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常识(个人防护常识培训内容)

语宇社区 情感日志 353 0

关于个人防护安全的知识

关于个人防护安全的知识

关于个人防护安全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隐藏了很多危险,都是意料不到的意外,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个人防护安全的知识,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关于个人防护安全的知识1

职业卫生防治知识-----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有哪些?如何识别防护用品的质量?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特殊用品,这些用品能消除或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如防护帽、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护耳器、呼吸保护器和皮肤防护用品等。劳动者要注意检查这些个人防护用品有没有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和产品合格证,具有三证的用品才能放心使用。

不超标的工作场所仍然有必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吗?

我国现行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大多是短时间的检测,最常用的就是15分钟检测,短时间检测有一定风险,它不能代表整个工作时间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因此,即使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由于毒物浓度的波动,某个时间段仍然有可能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造成人体损害;另外每个人对毒物的易感性不同,有些人容易中毒,有些人不易中毒;尤其是女性,不同的生理状况对毒物的敏感性不同,比如怀孕3个月前,胎儿正处于器官形成期,这个时候接触某些毒物,容易导致畸形。

因此,即使在不超标的环境下,仍有必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当然,如果工作场所的毒物浓度非常低,离国家容许浓度非常远,没有明确的致癌致畸致突作用,不是诱发过敏反应的毒物,不是敏感人群,就可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护耳器有哪些?

噪声作业环境在采取噪声防护设施后,工作场所噪声仍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时,劳动者应佩戴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防声棉等,否则可能会导致噪声性耳聋。棉花的隔声量为5~10dB,柱形耳塞的隔声量为20~30 dB,如果工作场所噪声量超标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采样这些护耳器。 几种常见护耳器隔声量见下表:

选择护耳器应注意哪些事项?

1、选择前,应先委托有检测资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工作场所噪声评估,以确定噪声水平及噪声的.频率特性。

2、了解用品的减音能力,选择合适的护耳器。NRR是反映减音能力的指标,假设某工作场所的噪声水

平为100dB,而某护耳器的NRR值为20,则表示在正确佩戴该护耳器后,佩戴者的噪声暴露水平估计可降到80dB。

3、不应盲目选择减音能力最大的护耳器,过大的减音能力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妨碍佩带者收听警告信号或与其他人谈话沟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4、单凭NRR值未必能协助使用者选取最合适的护耳器,应同时考虑该护耳器在不同声频的减音能力。

5、如劳动者须经常在听觉保护区出入,可选择附有绳带的耳塞,方便佩带者戴上或取下。

6、一般而言,耳罩的减音能力较耳塞的减音能力强。不过,由于佩戴眼镜会令某些耳罩不能紧贴而有空隙,影响效果。此外,耳罩如果夹得太紧,会令佩带者感觉不适而不愿使用。因此,有时候耳塞也是很好的选择。

7、在必须佩戴耳罩才能有效隔声的情况下,由于耳罩可能会妨碍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可选择整合式的安全帽式耳罩。

8、在粉尘工作环境中,应选择一次性的耳塞或可更换软垫的耳罩。

关于个人防护安全的知识2

个人防护用品(PPE)属于被动的防护措施,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首先采取先进生产工艺,做好工程防护,从而主动预防职业病;在防护设施不能够完全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情况下,才考虑为劳动者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

★ 要正确选择PPE。企业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性能符合要求的用品,绝不能选错或将就使用,特别是绝不能以过滤式呼吸防护器代替隔离式呼吸防护器,以防止发生事故。

★ 加强使用意识,进行培训与训练。企业应利用各种途径,如培训班、宣传册、车间板报和标语等,对使用PPE者加强教育,使其充分了解使用的目的和意义,反复训练,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 对于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用品,如呼吸防护器,宜反复进行训练,做到能迅速正确地戴上、卸下和使用,并逐渐习惯呼吸防护器的阻力。

★ 使用PPE前,必须严格检查,损坏或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更换。用于紧急救灾时的呼吸防护器,更要定期严格检查,妥善存放,便于及时取用。

PPE的维护

企业内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分发、收集和维护保养PPE。这样不仅可以延长PPE的使用期限,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其防护效果。耳罩、口罩、面具等用后应以肥皂清水洗净,并以药液消毒、晾干。过滤式呼吸防护器的滤料要按时更换,药罐在不用时应将通路封塞,以防失效。污染的工作服,用后应立即集中处理洗涤。

关于个人防护安全的知识3

逃跑

对于我们来说,逃跑是遇到危险的时候一种最好的方式,特别是男士不经常使用逃跑来躲避危险。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需要面对那些脾气暴躁以及有心理疾病的人。有些时候,当人在极度愤怒时,会把你当出气筒。考虑到这一点,当面对着一个气势汹汹找茬的人时,你应该冷静,如果可以或者有必要可以选择离开或者逃跑。正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观察周围的环境

不管你是在像自己家这种私人环境或者是在公共场所,一直寻找自己所在的最佳的逃生路线。除此之外,当你遇到威胁无法找到逃生的出口,记下任何可以让你躲藏的地方。最后,观察附近的环境,看是否可以找到一些能用来正当防卫的物品。

让自己远离危险

如果自己身处在公共场所,并且有打架斗殴的事情发生, 应该立即离开。不要因为自己好奇想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而接近危险。 简单地说,就是尽可能要使自己远离暴力和混乱。不久前, 我和一群朋友在一个酒吧, 当时在跳舞的楼层发生打砸事件。场面很混乱, 最后我和我的朋友, 从另一侧门逃了出来, 后来知道发生了踩踏事件, 很多人都受了伤。

携带防卫工具

在法律上对携带防卫工具可能有所限制, 不过现在的法律还是允许携带用于正当防卫的MACE梅西喷雾和喷椒器。 请注意, 这些东西只能在你遇到威胁的一秒钟内才能使用和有效。 对了, 如果不能正确使用,也有肯能自己不小心喷到自己,使自己暂时一段时间失明。 如果你经常一个人在夜间行走,或者需要路过无人居住的地方, 那最好还是携带多个喷椒器。 如果使用得当, 可以让你遇到攻击时,能有几分钟的时间逃跑。

千万不要去参与打架

千万不要去干涉其他人的打架。我们很少有人能够袖手旁观,看着别人被欺负或殴打,而且往往是本能促使我们去劝架,并试着救助一个人。不过, 这种本能有时候可能给你带来麻烦。请不要觉得自己内疚。 相反,在某种情况下,你应该冷静并理智的处理, 最好是拨打110叫警察来协调,并配合好警察的调查取证。

个人防护的措施

个人防护的措施

个人防护的措施,对于我们来说关于防护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怎样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对于不同的防护关于个人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下面介绍个人防护的措施,需要注意什么一起了解一下吧。

个人防护的措施1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配图:杨坤发

【问题】

陆续开始复工,我们和同事交流如何防护?

【说明】

我单位规定同事之间保持1.5米距离,全天戴口罩,并且每天两次测体温,感觉有些死板。

【感谢话题提供者】

@灵活的胖子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复工后如何做好疫情防护?

核桃|杨丰赢|广州|食品安全 07:38

这个虽然是死板,但是属于必要措施。

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身边的同事是否属于潜在携带者(或密切接触者),这样的防护,可以降低你自己的风险。

跟之前倡导大家都少出门、不聚会是一个道理。

重新开始|刘利民|志愿者 07:38

1、现在特殊情况,戴口罩,远离人群。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一种负责任行为

2、公司角度来说,如果出了事,分分钟被愤怒撕成粉碎。

3、人心惶惶,虽然有隔阂,不如从前,但至少有借口说是公司政策,没办法。不然公司规定,而同事自觉疏远时候,内心隔阂才大。

4、老板应当多点网上露面,解释一下,尽量争取理解。同时多问候大家,多鼓舞人心。

5、如果可以多组织一些,线上娱乐活动。大家多点线上玩,也可以减少一下同事之间隔阂。

6、因为沟通有些困难,适当减少工作量,大家也没那么辛苦。

7、1.5米距离还是可以正常交流和递东西的。但如果讨论内容大或者人数超过三人。最好用腾讯会议交流。

8、如果有员工宿舍,尽量让大家都住员工宿舍。这样一样,就不用非得保持1.5米距离了。但体温检测和口罩是必须的

●的确很麻烦,但也没办法。公司没办法承担出事的后果。

关于琴琴周的一切 09:19

已经复工两周了,没有刻意制造距离,只是在日常工作中减少聚集性开会、培训,能线上交流的就线上交流,需要工位交流的,双方都带好口罩。每天上下班各一次体温检测记录,每日行程汇总登记。

就餐也变成了各自在工位上就餐(以前是不允许办公室吃饭的),鼓励自带饭盒。

宋小龙 09:45

开始复工后,我们跟同事的交流如何防护?以前是能够面聊不电话,现在是能够微信、电话的.不见面;以前开会是大家尽可能多的人在一起,为了更好的信息交圈,提高决策效率,结果人越多会越长,现在是参与决策的几个人小范围、短时间的开会,效率反而提高了。

面对疫情,大家都提高意识,不集聚,做好个人防护,注重个人卫生与身体健康,在约束条件下反而让大家想办法提高效率。

心铭 09:53

1、疫期,防护很关键,公司以及个人应该强调共同防护的意识。

2、同事,还是以共同做事的关系为重,不要因为没有近距离交流,会有距离感。看到好多研究,有共同的经历,尤其是共同完成一件事,反而会拉近关系。

3、至于防护措施是否太死板,我想到了之前好像是润总的课提到的黄金法则,就是让员工必须漏八个牙齿的微笑那节课。防护也是如此,只要有共同的防护意识,一切防护才最有效。

伪装 11:15

【说明】

我单位规定同事之间保持1.5米距离,全天戴口罩,并且每天两次测体温,感觉有些死板。

其实这次疫情带来的不仅仅是大家的防病毒卫生意识,更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感和距离感。

或许你自己觉得拉开距离有些不够灵活,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咳嗽几声,你的腿软不软?

所以避免身体接触,拉开一定距离,戴口罩,勤洗手,是最佳选择。

个人防护的措施2

一、这些情况需要去产检

从上面产检清单来看,孕晚期最需要的产检就是胎心监护和临产前的血液检查、B超检查。胎心监护一般从怀孕36周开始做,临产前的检查一般在怀孕38周才做,现在28周,距离36周还有8周的时间,不需要着急去医院做产检。

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先咨询专业的医生,再决定是不是需要进行检查。下列这些情况是需要去医院的,不要大意:

腹痛:怀孕后有可能会出现腹痛的情况,有的是正常的牵拉痛,有的是宫缩痛,正常腹痛是能够忍受的。有时候也会出现不正常的腹痛,当腹痛比来大姨妈的时候要痛,不能忍受的时候,要去医院进行检查确认。

出血:过了孕早期一般不会出血,但是如果是胎盘前置,可能会出现不正常的流血现象,一旦发生这个情况,一定及时去医院,担心出现胎盘早剥离的情况。

破水:破水和漏尿不同,破水是无法控制的,当你发现憋不住尿的时候,要赶紧去医院,可能是羊水破裂了,羊水破裂以后,胎儿可能有窒息的危险。

头晕目眩:如果感觉头晕目眩,可能是存在贫血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确认,如果是贫血,要进行补铁,但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骨骼疼痛:如果感觉小腿抽筋、牙疼、骨盆疼痛的时候,要去医院检查,有缺钙的可能性,要及时确认,及时补充。

胎动异常:如果胎动的规律和以往不同,有时候胎动太频繁,有时候胎动又太少,胎动的幅度和以往也有区别,可能忽然变小了或者忽然变大了,在不明确原因的情况下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二、产检要继续,分娩更是耽误不得

1、提前咨询拟就诊医院是否接待。尤其是对面临分娩的产妇,提前咨询医院更为重要;

2、去医院前应做好充分的个人防护,佩戴好医用级别以上口罩。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

3、尽量选择人少的地方或户外候诊;

4、从医院回到家中,要清洗双手及脸部,洗脸要包括清洗耳、鼻,同时应更换外在衣物;

5、孕产妇住院期间应避免亲朋来医院病房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6、分娩后准备返家时,要提前对居家环境,包括空气、地面、家具、餐具、寝具、毛巾等进行强消毒,产妇和婴儿返家后,在保暖的前提下应经常对居室进行通风换气;

7、科学坐月子,适度锻炼,合理膳食;

8、母乳是提高免疫力的最好“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坚持母乳喂养是对婴儿最好的保护措施。

平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平时也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过一段时间就好了,能忍一下就忍一下吧。

1、尽量不要外出:家里是最安全的,尽量不要外出,散步、晒太阳这些工作都不要做了。家里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看一些孕产的书籍,学习育儿的相关知识。

2、有问题及时咨询:现在很多专业医生都有网上账号,可以浏览他们的文章,了解有关孕产的信息。有问题也可以在线咨询,很多都可以在线得到解决。

3、注意个人身体状况:平时一定注意数好胎动,如果有异常及时咨询。也要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有任何不适都要进行咨询,线上无法解决的再考虑去医院。

孕期各阶段孕妈妈的家庭护理要点:

1、早孕期:无高危因素的孕妈妈继续补充叶酸0、4mg-0、8mg/天;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每日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戒烟酒、避免过劳及熬夜、保证睡眠时间、每日要有适宜的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慎用药物;出现发热、下腹痛、阴道流血、呕吐严重等不适,及时就医。

2、中孕期:合理的膳食,保证体重的正常增长,学会数胎动;关注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

简短防疫小知识有哪些?

简短防疫小知识有:

1、防控六坚持:坚持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保持手卫生,做好健康监测,做好饮食卫生,做好日常清洁消毒。

2、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出门随身携带口罩。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需要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等情形下应及时戴口罩。

3、预防病毒传播保持手卫生,清洁双手前尽量不要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衣物遮掩。

4、有症状速就医,拖延只会误时机。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就近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5、牢记食品安全五原则:食物处理前后洗手,选择新鲜干净的食物,加工器具保持清洁,生熟分开,食物彻底煮熟。

6、疫情防控不能放松警惕,进出农贸市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坚持佩戴口罩、配合体温测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7、公众应坚持做好防护,尽量减少人员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按要求佩戴口罩,保护自己是对防疫的贡献。

8、保持警惕不等于恐慌紧张,新冠肺炎可防可治,无需过分恐惧。科学防疫,不抢购、不囤积,不信谣、不传谣。

9、公众有义务配合防疫工作,严格遵守防疫有关规定,如遇检查,请给予理解与配合,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10、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需坚持做到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加强通风消毒、提高健康素养和做好社区防控。

11、共同战疫,需要您的一份力,如遇测温、查证、验码、登记,请主动配合,给予一份理解。

12、抗击疫情,你我有责,不随意散播他人隐私,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只送祝福,不传谣言,别让错误信息帮倒忙。

13、随着新冠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

14、没有任何疫苗的保护率可以达到100%,接种新冠疫苗以后,应继续坚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障大家的安全。

15、接种新冠疫苗一般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疼痛,如出现高热(38、5℃)或接种部位红肿(2、5厘米)以及其他严重症状,应尽快就医处理。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