吸毒并不是好方法,吸毒的人也可能因此中毒),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但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毒蛇咬到时毒蛇有青竹蛇、腹蛇、眼镜蛇……等等,尤其是眼镜蛇,动作敏捷,一不小心碰触,就会被咬伤,伤口剧痛发肿,必须赶快到医院打血清。 大多数蛇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人不小心踩或要抓它,才会露牙咬人。上山时,穿登山鞋或长靴,可避免危险。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随便把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方法之一。 打119电话 , 119并不只是火警电话,当你遇到较大的危难时,同样可以打119。 119得到消息,立刻会派人去救援,如果被蛇咬到,也会送患者到有血清的医院治疗。

4.在家里遇到蛇的时候该怎么办,有什么防范措施么

首先辨别是不是毒蛇, 你碰到的是毒蛇吗? 一般来说,毒蛇头部呈三角形,而无毒的蛇头部呈椭圆形。毒蛇身体较粗短,后部突然变细,体表条纹鲜艳。无毒的蛇较细长,身体在尾部慢慢变细,条纹不太鲜艳。 无毒的蛇很少将身体盘圆,一般较机敏,见到人后快速逃窜。毒蛇则喜欢将身体盘圆,见到人后也并不立即逃窜,行动懒散。蛇的视力很弱,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不敏锐。遇到毒蛇后,可慢慢地拿出手巾,抛向别处,转移它的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蛇,可以用登山杖或木棍向蛇头部猛击(关键是打得中打不中就看你的造化了)。但最好是站着不动,如果害怕非跑必须按“之”字来跑(当然跑的快不快还是要看你的造化)!还有!还有!遇见蛇要保持冷静,不要再向前靠近,看它是立着站的还是盘着的

如果他是盘着的,你绕开走就好了,如果它立着身体,证明它已经感觉到威胁了

如果是面对着你,那你就是威胁它的,它很有可能会袭击你,不过看是什么蛇

从现在很多养蛇人的经验还有科学的判断来看,一般蛇感觉到有威胁而发出的攻击,很少会用大毒液,不过不是绝对的,因为它如果感觉到会威胁到它生命,那它会选择先杀了你

转回话题来,遇见蛇,把你的外衣慢慢的脱下,注意自己的安全,扔过去盖住蛇,千万不可靠近,被盖住的蛇会镇静下来

那如果被咬了,那应该用止血法,把自己受伤的部位包扎,控制血液的流动,减少毒液的扩散,同时要紧急联系医院来救你,因为蛇毒有很多种,有腐蚀性的也有神经麻痹性,同时也要有个好运气

最好别遇见愤怒的蛇,呵呵!`

反正我建议你一定不能跑~

看了不点赞!(你全家都会在下次蛇年遭蛇咬!)

5.怎样抓蛇最安全

如过真的被药到,除在野外紧急处理外,有条件的,应尽早将病人送往医院治疗。如有可能记下蛇的品种(或打死后随身携带)将有利于医生更好地采取治疗方案。

首先,对蛇伤应该分清是无毒蛇咬伤还是毒蛇咬伤。具体区分方法是: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可有成对或单一深牙痕(有时伴有成串浅牙痕),在咬伤的局部立即出现麻木、肿胀或出血等状况,尤其混合毒及血循毒更为明显,神经毒为主者出现局部剧痛但肿胀不明显。无毒蛇咬伤,伤口局部一般只有2—4排浅牙痕,而无局部肿痛或全身症状。

野外治疗毒蛇咬伤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早期结扎。被蛇咬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子或乳胶管(建议随身携带),在伤口上方超过一个关节结扎,结扎的动作要迅速,最好在咬伤后2—5分钟完成,“一般来说只要在一两个小时内能赶到医院的,可以在绑扎好伤口后不再做其它处理。”

2、冲洗伤口。结扎后,可用清水、冷开水、冷开水加食盐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若用双氧水、1:500高锰酸钾液冲洗更好。

3、刀刺排毒。在经过冲洗处理后,应用干净的利器(建议在野外急救箱内备几片手术刀片)挑破伤口,同时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挑破如米粒大小数处。或以牙痕为中心作“?觹”型切开。用刀时不宜刺得太深,以免伤及血管。有条件的可以将伤口浸于冷盐水中,从上而下地向伤口挤压20分钟左右,使毒液排出。也可以用口直接吸毒,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陈医生特别提醒说:“若口内有溃疡或龋齿,则不能用口吸毒,因为毒液通过口腔黏膜损伤处会很快进入血液循环。”

户外防蛇攻略

户外活动爱好者小赵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野外防蛇经验:

据统计,蛇伤大部分都在小腿以下部位,因此,户外用鞋应选择高帮者,尽量避免穿凉鞋;还有的蛇喜欢上树,如乐山本地较常见的竹叶青蛇,因此,穿越丛林时,戴顶帽子、扣紧衣领显得尤为重要。

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走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最好拿竹棍在草丛里敲打几下。

登山或穿越时,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因为有的蛇会伪装成树枝的形状。

看到蛇时,不必惊慌,也不要靠得太近,更切忌凶巴巴地想去灭了它,“一来嘛,此举与动物保护宗旨有悖;再说了,真动起手来,你不一定是其对手,若被误伤就不划算了。”其实,蛇只有在感到受威胁时才会主动攻击人,因此看到蛇时远远地避开才是上策。

不幸被蛇追赶时,千万不要下坡,否则,它定会撵上你;逃跑路线尽量保持“S”形。

夏季雷雨前或洪水后,蛇虫纷纷出洞,此时要格外小心。

“一般来说,为了以防万一,我们都会带上蛇药片,”小赵还说,在野外如果真的遇上有人被蛇咬伤时,在急救吸血时最好用塑料袋或气球覆在伤口上再吸,这样比较安全些。

6.关于毒蛇防治的小知识有哪些

编者按:驴友进山总是会担心遇到毒蛇, 事实上,野外无毒蛇占多数,作为有经验的驴友,提醒那些遇见毒蛇的山友,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对于毒蛇的防治知识,大家的来源不外乎“生存手册”之类的教材,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民间的“土说法”、土办法”。这些中有一些含糊谬误之处。

错误认识一:小蛇不毒?错 虽然一般情况下被大蛇咬伤症状更严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妈妈毒性大。比如大蛇捕食频繁,咬人时注毒量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刚刚孵化的小蛇较少捕食,因此咬人时注毒量相对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人凶狠。许多养蛇专业户甚至蛇类专家都吃过这个教训。 另外蛇的种类不同,毒性强弱也不同,如银环蛇的个头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却极强。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轻心。

错误认识二:被蛇咬过,但是几十分钟内没有不适感,那一定是无毒蛇了

实际上,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比如97年福建附一医院就收治了一个8岁大的小孩,他被银环蛇咬伤后4小时才出现症状,耽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后来经各方全力抢救,仍然昏迷了一个多星期才苏醒。

错误认识三:被蛇咬了,吾命休矣 事实上,野外无毒蛇占多数,被无毒蛇咬伤的人,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也可能因惊恐而出现伤口剧痛红肿甚至昏倒的现象。这是心理暗示的结果。即便是有毒蛇咬伤,也会有“侥幸”存在:毒蛇咬人时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够量的毒液注入人体,被毒蛇咬伤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状比较严重,个别人有生命危险。如果治疗及时,甚至可以使100%的人救活(可惜的是,很多人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使这个100%只是理想数字)。

错误认识四:三角脑袋的才是毒蛇 不一定的,有的毒蛇就不是三角脑袋。

民间说法:蛇往往咬第二个人? 一队人行进的时候,第一个人起了“打草惊蛇”的作用,然后这个人走过去了,第二个人跟上来,正好被蛇“看”到,当了倒霉蛋。这种民间说法有一定道理。

预防: 1、在蛇区行走时,扎好裤脚(更不能穿短裤),穿好鞋袜(莫穿凉鞋)。 2、在草丛中行走时,手持一棍棒,边走边打草,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 3、夜行应持手电筒照明 4、野外露营时应将附近之长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类躲藏。 5、关好帐篷门。 6、常备蛇药,以防万一!

7、遇见毒蛇,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7.户外防蛇的知识有哪些

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高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1、行军防蛇:

(1)除眼睛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2)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高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3)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

(4)穿高帮鞋(皮靴),穿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

(5)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军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打草惊蛇(眼镜蛇会主动攻击人,打草惊蛇有可能会引起眼镜蛇主动攻击人,不知道这一条到底怎样用。

(6)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

(7)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8)把手里的什么东西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

(9)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

2、营地防蛇

(1)避免在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从中扎营。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

(2)在营地周围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种或数种:雄黄。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湿了的烟叶。

(3)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万一发现蛇,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

(4)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5)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8.在野外遇到蛇时应该怎么办

小时侯听我姐说过,学校有请人去演示防蛇知识,其中有演示被蛇咬到后用耳屎涂在伤口(我记不清楚了,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有文章说丛林遇到蟒蛇要装死,蟒蛇会慢慢把你吞下去,等吞到半身的时候,用刀子快速从蟒蛇嘴边切开,就可以脱身了.因为人都是被蟒蛇勒死的.遇到响尾蛇则只能转身就跑. 另附网上资料 资料一 1、烧灼法,用点燃的火柴烧灼伤口两三分钟,然后冲洗。

2、扩创法,用刀在伤口出划十字,阻止血液流通 3、包扎法,用纱布在距离伤口二三厘米除包扎,阻止血液向心脏流通。 4、口服有效的蛇药。

被蛇咬伤,首先坐下,尽量减少运动,避免血液循环加速。一般咬伤在脚踝,将膝盖屈起,压迫血管,减少血液流动。

用结实的行军背带或绳子扎紧伤口上方(靠心脏方)10~30厘米处,用刀片割开伤口上方1厘米处,1-2厘米宽,从上往下挤压放血。同时,服用蛇药(一次20片),4小时一次。

扎紧处需半小时松开一次,以免肌肉坏死。 还有,注意看伤口,如果有一排细牙印,为无毒蛇咬伤,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两颗较深牙印,就是毒蛇咬伤,必须按上述处理。

预防是关键:在山间行走,穿高帮鞋,最好绑小腿,打草惊蛇,看见五步蛇要绕开走。 带子捆扎的地方是小腿的最上方,紧贴膝盖的髌骨,这样才不会在后来搬动时松托(当时咬伤部位是小腿外侧,只有一个牙印,另一只牙估计没咬到或者已经脱落了). 一般都是两个牙印,至少半厘米深,可以根据两个牙印的间距判断毒蛇的大小(一般来说知道其大小也意义不大). 如有条件,最好在清洁的水中挤血,特别是后来速度快的多,效果比想象的要好. 未带蛇药(一般都不带),挤血到后来, 特殊情况下只有用嘴吸,吸一口吐一口,(如果嘴里没有伤口,少量神经毒素进入胃内后果并不可怕) 尽量把攻击致伤的蛇打死带上去医院作鉴别,抗毒血清分几大类,都各有针对性的 一般来说毒蛇攻击时不会咬到就放开,多数是咬着不放被甩开的,这过程中就在注入毒液,所以一感到痛(被咬了)就要马上尽快甩开,甚至必须腾出手把它硬拽下来,我见到的例子就是被攻击的人还试图用手掰开蛇嘴(银环蛇),浪费了很多时间,还好人多又处理及时,离城也不远,否则被多注入的毒液就会很麻烦. 资料二 户外防蛇攻略 户外活动爱好者小赵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野外防蛇经验: 据统计,蛇伤大部分都在小腿以下部位,因此,户外用鞋应选择高帮者,尽量避免穿凉鞋;还有的蛇喜欢上树,如乐山本地较常见的竹叶青蛇,因此,穿越丛林时,戴顶帽子、扣紧衣领显得尤为重要。

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走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最好拿竹棍在草丛里敲打几下。 登山或穿越时,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因为有的蛇会伪装成树枝的形状。

看到蛇时,不必惊慌,也不要靠得太近,更切忌凶巴巴地想去灭了它,“一来嘛,此举与动物保护宗旨有悖;再说了,真动起手来,你不一定是其对手,若被误伤就不划算了。”其实,蛇只有在感到受威胁时才会主动攻击人,因此看到蛇时远远地避开才是上策。

不幸被蛇追赶时,千万不要下坡,否则,它定会撵上你;逃跑路线尽量保持“S”形。 夏季雷雨前或洪水后,蛇虫纷纷出洞,此时要格外小心。

“一般来说,为了以防万一,我们都会带上蛇药片,”小赵还说,在野外如果真的遇上有人被蛇咬伤时,在急救吸血时最好用塑料袋或气球覆在伤口上再吸,这样比较安全些。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