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是哪句古诗?
立秋
作者:刘言史
兹晨戒中衡蠢流火,商飙早卖陪已拦基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说“木叶” 中,所有诗词句的译文
1.袅袅兮秋风基哪神,洞庭波兮木叶下
2.秋风吹木叶,还搏亏似洞庭波
3.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缓凯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描写秋天落叶的段落或句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
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吴均《答柳恽》“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和盛集陶落叶 钱谦益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叶
【唐】齐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闻落叶
【唐】齐己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李芹纤丛。
题落叶
【唐】司空曙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
落叶
【唐】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落叶
【唐】王周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
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陨叶
【唐】无可
绕巷夹溪红,萧条逐北风。别林遗宿鸟,浮水载鸣虫。
石小埋初尽,枝长落未终。带霜书丽什,闲读白云中。
叶落
【唐】吴融
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伴愁无色烟犹在,替恨成啼露未晞。
若逐水流应万里,莫因风起便孤飞。
楚郊千树秋声急,日暮纷纷惹客衣。
落叶
【唐】修睦
雨过闲田首盯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哪仿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还有“木叶”或者“树叶”的诗句
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世闷。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芝草不为瑞,还共木叶零
洞庭白波木叶稀, 燕鸿始入吴云飞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遥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
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搜喊弯飞
木叶亭皋丁,重阳近,又是捣衣秋
南山木叶飞下地,
北海蓬根渗激乱上天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木叶飘零,萧条一派秋声,吹在檐户
西风吹木叶,与汝倚栏干, 斗洒一为别,湘江终古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 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张食淹留地, 惭愧先生苜蓿盘
...举头遥望鲁阳山,木叶纷纷向人落
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赏析
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赏析:悲凉的秋风最易震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常常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令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尺缓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
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由此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原文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秋风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秋风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家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家乡的特产,味极鲜美,秋袭祥天又正是鱼肥的季节。
诗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
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拍困搏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
《思吴江歌》张翰 〔魏晋〕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