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啸的知识(海啸相关的科普知识)

语宇社区 情感日志 269 0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这样的灾害也是会对于我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大海啸甚至会将临近的地区淹没,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1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产生海底滑坡有两个原因:一是海底大量不稳定泥浆和沙土聚集在大陆架和深海交汇处的斜坡上,产生“滑移”;二是由于海底蕴藏的气体喷发,导致浅层沉积海底坍塌,出现水下“崩移”。

1、海底地震引发的地震海啸

地震海啸是由海底激烈的地壳变化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者下降而引起的海洋巨浪,其破坏力极大。当地壳的两个板块发生挤压时,压力在板块岩石中聚集,使岩层变形。

一旦一方岩石不能支撑,便产生断层,岩石恢复原位,发生回跳,巨大的能量释放激发地震;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常伴有火灾、海啸、泥石流、滑坡、环境污染、商业中断、信息丢失和社会功能瘫痪等次生灾害。

2、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

风暴潮又称为 “风暴海啸” 或 “气象海啸”,通常指热带气旋(台风、飓风)和温带气旋(寒流)等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

灾害的轻重一方面取决于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如果与天文高潮相叠,酿成灾难更大;

另一方面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等密切相关,如果位置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呈喇叭口形状,海底地形较平缓,受灾更重。

3、火山爆发诱发的火山海啸

火山海啸是因火山爆发引起的海水剧烈扰动的现象,又称“火山津浪”或“火山津波”。海 啸 在 西 方 语 言 中 称 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

当火山如果在海洋的地下爆发,会使海水体积突然增大并且被抬升,然后下降,形成波浪。当能量足够大时,就会在海岸形成破坏力极大的海啸。

位于海洋中的火山岛也会引发可怕的海啸,这些火山岛往往在喷发了几个世纪后突然因耗费完所有的能量而坍塌,并且滑向深深的大海;靠近滨岸的火山喷发也能酿成海啸。

4、海底滑坡带来的滑坡海啸

滑坡海啸,由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底滑坡指较浅或较深的海洋地区的滑坡。

海啸危害

海啸发生时,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它以每小时600-1000公里的高速,在毫无阻拦的洋面上驰聘1万-2万公里的路程,掀起10-40米高的拍岸巨浪,吞没所波及的一切,有时最先到达的海岸的海啸可能是波谷,水位下落,暴露出浅滩海底;几分钟后波峰到来,一退一进,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海啸来临时逃生方法:

1、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2、如果海啸警报响起时你正在学校上课,应听从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指示行动。

3、如果你在海滩或靠近大海的地方感觉到地震,要立刻转移到高处,千万别等到海啸警报拉响了才行动。

4、一旦落入水中,尽可能寻找可用于救生的漂浮物,尽可能地保留身体的能量,沉着冷静,等待救援。

5、礁石和某些地形能减缓海啸冲击力,但无论怎样,巨浪对沿海居民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听到海啸警报后远离低洼地区是最好的求生方法。

6、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很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除非海啸规模不大。

7、认真学习海啸形成和征兆的相关知识,并教给你的亲朋好友。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2

台风是诱发海啸的原因之一吗

台风不是诱发海啸的原因之一,引发海啸的原因是海地地震。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

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啸来临的预兆

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作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不过,由于海啸的能量传播要作用于水,一个波与另一个波之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为那些有相关知识的人留下了逃生的时间。

台风引起风暴潮

风暴潮灾害是指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风暴潮会使受到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正常潮位,造成巨大破坏。

风暴潮又称风暴增水、气象海啸、风暴海啸。中国历史文献中称为海溢、海啸、海侵、大海潮等。风暴潮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国内外学者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特性,把风暴潮分为由热带气旋引起的台风(在北美和印度洋称为飓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为几十千米到上千千米,时间尺度或周期约1——100小时。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素的移动而移动,因此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几千千米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长达数天之久。风暴潮引起的海水水位升高一般为1——3米,最大达7米左右。

风暴潮灾害是天文潮、台风、气象因素、寒潮大风等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台风是诱发水位异常变化的强迫力,是台风风暴潮形成的主要因素,寒潮大风也是诱因之一。持续的向岸大风是诱发风暴潮的主要气象因素。

强台风风暴潮可以使海平面上升5——6 m,使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正常潮位,当风暴潮和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时,会使水位暴涨、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3

海啸形成原因

海啸的形成一般是由震源在海底五十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发的。沿岸或者水下的山崩、火山爆发也可能引发海啸。海啸可以分为火山海啸、地震海啸以及滑坡海啸。海啸多发区主要在阿拉斯加区域、夏威夷群岛、日本、菲律宾群岛等。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有什么危害

在宽阔的深海大洋上,海啸不会造成什么危害,正在航行的船只都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但是,海啸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将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将淹没沿岸的陆地,其带来的生命与财产损失比地震还要大,这种影响是毁灭性的。

因此,深入了解海啸的产生与淹没过程并能准确模拟,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做好提前预防与灾情指导工作。

关于海啸的资料或知识神马的,简单一点,做小报用

当我们遇到海啸怎么办:

第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第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第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应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地球是宇宙赐予我们的生存家园,但是它也有变脸的时候;大海是地球赐予我们的生命源泉,但是它也有发怒的时候。回望昨天的灾难,发现人间的真情;记住血的教训,珍爱今天的平安。让我们携起手来与地球、大海和谐相处。

(全文)

大家可能还知道去年全国播了一部美国大片《后天》,我不知道在座的是不是看过,这个片子的剧情是这样的,它讲的灾害三种,一是龙卷风,一个是海啸,一个低温寒冷,它导致这些灾害的原因是因为温室效应,因为人类使用能源太多了,汽车冒烟太多了,各方面的影响使得整个全球的温度有所上升,本来地球经过46亿年已经取得了平衡,由于温室效应造成了气候变暖造成了极地的冰盖融化,造成了海平面的上升,以至于气候极其恶化,造成全球的灾害连连,在那个片子里边,展示的是龙卷风袭击洛杉矶,海啸袭击纽约,低温寒冷威胁北美的广大地区,那里人们的生存,人类陷入空前的灾难。

这个片断是专门介绍海啸,它的场面大家可以看到,在纽约的一个高楼林立的地方,人们正在悠闲自在地生活,或者工作,或者上学,突然间狂风四起,而且海浪整个就涌过来了,涌到城市里边去了,人们奔走相告,互相搀扶,后边的海浪追,人们往前跑,有的人跟不住就倒了。有一个图书馆比较大,可以避险可以避难,其中有些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还有些公司的职员在别人的帮助下,一起跑向了这个图书馆,当这些人拥进图书馆的时候,后边的海浪来了,后边一个人刚进去把门一掩,那波浪一下涌到门上来,扑面而来,劈头盖脑,这是当时的一个场面。刚才大家看的这个片子,它不是现实,这是用高科技制造出来的不可抗拒的恐怖场景,编导令观众胆战心惊,尽管它没有说是今天,也不放在明天,而故意把它放在后天,题目叫《后天》,但是,看了它以后还是达到这个结果,人们担心未来,说到《后天》,有一个片名的翻译,原文是The

 day after

 

 

那么下面我们谈谈海啸的成因。刚才我们讲了海底地震,这是其中的一个成因。另外,还有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也会引起海啸,特别是海底火山;再一个是海下的塌方,海底和我们看到的陆地一样,下面也有山,也有一些高原,海底的高原,它们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塌方,引起来的海水的一个震荡;海下爆炸,核爆炸,现在不搞了,前些年,先是空中核爆炸,后来是地下海洋核爆炸,现在都转成地下了,因为对环境污染大。海底下这样一个爆炸,人工爆炸也会激起海啸,咱们有的人不是拿包炸药,在河里边“炸鱼”,干嘛想逮鱼,引起来大家看到的海浪,也是滚滚地动起来;再一个是天体坠落,一个彗星、一个陨石如果打到海里的话,随着它本身在衰竭,本身在燃烧,携带它的剩余的能量一下冲到海里去,一下也激起海啸。上面我们说了这五种,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地震海啸,是地震引起来的海啸,占绝大多数。

下面我们转过来说第二个问题海啸了,地震只是给予能量,海啸,是造成破坏,这里给大家一个概念是海啸源的尺度,地震引起的海啸,它的大小,我们说海啸源它不是一个点,最后波及是一个面,而是一个小区域,这个区域可以用一个公式算,是一个简单的对数关系,我们给两个数字吧,一次8.5级的地震相当于600公里,什么呢,海啸源,就是它引起海啸的这样一个尺度,再一个是9.0级,它对应的尺度是1000公里。说到这里大家有一个概念要注意,地震是发生在一个点上,破裂点上,但是提供的能量是很长很长的,譬如说我手里拿一个板,我现在掰——掰,嘎吧一声,破裂的是断裂的一点,但是我整个使的劲头是整个板上的,那么现在这个地震是在一千多公里的大范围积蓄的能量在那点发生了。

地震之后在固体地球里边,在脚下的岩石里面传播的叫地震波,又叫弹性波,那么海啸是海洋里边传播,是什么波呢?是重力波,是物体的重量上下震荡,不像地震波是因为里边的变形挤压扭曲变形,这是两种波,由于海底地震就是海底断层的剧烈错动,会引发水体的剧烈波动,这个就是海啸,海啸就是水体震荡,强烈的震荡,波长有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波速每小时达到几百公里,也有一个公式,因为它的速度是和水深的平方根成正比,因为大家看,这个海浪的波长很长,就像我们在海边看海浪的时候,大家看起起伏伏非常非常长,如果说你在波长长到几百公里了,那么你坐在一个行驶的船的时候,你丝毫感觉不到这个船在震荡,因为尺度相差太多了,因为你海浪起伏的量很小,在平静的海面上,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船体的颠簸小,几乎感觉不到海啸,但不等于不存在,一般不会形成灾害,如果有海啸你正在海上,你千万不要往岸上跑,来不及了,如果弄不好,也可能和海啸一起来,迎着敌人进来了。怎么办呢?到深海里边去,因为在宽阔的海洋里边微小的震动毫无察觉。

现在看看我们通过这次地震海啸又能够给我们一些什么新的体会。那么,这一次灾害呢,把世界上最发达和最落后地区的,世界上最富和最穷的人,甚至像科尔,这些很有权力的人,都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遇到了同一种灭顶之灾,这是过去没有过的现象,有人说咱们地球村越来越小了,多少年不见的老朋友,怎么见到了,大家常说一句话,“地球太小了”,现在不是说你见到老朋友,而是灾害,那么远的北欧的人,和这地方最热的印度人,他们在一起遇到灾害了,过去哪有过呀。

第二个,我们地球村里的人,生命从来没有这么脆弱,从来没有这么顽强,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一些存活的人,那真是想尽一切办法,一会儿我给大家举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狂涛巨浪的吞噬下,有人竟奇迹般地存活下来,我们不能不问这是个例还是普遍性,从他个人来说是个例,从人类来说要求生,珍惜生命来说是有普遍性的,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机会。

我们想能够得到一种启示,真正从灾难里边避开的,要有自己的知识,更要有更广阔的社会支持,还有支持这个社会的政府,这样构成不同层次的这样一个力量,才有可能避免和减少灾害的损失:

我们讲第一个故事“海啸中的母与子”,可能大家在报纸上都看到了,这个妈妈是个警察,她有三个孩子,大家看画了三个箭头,什么呢,这其中是她的三个孩子,当中还有她的一个弟弟,在海边。这个就是她,故事的主人翁。大家看到白色的了吧,白色就是海浪,就是海啸,扑着来了,她就奔着海浪而去,为了危险而去,实际上奔着她的孩子而去。她们一家一共五个人来这玩,她说,“看到一道白色的水墙,从地平线上向海滩逼近,水墙越来越大,游客们开始尖叫,快离开海滩,快离开海滩,我也朝海水中玩耍的这些人喊,可是他们听不见,因为噪音太大,海浪声太大,他们也不知道背后的巨浪正朝他们铺天盖地而来。”这个时候她听到人们警告她,离开海滩,怕她出问题,但是这个母亲为了救孩子,她说“我只能够置若罔闻,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我的脚步,我只想靠近我的孩子,保护他们。”可是,在她离孩子20米远的时候,一个浪头过来,把她的三个孩子,和她的弟弟一起翻进了巨浪。紧接着不久,她也被排山倒海的浪给吞没了,但是万幸,也可能是上天有灵,受感动了,这个母亲被洪水掀到一快高地上,给人掀起来抛到高地上。10分钟以后,她去找她的亲人找她的孩子,结果突然发现她全家人,全家人都在一块离着洪水更远的高地上,她看到她的孩子她的丈夫她的弟弟在一起,紧紧地拥抱着,充满了恐惧和困惑。

这是“小科普解决大问题”,一个小孩子救了一百个大人,这是一个英国的一个小姑娘,她和家人在普吉岛在度假,正在玩的时候,她说,“我看到海上出现了冒水泡,冒气泡,而且潮水突然间退了下去,冒泡退下去,这个时候她说我一下就意识到了,可能要发生海啸了,于是赶快告诉了妈妈,就这个“一下子意识到”这几个字就文章多了,后来她母亲呢,就通知了海滩和酒店的管理人员,把一百多人都疏散开了,当冲天巨浪几分钟后袭来的时候,海滩上已经空无一人。据说这个海滩是普吉岛上为数不多几个无人在地震海啸中丧生的海滩之一,创造了奇迹。那么为什么呢,人们很关心这个呢,这个小女孩说她之所以对海啸如此理解,是因为在到达泰国之前,她所在的班级刚刚开展了一个有关海啸的专题讲座,巧了,孩子是个有心人,当海面上所出现的所有异常情况,都和讲座上的介绍吻合,因此,聪明的这个孩子在第一时间预感到了地震,她做出了个人的预警,救活了一百人。如果这样的孩子多,不就拯救很多生命吗,所以科普小,但是可以办大事。

 

第一条,如果你感到震动了,就得考虑海啸的可能,当然你是在海边居住,简单说就这么一个。

第二个,如果听到了海啸的预警,要避免什么,要避免返回港湾,因为在港湾地方容易引起浪高,如果你是在船上,应当把船开到开阔的水面,开出海港,要撤离停还海港里的船只,总之这是一个危险地区,危险地区。

第三个,如果你看到海水明显升高,降低,而且退潮的速度或涨潮的速度非常高,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三十六计,逃为上计,往高处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刚才我讲的是一个人,作为个人来说。另外还有一个技术系统来说,强调一个海啸技术预警系统,海啸技术预警包括三个:

第一个是地震监测,这还指地震海啸了;

第二个,紧跟着是海啸的一个动态追踪,波到哪儿了,到那儿多高,多长时间,有个计算;

第三个,算完以后我告诉你们说了几个小时以后要到达那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官员和专家得有办法通知大家,你不通知大家,你所得到的信息等于零,所以监测系统、追踪系统和通信系统是必要的三个方面。

目前在太平洋上,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日本有很完善的全国海啸预警系统,大家说到建吧,你们可不知道建这个很费钱的,地震仪,要定一个地震不是一个台,叫若干个台,那么建一个地震台和一个台网整个就得几十万,上百万一次投入,这个对中国来说不困难,为什么?因为已经有了,中国已经有了地震台网,现在就是海啸行程方面还有一些要解决,你报出来有这个位置,它传播了,你怎么知道到我这儿来了,你不能说我看见了,海浪滔天,那就不要你了,必须在海底下有一个探测仪,探测什么,海底的地下压力,包括它的水压,包括地下的应力,这样一个仪器很贵的,它的探头要扎在岩石上,它的信息要浮在水面上,就相当于什么呢,它们的耳朵贴在地底下,它的嘴巴露在水面上,干嘛呢,把这消息告诉我们的通信系统,告诉我们的电视台,告诉我们的电信局,然后呢,汇集到一个中心去,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来判断。你比如说你算了,计算好了,海啸什么什么时候到,是不是那么回事?我得检验一下,我判断一下它的可能大小,所以海岸线的这样一个监测系统和海啸追踪的这样一个计算,两个是互相印证互相校对的。据他们讲,如果在海边上,海底下建这么一个设备要二十万美金,这不是小数字,因为海底深,那里条件非常非常恶劣,因为和外边联系的需要电缆,需要很多的一些新的技术,买东西容易,维护更难,据他们说,要维护费每年都有几百万,上千万,大家说钱多没关系,只要能够救命就行,我有钱,问题在这一点,现在的海啸预报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据有人统计,在一段时间里边,一个统计,大概报了三十次有15次没有准,只有15次准的,大家说那么低呀,我很羡慕,我们地震预报还没有这水平,百分之一二十、百分之二三十,所以那,这么大的投入,那么对这个规律的掌握还不够,所以这时候变成一个社会问题,投入的问题,和公众理解的问题。所以,印度洋海啸,这个监测系统,今天我早晨听广播,我也上网看了,已经决定要建立,投入三千万美元,三千万的一个投入,很大的一个投入了,需要大家的帮助,好在那边有个澳大利亚比较富裕的国家,还有大家帮忙,帮助这些困难的国家。但是对这个问题一定要看到,不能够单纯靠技术,单纯技术观点还让我们吃大亏,美国人他们就考虑了这种情况,后来还是派人,不都是是无人职守的,还是有人进行监测校对的,派人去,把仪器叫做“海啸警察”,加引号的,是既有仪器又有人来进行互动式的来做海啸的预测和监测。

那么,我们国家离海啸有多远,就这个问题提到我们面前有多远,我先告诉大家结论,这可能是一家之言,我国不仅沿海地区不易发生地震海啸,就是远海发生的地震海啸也不会对我国沿海构成威胁。我这么说有点过,也算一家之言。因为,我为什么这么讲呢,一个依据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除了郯庐大断裂,纵贯渤海,大陆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和断裂带,沿海不会发生大地震,在我国海区内也很少有岛湖和海沟,近代垂直差异运动的不明显,它没有这样一个上下的动,没有上下动的分量,因此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条件;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海深之言,只有海深达一两千米才会给海啸提供可能,发生提供可能,我国有发育良好的宽广的大陆架,水较浅,大部分在二百米以内,特别是渤海平均深度18米,黄海平均深度44米,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和传播,这是讲了实话,也可能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总之还是有点依据吧。

那么,目前我们国家的海啸灾害的现状如何呢,跨洋海啸世界其他地方发生海啸,从深海传到我国的海区后能量也不大会构成威胁,比如智利大海啸发生的时候,对菲律宾乃至日本都造成了灾害,但海啸传到上海的时候,在吴凇江口的验潮站,只记录15到20个厘米的海啸波高,到岸边上了,不是大海里边,大海里边了不得了,聚在一块就了不得了,已经到我这点了,波才这么高;第二个局域海啸,我分两个,刚才说了跨洋海啸,现在是局域海啸,根据历史记载,我国发生过海啸,两千年来,一共发生过十次地震海啸,平均二百年左右出现一次,最近的一次是1876年,是2月18号在台湾省的基隆北海中发生海啸,导致数百人的丧失。

最后我想概括成两句话,一是人和自然,面对海啸人类并非无能为力,我强调的不是战胜它,我们要和它融洽但我们可以行动,什么行动呢,让下一次的灾情不至于这么残酷吧,这就叫减灾。这样我们人类的智慧得到发挥,我们的地球村得以生存,我们的后代得以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愿望。我想这应当是我们所能得到的一个重要的启示,谢谢大家。评论(1)|24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5条回答2011-07-19 19:35chaoren1975|十四级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智利地震引发海啸过后一片狼藉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1]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

海啸抓拍(14张)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啸的起因

简介

我想知道海啸知识

分类: 地区

解析: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海啸的起因: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怒吼的巨浪 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海啸的危害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