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的名句有哪些?背下来
如果有心要背滕王阁序,我建议还是全文背下来,因为这篇文章典故和名句太多了,堪称古文之精品,是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不可多得的名篇。能够想到的名句如下:
物化天宝,人杰地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此文用典更堪称一绝。
【本文用典】
[编辑本段]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王勃滕王阁序重点句子,常考句子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勃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巅峰之作。
滕王阁序重点句子,常考句子精选
2.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3.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4.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5.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6.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7.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8.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9.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10.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11.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12.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3.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14.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15.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16.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17.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18.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19.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0.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2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2.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23.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24.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25.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26.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王勃名言
王勃名言
1、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
3、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王勃
4、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王勃
5、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沉以自深。王勃
6、身可辱,而志不可夺。王勃
7、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王勃
8、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
9、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
10、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
11、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
12、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
1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4、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王勃
15、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王勃
1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7、人生百年,犹如一瞬。王勃
18、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王勃
19、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王勃
20、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王勃
21、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王勃
22、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王勃
23、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王勃
24、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王勃
25、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搂下双双度。王勃
26、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王勃
27、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王勃
28、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王勃
29、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
30、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
31、天波易谢,寸暑难留。王勃
3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
33、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王勃
34、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
35、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王勃
36、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王勃
37、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王勃
38、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王勃
39、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王勃
40、哀乐不同而不远,吉凶相反而相袭。王勃
41、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王勃
42、渔舟唱晚,响穷澎澧之滨。王勃
43、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王勃
44、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王勃
王勃名言名句布边曼名言乔华盛顿名言乔治艾略特名言卡皮察名言卡特赖特名言凯德名言 的王勃名言大全
1、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2、聚合多载,拢为一屋。日夜操劳,相持宜家,使奔生计有着落,盼前景不飘零,然华容渐行而渐远,奈几何载?致态若离又若即,曾几何时?今稚秧润雨沐阳,已三尺有余,皆伊苦心树教,方使成长。诚感伊之鸿恩无以回报,唯有赤诚相待相扶此生为报。
3、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滕王阁序》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澈以犹欢。 ----《滕王阁序》
5、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6、豫章故俊,洪都新府 ----《滕王阁序》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况乎泣穷途于白首,白首非临别之秋;嗟歧路于他乡,他乡岂送归之地! ----《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
9、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10、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 ----《游冀州韩家园序》
11、迎十客,召三英,香涵蔗酎,吹肃兰旌。 ----《七夕赋》
12、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别薛华》
13、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滕王阁序》
14、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
15、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过秦论重点句子翻译 贾谊政过秦论常考句子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是汉王朝总结经验的成果。
过秦论重点句子
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而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5.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6.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7.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驭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捶拊以鞭笞天下。
8.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而报怨。
9.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
10. 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
11.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2.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3.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以为固。
14.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转而攻秦。
15. 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
16. 谪戍之众;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17.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8.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19.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0.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2.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 军 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滕王阁序必考句子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两段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