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其他知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语宇社区 情感日志 153 0

端午节的知识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谈山习俗。

其含蠢中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档袭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扩展资料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端午节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关于端午节的冷知识,其实有很多,我所知道的就是以下几个。

第一、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等名人以外,也被称作“卫生节”、“五毒节”。所谓的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在端午所处的季节里面,这五种毒物正是繁殖的时候。古时候的医疗条件比较差,人们很容易被这些毒物影响健康。所以古人认为,在这时候是需要避毒和打数纤裂扫卫生的。在端午节这一天,大家都会打扫庭院,薯闭在门口挂上艾枝、菖蒲等植物。还会在院子里面撒上一些雄黄水,喝雄黄酒。其实就是为了清除一些腐败的东西,杀菌防病。当然,在这一天也会做五毒荷包,寓意把毒物都锁竖山了起来。画五毒图吃五毒饼等等,无一不显示大家对于五毒的避之不及。

有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到现在也流传了下来,比如我们这边在端午节的时候,就会用一些草药熬水给小孩子洗澡,认为这样对小孩子一年的健康都是很有用的。大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喝雄黄酒,虽然只是意思一下,但是这个习俗和吃粽子是咸鸭蛋这些饮食传承一起被保留了下来,也可以看出,五毒节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不同于其他节日的祝福,在端午节这天,要祝彼此安康。这同样也是因为端午节是夏季的开端,因为端午这一个月也被称作为午月,在阴历的五月天气里面湿热多病毒,也是一起评出的一个月,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古人们称作为“恶月”。不仅如上面所说的五毒出没,还因为在这个季节里面,人们是很容易生病的。在古时候,由于医疗条件比较差,所以在这一个月里面也很容易形成瘟疫。所以在端午节的主要民俗里面,包括了喝雄黄酒,佩戴香包,挂菖蒲和艾草……这些都是为了驱除灾害和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

有时候端午节本来就是一个大家祛除病害的重要节点,所以在端午节的很多习俗里,其实就是为了平安健康,所以在这个节日里面快乐也没有安康更重要。所以在这一天,彼此的祝福都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我想在新冠的影响之下,大家其实更能体会到安康的重要性,所以在马上到来的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祝彼此安康呀。

其实,端午节的冷知识还有很多,但是我所熟知的最重要的就是以上两点。从中也可以看出,端午节本来就是对健康生活的美好祈愿,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这些话题都是不过时的。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岁伍来加入纪念多位中国历史人物的内容。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乎慎或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

《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孝渗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