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经典语录
1.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
2. 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3. 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最初不是源自感觉。
4. 词语捕捉住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属他的对象。这就是智力。
5. 当儿童感觉到的时候,我们没有把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上对。
6. 理性提供了最初的动力和能量。各种印象被整理、排列起来服务于理性,儿童吸收他的最初的印象来扶助理性。
7. 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
8. 儿童保留他所得到的清晰印象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只有当这些印象清晰,并且对它们进行了区分之后,他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9. 智力也表现在对事物的区分能力上。
10. 儿童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
11. 教师教学时说的话必须要简单,只引起名称和它代表的物体或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
12. 口头表达能力是心智发展程度的表现。
13. 我们应该用秩序的环境、秩序的行为、秩序的语言、秩育的情绪。。和孩子内在的秩序配对,一个接近法则的真理,就会在某一个时刻,从孩子的口里蹦出来。
14. 情绪往往是衡量爱的关键。
15. 爱使人独立,独立使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谈的上独立。
16. 尽量给孩子爱,让他充分享受到爱,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爱和自由的经典语录
如果我们懂得爱孩子,我们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很多人说,成为他自己跟不能成为他自己,差别究竟在哪里?有一个天大的差别,就是儿童成为自己的时候,他会形成了一个自我,然后成为实现自我的人,最后他就能走出他的自我。我们父母不是特别追求现实中的成功吗?没有自我,就无自我实现的可能,也无所谓成功可言。
——孙瑞雪《爱和自由》
孩子获得爱和尊重的时候,就会用生命的大部分精力用来创造和形成自我。这是生命的本能和法则。这个阶段独特的生命现象就是,完全处在生命中,以自我为中心。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创造上,他没办法从自我中出来的。这是人生命中顶顶重要的六年,或者说十二年的时间。错过这12年,再想建构自己,实在是太艰难了。错过12年,到了成人期,再以自我为中心,就是障碍和病态。
——孙瑞雪《爱和自由》
一个根本未走出自我创造的成人,就永远会抱怨和仇视,抱怨是孩子的状态,仇视是无法自我创造的焦虑的外在显示。“我之所以干的不好是领导的责任”。“我之所以不幸福,是你对我不好,你导致了我一辈子的不幸福,如果我重新找一个,我就有幸福了”。“你这个领导很坏,都是你不好我才变成这样”。我永远都在抱怨别人。实际上,我什么时候会抱怨别人呢?六岁以前我会抱怨别人。小孩子的愿望达不到满足的时候,小朋友会这样说:“我打死你”“坏妈妈”“我打死你”。长大以后就不敢打了,要一打,别人会以为你有毛病啊。长大了以后就变成,“都是你不好,是你导致了我的问题,我之所以这样都是你的原因”。我们只不过把一个六岁孩子的动作转换了一下。这就是这个人没有从自我中心中出来,他不可能有实现
——孙瑞雪《爱和自由》
所以说创造和形成自我很重要。破坏儿童内在的内驱力,为他自己的目的服务,就是一种犯罪。因为,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高度觉察我们自己,是不是让孩子在按照我的意愿在成长?
——孙瑞雪《爱和自由》
生命中最高的、最后的一个自由是这个自由。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痛苦也罢,幸福也罢,都有一个愿望,就是与他人分享,最典型的就是我们谈恋爱的时候,如果真正爱上一个人,你一定要跟别人分享。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也会找一个人分享,分享很重要。
是跟别人分享,不是宣泄,抱怨。我们需要在成长中练习分享,这样我们才不会去宣泄。
——孙瑞雪《爱和自由》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
——孙瑞雪《爱和自由》
关于爱和自由经典句子
1、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
可是,我决定不忘掉 ----廖一梅
2、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
3、“遇到喜欢的人,就像浩劫余生,漂流过沧海,终见陆地。” ----江南
4、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钱钟书
5、我不是李白,张口就是半个盛唐;
我也不是徐志摩,挥一挥衣袖便带走一个时代;
我更不是三毛,在一树梨花下梦见她永远的荷西......
我只是,一个不会写诗的诗人......
6、Love is no longer a long time, love without many words.
深情不及久伴, 厚爱无需多言
7、戏中言,莫当真,字字传神也不过
撇竖横,一纸情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