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专注力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许多学习差学生的共同特点。
训练目的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在正常情况下,注意力使我们的心理活动朝向某一事物,有选择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动和其它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因而,良好的注意力会提高我们工作与学习的效率。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无法将心理活动指向某一具体事物,或无法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一事物上来,同时无法抑制对无关事物的注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许多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都可以引起注意力障碍。而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由于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导致了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障碍。另外,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什么是专注力?
什么是专注力?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专注力。从字面来看,专注力和注意力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讲对一件事专心及投入的程度。不过,严格来看,注意力是大范围的注意,专注更有集中的意思,但是从心理学习角度来说:专注力即注意力,指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事情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专注力是完成事情或学习新事物的重要基础,例如一个孩子要学会写字,必须专心看、专心听、专心练习,才有可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学会写字,不然可能光是学会一个新字就要花上很久的时间。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突然拉动椅子产生的响声或者安静的场面突然手机响了。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还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我们在进行注意力的训练时主要是训练小朋友的有意注意。
专注力的现况
目前儿童专注力的现况是怎么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1637.80万入学新生,75%的孩子存在着专注力不足的现像,94%的老师认为孩子注意力需要重点培养。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同时也说明了专注力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专注力不足是导致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些数据显示专注力的高低决定了课堂吸收知识的多少,所以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试卷,可能有的孩子考试100分,有的孩子连及格都困难。那么当孩子出现专注力不足时会有何表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及影响
我们常常听到老师或者父母亲说我的孩子特别拖拉,总时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交待的事情也是一再往后拖;学过的东西一转眼就忘记了,还粗心,写字时多笔少划,做题时也犯一些不应该犯的错;坐不住,外面一有风吹草动就分心……等等,当注意到孩子有这样表现时,尤是孩子五六岁,已经上中班或大班的时候。为什么?因为更小一点的时候,孩子还没有进入“课业式”的学习,加上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本来就比较没有耐心,好动一点也无大碍。可是,等孩子到了中班或大班,即将要上小学了,这些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却没有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才开始慢慢关注。
如果每项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是8%-15%,那么一个孩子在很多科目上都缺乏专注力,结果就会错误百出、语文不会背、数学题看不。首先影响的是学习的成功,也会影响到生活技能的学。孩子一旦功课落课,很快就会延伸到自信心的问题,因为可能经常被老师或者家长责备,或被同学嘲笑。有的孩子因此变得不想上学或是人际交往退缩,有些年龄较大的少年,干脆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专注力不佳的孩子将来容易受到竞争力不足的困扰,而且进入社会之后,如果还有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在工作上就没办法有高效率的表现,可能很难达到工作要求,给人留下做事散漫、粗心的印象,这样一来,在职场上就难受到重用。
什么是专注力
专注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它指一个人专心于一件事、一个活动的心理状态。
英文单词Flow就是用来专门形容这样的状态:把自己完全投入进去,优势发挥到极致,进入一种完全沉浸其中的、充实而忘我的状态。
细心观察我们周围的 “学霸”,你就会发现,他们并不见更聪明努力, 但是为什么他们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能学好?原因就在于,学霸比别人专注时间更长。他们在单位时间内,将最学习的效果达到了最大化。
具体到孩子身上:专注力越好,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成绩也越好。
在如今这样一个知识大爆发的时代,需要快速的汲取更多的知识, 专注力差的孩子,学习效率低、效果也差,别说去学习舞蹈、音乐、美术、奥数等一些特长了,学校的课业就已经让他们非常吃力了。
同样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努力,学习效果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我们希望学习塑能专注力课程在孩子们在提升专注力、想象力、操作力、观察力、创造力、思维力、决策力、记忆力、规划力的同时,体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对社会文化理解认知的兴趣,将兴趣转化成习惯,从而扬升孩子内在的生命能量
专注力的重要性是什么?
专注力就像是心灵获取外界信息的门户,这扇门开得越大,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和信息都无法进入。
专注力是以意识的主动使用为基础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意识的主动使用将决定幼儿的学习生活品质。意识的主动集中使用可以使得人的感官神经系统像一盏探照灯一样直指目标,并过滤掉无序和无用的信息,使得信息处理的通路被打开,获得即时反馈,并循环往复出现正反馈,使得人的思维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速度得到提升,专注力是人受用一生的无价资源。
培养儿童专注力的注意事项
1、孩子的专注力因年龄而异,不要强求。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专注力是不一样的,越小的孩子能够专注的时间越短。一般情况下,3岁孩子能集中注意5分钟,4岁孩子能集中注意10分钟,5~7岁的孩子15分钟,7~10岁的孩子20分钟,10~12岁的孩子25分钟左右,12岁以后的孩子集中注意力半个小时左右。所以“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对于三岁以下的小宝宝来说,已经很不错啦。
2、每次延长一点时间。
如果刚开始训练孩子的专注力,不要一下子定很高的标准,先是2分钟,然后3分钟,5分钟,每次延长一点点。做游戏,讲故事,看书,都可以如此。
怎样提升专注力?
训练专注力方法如下:
1、适当冷静,思考问题,尝试静坐、闭目等,可以集中专注力,提高办事效率。
2、进行有氧运动,例如跳绳、登山等,做这些有氧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将事情和经历专注在做有氧运动上,能够促进人体提升专注力。
3、应该给自己制定一定的日程表,在某一段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情,就能够更好的提升专注力。
、应该尽量做锻炼专注力的工具,例如制定卡片,在卡片上用特殊颜色进行标记,就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
专注力的五个维度
专注力的五个维度:集中性、持久性、分配力、转移力和广度。
专注力,也叫“注意力”,是指孩子精神及心理活动能集中于特定事物上,并持续一段时间。在儿童心理学上,注意力是一种心理现象,通常称为“专心”。注意力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专注力包含五个维度,当专注力不足时通常会有以下表现:持续性专注力:坐不住,小动作多,上课易分心,做事拖拉。转换性专注力:写作业不能马上进入状态,入睡难。
分配性专注力:做不到边听边记笔记,听课效率低,听写时听错写错选择性专注力:容易受周边的事物打扰,抗干扰力差,爱插话。观察性专注力:粗心、审题错误,丢三落四。
家长可以对照自己的孩子,看是否有以上一些表现,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有一些专注力不足的表现,那就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了。
注意力是一个大范围的集中注意,而专注力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它的范围比较小。注意力包含专注力,专注力和注意力的最大区别在于注意力是大范围的形态,如让孩子固定坐在座位上、不离开教室等。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