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文学常识(三峡文学常识积累)

语宇社区 情感日志 138 0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一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 短语 】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 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问题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二

一、文章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 散文 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四、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七、一词多义

1绝

_溯阻绝(隔绝)

_转久绝(消失)

2、自

_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_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 句子 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_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_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_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_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怪柏、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本文写凄异哀转的猿声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为一体。

11、渔歌使用的修辞 方法 是引用,其作用是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_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

15、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_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_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三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在。自非:如果不是。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巚: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实在、真。肃:寂静。属 :(zhǔ)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 旦:早晨。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注意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予 作文 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绝(山峰):极。阻绝:断。自三峡……(在)。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四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重点词语: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 自三峡七百里中

2、 略无阙处

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 或王命急宣

6、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 飞漱其间

8、 良多趣味

9、 每至晴初霜旦

10、林寒涧肃

11、属引凄异

12、空谷传响

二、重点句:准确翻译下面的重点句。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1、描写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文章开篇写山,请你结合文章的语句说一说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夏天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特征?

2、作者写三峡春冬之时的景色,都写了哪些景物?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 说说 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征?

3、作者笔下秋天的三峡有种异常的凄凉的气氛,请你结合文章分析三峡这样的特点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4、选文写三峡春冬景色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景物特点鲜明。请你结合原文分析何处写动,又何处写景?

参考答案:

1、 在

2、 同“缺”,断缺。

3、 如果

4、 到

5、 有;宣布、传播

6、 即使;快;

7、 冲荡

8、 的确,实在;

9、 早晨

10、 寂静

11、 连续

12、 回声

二、译句

1、 重重叠叠山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2、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午夜就看不见月亮。

3、 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船行的速度快呀!

4、 春冬两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山石树木。

5、 水清、草荣、山峻、树茂,的确趣味无穷啊!

6、 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完全没有断缺的地方。

7、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上下下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三、问题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写出了山的高峻。

“夏水襄陵”写出夏季水势的大;“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写出了水流之急。

2、写了山、树、水、草这几种景物,其特征分别为“水清、草盛、山峻、草盛”。

3、“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我们可以感受到冬日三峡凄凉、悲伤的气氛。

4、本段中的静景是:“绿潭倒影”(怪柏)、素湍回清(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动景。

三峡文言文知识梳理

1. 三峡的文言常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在.自非:如果不是.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巚: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实在、真.肃:寂静.属 :(zhǔ)连续.引:延长.绝:消失.素:白色 ; 旦:早晨.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朝: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注意区别: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绝(山峰):极.阻绝:断.自三峡……(在).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 古义:有时 )

(或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至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

(虽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断缺)

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鸟叫声)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 怎样整理《三峡七年级下中的文言文怎样整理都行怎样整理三峡》 爱问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

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从三峡全长七百里中看,两岸山都是相连的,没有中断的地方。

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把太阳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绝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诏书急需传达,那么,从白帝到江凌,虽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发,晚上便到,即使乘飞奔的马,驾者烈风也没这样快。

每当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两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悬崖上流下的瀑布,飞花四溅,在山峰和树林之间飞溅,水清、树荣、高山、草盛,确有许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萧瑟冷静,山涧寂静,猿猴啼啼的长叫,持续有很久,凄惨的声音异常,在山谷久久回荡,所以打渔的人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3. 文言文三峡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地理位置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游三峡有三条路线可选:1、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2、从上海、南京、武汉逆流而上游览长江沿途美景;3、从三峡的东口宜昌出发饱览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三峡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三峡是渝鄂两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着汉族和土家族,他们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是楚乡人民为表达对屈原的崇敬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巴东的背娄世界、土家人的独特婚俗、还有那被称为鱼类之冠神态威武的国宝---中华鲟。 1982年,三峡以其举世闻名的秀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4. 文言文三峡文学常识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有《水经注》传世。

《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在“访渎搜渠”,亲自考察后为其补订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

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

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三峡》是《水经注》的代表作,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5. 文言文三峡重点字词翻译

作品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的“巘”是写的山字旁,“巘”是“献”的繁体)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字词翻译: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七百里:约现在的二百公里。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略无:毫无。

阙(quē):通“缺”,空缺,中断。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白帝:指现在重庆奉节东。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疾: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绝巘(山献)(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ù):急流冲荡。良:确实,实在,很。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哀转(zhuǎ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绝,停止,消失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古今异义词 ⒈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⒉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⒊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⒋泪沾裳(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今义:衣服)⒌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今义:疾病)⒍自非亭午夜分 (自 古义:如果今义:自己)⒎飞漱其间 (漱 古义:冲荡今义:含水冲洗口腔)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消失)③清: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水清)④属:属引凄异(连接)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⑤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能以径寸之木(用)⑥至:至于夏水襄陵(到。

的时候)每至晴初霜旦(到)⑦素:则素湍绿潭(白色的)调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豁口,这里指缺口)哀转久绝(“转”通“啭 ”,婉转发声)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状语,降霜的)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⒊清荣峻茂:省略句,省略主语“(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重点语句翻译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这两地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它(坐船)快。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了。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与月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悬岩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挡住。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高山上生长着很多姿态怪异的古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 《三峡》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多词一义、虚词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 (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6.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7.属引凄异(属 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三声)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群响毕绝:停止 以为妙绝:极点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属: 属引凄异 (属(zhǔ):动词。

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 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

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7. 《三峡》文言文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字:自非亭午夜分 自 古义 如果 今义 从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 有时 今义 或许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良多趣味 良 古义 确实实在 今义好略无阙处 略 古义 完全全部 今义 略微通假字略无阙处 阙通缺,短缺一词多义1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2绝 绝谳多生怪柏 最高处 哀转久绝 消失3清 回清倒影 清波 清荣俊茂 水清4三 巴东三峡巫峡长 表确数 猿鸣三声泪沾裳 表约数词类活用乘奔御风 奔 动词作名词 奔驰的骏马空谷传响 响 形容词作名词 回声。

三峡的文学常识是什么?

1、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2、郦道元,范阳涿县(现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3、《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任务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