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指标和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指标是体现经济情况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与紧缩、投资指标、消费、金融、财政指标等。宏观经济指标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起着重要的分析和参考作用。
培养对经济学的敏感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你对经济是否感兴趣,如果你是一个对艺术文学内的人,恐怕你很难对经济提起兴趣了,自然谈不上什么敏感度。
2.经常搜看一些经济类的新闻报纸,比如华尔街日报,凤凰财经频道等等。
3.看新闻报纸只是国民素养,你还需要看一些专业工具书,比如微观宏观经济学什么的,教材当然必须看,老师推荐的指导书辅助书也要看的。
宏观经济学
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如图1-4所示,外生变量来自模型外,内生变量则在模型内决定,是模型的产出。
凯恩斯经济学强调:
GDP核算:
我国将政府支出拆分到消费和投资中,所以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GDP的三驾马车。
两部门:家庭(消费部门)、企业(生产部门)
三部门:家庭、企业、政府
四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国外
收入角度:
支出角度:
G政府购买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是排除了转移支付后的政府支出。
高鸿业:
按收入法计算的国民总收入(GDP)=工资+利息+企业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
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工资+利息+企业利润+租金+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工资+利息+企业利润+租金+政府补助金
曼昆:
国民收入(NI)=雇员报酬+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生产和进口税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生产和进口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费-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雇员报酬+业主收入+租金收入+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贡献者:里昂惕夫
从投入产出表出发,假设各个生产部门的投入与产出维持一个固定比例(即“投入产出系数”)。假设 部门生产 数量的产品,需要 部门的投入数量为 ,则投入产出系数为
为里 昂惕夫生产函数
投入产出模型的方程式:
货币供应量
流通中的现金(M0)=整个银行体系之外的企业、个人拥有的现金之和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增加的原因:1. 银行放贷 2. 出口
国民生产总值(GNP)VS 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 :一国国土内所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所生产并实现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包括本国企业和国外企业以及外企投资(FDI)的产出
GNP :一国国民所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实现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仅包括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国外投资带来的产出,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投资的产出。
衡量一国不同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价格指数。除了消费品和劳务,包括资本品和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可以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
通货膨胀率
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
物价水平的上升幅度,通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这里家庭用金钱购买股票---股票涨价---家庭获得利息的过程仅仅是常识中的投资,是社会常识的概念。宏观经济学的投资仅仅代表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向企业之后,企业用来购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过程。将上述过程按照宏观经济学应当拆解为,家庭将收入储蓄在证券市场,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资金,并将资金用于投资生产要素从而获得利息。家庭在将来获得的利息来自于储蓄并非投资。
在宏观经济学中,收入是一个实物的概念,并不是一个货币的概念。我们可以把现在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称为总产出,也可以称为总收入,也可以称为总支出。这是理解角度的不同,但其实它们都是指实物。例如,1吨稻谷、1吨钢材、100台电脑、10份理发服务的总和,这是整个经济的产出,也是收入和支出。这些以实物形式存在的产出,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必然是全部被消耗掉的:可以是被消费掉,也可以是被用来出口了,也可以是被用来投资了,从支出的角度看,是没有储蓄的概念的,即便是放在仓库中的东西,也是作为存货形式存在的投资,而不是储蓄。因此,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有些教科书把政府购买单列,是区分了政府行为和私人行为,实际上政府购买可以全部纳入上述三项中)。
储蓄 这个概念并不是从支出角度出发定义的,而是从跨期角度出发的,凡是没有在当期被消费掉的产出,都是储蓄。储蓄也是一个实物的概念。因此,产出=收入=支出=消费+储蓄。
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名义价格*产量,名义价格提高并不表示经济增长,只有产量提高才是经济增长,要剔除价格影响,用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名义价格由什么决定?
关于GDP的计算
GDP=400(消费:250+投资:150)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Y-T-C)+(T-G)=Y-C-G
投资与储蓄
从银行贷款购买新房:投资
从银行贷款购买汽车自用:
从银行贷款购买汽车送货:投资
赚100元存入银行或购买股票:储蓄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要知识点
1.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算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名义GDP和实际GDP。
要求:重点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及计算。
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乘数论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各种乘数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要求:掌握各种乘数的理论及计算。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投资的决定LS曲线、LM曲线利率的决定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要求:熟练使用IS––LM模型进行分析及计算。
4.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要求:熟练掌握用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分析的基本理论。
5.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
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资本证券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要求:掌握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原理及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
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一般说明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要求: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和分析。
7.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其影响价格调整曲线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的办法。
要求: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解决的对策,可结合国际金融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
8.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对经济增长概念的概述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增长因素分析优增长路径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要求:注重各个增长理论的假设及结论,过对比加深对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各个理论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9.西方宏观经济学与中国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科学主义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掩盖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简介。
高二经济常识83什么是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提出,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
宏观调控(简称宏调)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x0d\x0a一、名词解释。\x0d\x0a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x0d\x0a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x0d\x0a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x0d\x0a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x0d\x0a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x0d\x0a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x0d\x0a7.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x0d\x0a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x0d\x0a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x0d\x0a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x0d\x0a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x0d\x0a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x0d\x0a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x0d\x0a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x0d\x0a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x0d\x0a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x0d\x0a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x0d\x0a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x0d\x0a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x0d\x0a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x0d\x0a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x0d\x0a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x0d\x0a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x0d\x0a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x0d\x0a在四部门经济中,\x0d\x0a[img,293,118][/img]\x0d\x0a\x0d\x0a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img,83,23][/img],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x0d\x0a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x0d\x0a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x0d\x0a4、试说明图中A、B两点的经济涵义。\x0d\x0a[img,233,181][/img]r%\x0d\x0aA10%\x0d\x0a\x0d\x0a2%BMsp=L2(r)\x0d\x0a货币投机需求Msp\x0d\x0a答:A点:利率处于最高点,未来利率只降不升,债券价格只升不降,人们只愿意持有债券,不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0。\x0d\x0aB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x0d\x0a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x0d\x0a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x0d\x0a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x0d\x0a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x0d\x0a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x0d\x0a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x0d\x0a8.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x0d\x0a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x0d\x0a如图:\x0d\x0a[img,344,250][/img]\x0d\x0a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1移动到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1到Y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现通胀。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国名经济统计与收入流量循环
①名义、实际、潜在GDP、GNP的含义。
②六种总量之间的关系(五种收入总量+GDP)。
③三种统计方法(它们从哪些方面统计的)。
④分清个人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总储蓄、经济体内部的储蓄。
⑤事前平衡与事后平衡。
重点的名词解释
第二章 消费、净出口与投资需求理论
①简单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函数之谜。
②恒久性收入说、生命周期说的主要内容。
③实际利率与现期消费之间的关系(分借款者、储蓄者)。
④消费理论中,什么是李嘉图等价;
投资理论中,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投资引诱、托宾的q、简单的投资函数与投资陷阱。
⑤什么是边际进口倾向;什么是实际汇率。
宏观经济学重要公式
第三章 总需求分析之一:商品市场均衡
①国民收入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别:投资乘数、财政乘数、对外贸易乘数)。
第四章 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与需求
①M0、M1、M2、M3的含义。
②中央银行的只能资产负债表结构。
③货币乘数。
④中央银行直接、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要手段。
⑤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鲍莫尔交易性“平方根法则”;货币需求的三个命题。
希望以上知识对你有所帮助,更多有关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可以看这个网盘,非广告,全免费。上面的图片都是里面内容截图的,练习题、名词解释、重点知识等,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