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手镯知识分享 | 新手如何挑选一支属于自己的玉镯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佩玉的女子,纤纤弱质中有凛然风骨,温柔婉约中有坚定的拒绝。女人,都该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和田玉手镯。
玉石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叫做一器二镯三玉牌,可想而知,手镯在和田玉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了,对于每位爱美女士而言,手镯也是不可或缺的饰品之一,高贵典雅,充满东方韵味。
那么想要一支彰显自身气质的和田玉手镯,却害怕挑选的不合适?
其实挑选玉镯的方式并没有那么的难,不仅要有视觉上的美观,还要大小合适。
1、看颜色,玉镯的颜色有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糖玉,碧玉、墨玉等。颜色尽量要正,白的最好不发闷;碧的青的最好让人感觉鲜艳。我们的文化传承中,玉总是跟白色联系在一起,同等情况下,白玉的确比较畅销,玩皮色的,尽量选巧色,白玉上面带巧色就更好了。
2、看油润度,行内有句话叫: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这里所说的润,说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所谓油糯性,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和田玉质地的细腻与滋润。
3、看密度,这点很难掌握,也很难用文字描述,我一般用测弱光看结构,室外自然光下看不到内部的结构就可以了,当然,是越细腻越好。
4、看纯度,干净是选择产品的第二因素,尽量不要有杂质,棉,侵染,石性(巧雕除外),羊脂白玉的内部结构就十分细腻,在正常光线下肉眼几乎看不到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以及和田玉的特殊毡状结构。和田玉在开采过程中,施加的外力会对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玉料制成的手镯内会有一些裂缝。如果裂纹扩展到手镯的表面,大裂,贯通裂,用指甲刮会感觉参差不齐,这种手镯就直接PASS掉不考虑,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轻轻一碰,它就脾气不好的两瓣了。
5、看造型,也就是雕工,玉不琢不成器嘛,挑选玉镯雕工精巧也是必要,目前主流的有平安镯(外圆内平),福镯(内外皆圆),贵妃镯(椭圆),当然,还有美人镯、竹镯、绞丝镯等,各不相同。
6、最后,就是大小合适,这个就不用说了,有手就行,可参考下图。
其实术业有专攻,选玉镯,最终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风格,气质,年龄来选,具体的怎么分辨,还是要找靠谱的卖家,多问多看,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人士解答就好啦。私信、评论,深度交流玉镯那些事儿。#和田玉# #玉镯# #配饰# #手镯#
哪位可以普及一下有关和田玉的知识?
和田玉的知识很多的,主要看你想了解哪方面的,那今天说说在挑选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和田玉知识。
近几年和田玉价格涨势惊人, 2008年好的山料好的也就10万到15万之间,现在已达30万人民币,2008年籽料一克2000到3000元,现在一克2万到3万元人民币。可以说和田玉的升值空间巨大,这也吸引了无数玉友投资到和田玉当中。
和田玉通常以白为贵,那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和田白玉的挑选。只有选择有价值的和田玉才能够升值哦。
白玉该这么挑?
白玉:即各种以白色为主的软玉,常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糖色小于30%。
1、白度
白度虽然是衡量白玉的一个标准,但白度高的玉并不代表质地好。
假如它的白度很高,但是看起来十分呆板、干枯,脂性不足,油润不足,就算不上是优质的和田玉。
▲白玉的颜色过渡
2、 润度
润度也是衡量白玉品质的重要指标,且极为的讲究。和田玉的润度高,就会显得油性十足,重量会偏大,玉石中的棉、石花、脏点等物质会比较少,在盘玩后,就会有包浆,更加滋润。
3、细腻度
细腻度是润度的先决条件,综合净度和色的正偏,是判断玉的品质的因素。
玩玉常说的细腻,简单的就是颗粒小、油脂感好。
通常细腻度高的和田玉,温润感也高;温润感是那种透与不透的关泽效果,给人予很舒服的、想把玩的感觉。
4、 净度
净度即指白玉中的绺裂的程度与杂质情况,玉中的白点或黑点都属杂质。净度好的标准是没有和少有绺裂、杂质。
通常来说,第一眼的观感,就能让你对这块玉料的净度有所判断了。
▲净度上的差别,令人对两块玉料有截然不同的观感
如今,和田玉为不可再生资源,经过无数代世人对和田玉的追求,和田玉在数千年的开采下极度稀缺,尤其是精品和田玉矿石越来越难以见到,可谓真正的稀世珍宝。
和田玉手镯都有什么颜色?
和田玉手镯颜色有:
按照国家标准样品以颜色分类,和田玉分为6个大类: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和糖玉,每一类都有参照标准。
传统分类,依据颜色花纹将和田玉分为8类: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糖玉和花玉。
和田玉的颜色同国内外其他地区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其次,和田玉有世界罕有的白玉,尤以色如羊脂的白玉为和田玉所特有,极为名贵;再次,和田玉有皮色。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皮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
中国古代对和田玉的颜色非常重视,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赋含于一定的意识形态内涵。
扩展资料:
玉镯的保养常识:
1、当玉镯表面有灰尘、污物时,可用细绸布轻轻抹试,有油污时,可用洗洁剂或温碱水冲洗干净,风干后用脱脂棉蘸少量的茶油或花生油均匀擦涂各个部分,便可恢复原来的光泽。
2、玉器首饰最忌干燥高温,应避免在阳光下曝晒或长期置于高温环境之下。玉器通常质地细腻,但遇秋冬干燥或炎夏酷暑时,表面易变得干燥、暗淡,因此对玉器首饰讲究以“油养”为主,由于人体分泌的油脂保养,可经常配戴,也可以保存在温润的环境之下。
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忌硬碰硬,避免受损;二是忌高温曝晒,以免失水、干裂失色;三是经常佩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田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玉镯的保养与佩戴常识
和田玉籽料的小知识,僵皮和油皮的区别,你清楚吗
和田玉的皮子一般都是薄薄的一层,非常细腻,并且上面附带着汗毛孔的结构,有的玉皮为原色,有的玉皮是星星点点颜色漂浮的,也有的是其他的颜色漂浮在表面的。
僵皮或石皮指的是和田玉的皮子部分颜色发白,透光度较差,给人一种干涩的感觉。这是由于玉石内部的透闪石结构偏少,而使得玉性变差,及石质的成分偏多而导致的最终结果。皮子美也是一种美,但是如果玉性都没有的话,那玩的岂不是奇石了
油皮与干皮也很好理解。油皮就是籽料的皮色看起来很油润,不干,这种皮色才是玩家们最喜欢的,即使不用盘玩,也是油性十足
玉石知识: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按这几个系列来细
在和田玉市场上,有皮色的籽料很受亲睐,皮色突显了和田玉的灵气,增添了其文化内涵,使人们鉴赏美玉的兴趣增强,大大提高了美玉的附加值。同时,也给玉雕艺术家以充分创造的空间,也给人们以五彩斑斓的艺术享受。
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有动感与活性,十分优美动人,而且这种次生色色皮形态,颜色多样,令人目不暇给。人们习惯以洒金皮、秋裂皮、桂花皮、枣红皮、梅花皮、豹子皮、虎皮及黑皮等名称形容皮色。
和田玉籽料的玉皮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籽玉的玉皮俏色是和田玉世界独有的外部特征。
和田玉籽料的皮色种类:
一、和田玉籽料黄皮
包括洒金黄皮、秋裂色、桂花皮等黄色系列的和田玉籽料原石雕成玉器的作品。不论颜色的深浅同具惊人美感。偶见玉质细腻润白的洒金黄羊脂白玉。
二、和田玉籽料红皮
包括俗称洒金红皮、枣红皮、虎皮等红色系列的子玉原石与雕琢玉器作品。红皮色与上述黄皮色等为玉界收藏家所钟爱,均具子玉皮色的主流地位。
三、和田玉籽料褐色皮
褐色玉皮除不若黄色与红色系列的籽玉皮色令人讨喜外。一般而言,其内含玉肉质地细润与美感度较黄红两色籽玉为差。
四、和田玉籽料黑色皮
黑皮子玉并不常见,玉质一般较深暗欠明亮。籽玉黑皮是次生色,与玉石原生本色的黑色玉肉必需明确区分。尤其见到带皮巧雕的玉件时,要仔细分辨黑色部分是原生本色或次生皮色。
五、和田籽玉杂色皮
这种籽玉玉皮的颜色无法列入前述黄、红、褐、黑的单色系列,呈多色的状态。一般而言玉质欠佳或玉皮较厚,偶含石性。
请问相关和田玉的鉴赏知识
1、和阗玉--玉材中的精英。
玉器在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中之所以如此光辉璀璨,延绵不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有质地优良、蕴藏丰富的玉材。玉材中的精英便是和阗玉。和阗玉是以产地和阗命名的,属软玉。以现代地质学观点来看,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软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世界范围内软玉品种单一,且多为碧玉,而和阗玉品种多,有世界罕见的白玉,玉质居世界软玉之冠。古人论玉为"首德次符",德指玉的质地及品性,符指玉的色泽。《古玩指南》作者赵汝珍综合前人学说指出玉以白色为上,黄色和碧色玉亦贵。按和阗玉产出情况,自古以来可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按颜色不同,分为白玉、青玉、墨玉和黄玉四类。和阗玉以白为美,白玉是和阗玉中的高档品。白玉又分为青白玉和羊脂玉,羊脂玉更是和阗玉中的极品。和阗玉除了享有历史上行业内的盛誉评价外,与其它玉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质地、光泽和颜色三个方面,具有质地温润、坚韧、细腻;呈脂肪光泽,滋润柔和;硬度高等特点。
另外,和阗玉"敲之其声清远,绝而复起,徐徐方尽",其它玉种所不具备的。
2、加工性能良好。
和阗玉的加工主要根据玉质和玉色等进行精心设计,一般分为选料、设计、琢磨、抛光四个阶段。由于和阗玉所独有的质地特性,尤其是其韧性大的特点,使其在制作产品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施以细工工艺,使其形准,规矩、利落、流畅。因而,和阗玉加工性能良好,和阗玉的细部精加工是精美玉器的一个重要标志,用和阗玉制作薄胎,更能反映出玉器的天地造化之美。
3、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在宝玉石界,和阗玉被公认为世界软玉之首,从古至今,几千年来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数量众多的艺术珍品。殷商的玉饰,周朝的礼器、秦朝的玉玺、汉朝的玉衣,唐代的玉莲花、宋朝的玉观音、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明朝的子冈牌、清代大禹治水图山子……这些稀世珍宝,无一不是大量采用和阗玉雕琢的艺术珍品,闪耀着动人的光芒。用和阗玉琢制的中国玉器被誉为"东方艺术",因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被视为最为耀眼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和阗玉的输出,早在6000多年前便形成一条"玉石之路",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仅有1600多年历史,作为这两条文化通衢上的重要驿站--玉门关,究其命名本源应是因和阗玉的缘故而命名的"玉石之路"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历史意义毫不逊于"丝绸之路","玉石之路"的重要载体和阗玉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载体丝绸、瓷器一样,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和文化媒介物,跨越着时空及地域的局限,联结着西域与中原、东方古国与西方世界,为中国内部自身、中国和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了无法估量的历史和人文贡献。
(二)和阗玉是中国玉文化精神财富的杰出代表。
1、儒家文化对和阗玉的精神升华和文化创造。
和阗玉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笃,除了其自身具备其它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外,还有一个深刻原因,这就是附加于和阗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和阗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在殷商时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和阗玉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在道德方面,儒家学派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需要用一些物质的载体,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阗玉的经验,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和阗玉的感性经验,用儒家的道德观念去比附于和阗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进行从物质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创造,赋予玉以德行,即所谓玉?quot;"十一德"、"五德"之说。《礼记》中孔子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和阗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五个特性。因此,有关玉德的儒家学说,均以和阗玉为依据,并始终以和阗玉为尊,为正宗。和阗玉因此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quot;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物。在政治方面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礼》中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壁。"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并直接影响到民间的广大基层群众视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以及美的参照物,这可从成语中窥见一斑,如,锦衣玉食、金玉满堂、琼楼玉宇、亭亭玉立、玉洁冰清等。
2、其他文化意识形态对和阗玉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文明及历史的进程中,长期以来儒、释、道三教并立。除儒教以外,其它两种宗教中的文化因素也加入了玉文化的建设和营造过程中。道教以玉为灵物,视为神药,葛洪《抱朴子.仙药篇》中,"玉亦仙药,但难求耳",《玉经》日:"服玉者,寿如玉也",期望"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佛教对玉文化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华经》更将玉列为"七宝"之一。从传统玉器中的观音、佛摆件、小而精的挂件、如意等手把件到数量众多的博物馆馆藏珍品,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成为玉器产品系列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中国佛教文化不但在玉器作品上与和阗玉发生着物质联系,更从历史沿革上与和阗玉的产地和阗地区发生着一定的精神联系。因为在历史上,于阗一度曾是大乘佛教的中心,在中国中源地区传播的佛教,并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的,而是通过西域主要是于阗为中介。汉语中"和尚"一词借自于阗语,"沙门"一词则借自龟兹语。由此可见中国佛教文化与和阗玉通过物质产品和精神渊源的结缘,达成了一种冥冥中天赐的文化姻缘。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