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分析例句语文的简单介绍

语宇社区 唯美句子 157 0

本文目录汇总: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例句及答案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例句及答案如下:

1、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2、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3、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夹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定语)书(宾语)。

4、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定语)最高(定语)成就(宾语)。

5、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6、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7、在一天夜里(状语)他(主语)被一阵尖叫声(状语)惊醒了(谓语)。

8、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定语)帝国大厦(主语)今晚(状语)熄灭了(谓语)灯光(宾语)。

9、她(主语)教给了(谓语)我(宾语)生活的(定语)知识(宾语)和革命的(定语)道理(宾语)。

10、我们(定语)中华民族(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宾语)和优秀的(定语)文化(定语)传统(宾语)。

高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题

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2017-10-10 16:09:36

文/张秀秀

句子是由词或者词组构成的,和英语一样的,语文句子也有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以下是高三网小编整理的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1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主、谓、宾

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2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定、状、补

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3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4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1、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2、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3、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夹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定语)书(宾语)。

小编推荐: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套路

4、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定语)最高(定语)成就(宾语)。

5、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6、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7、在一天夜里(状语)他(主语)被一阵尖叫声(状语)惊醒了(谓语)。

8、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定语)帝国大厦(主语)今晚(状语)熄灭了(谓语)灯光(宾语)。 9、她(主语)教给了(谓语)我(宾语)生活的(定语)知识(宾语)和革命的(定语)道理(宾语)。

10、我们(定语)中华民族(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宾语)和优秀的(定语)文化(定语)传统(宾语)。

11、我们班的(定语)班长小红(主语)每天(状语)复习(谓语)一次(定语)课文(宾语)。

12、同学们(主语)都(状语) 跑来了(谓语),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都是状语) 。

13、车间(主语)已经(状语)完成了(谓语)全年的(定语)任务(宾语)。

14、乔家(主语)忽而(状语)遭了(谓语)一场很大的(定语)变故(宾语)。

15、花的(定语)植株(主语)有(谓语)庞大的(定语)根系(宾语)。

16、在我的记忆里(状语),她(主语)是(谓语)一个温柔和美丽的(定语)人(宾语)。

以上《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由高三网小编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三

小学语文句子成分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句子成分,欢迎大家参考!

①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②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③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④定语

定语是名词或代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⑤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词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⑥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形状等,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⑦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以及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⑧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拓展:

句子的概念: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子的结构:

1、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是由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

例句:今天下雪了。 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2、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部分,表示动作对象。

例句:同学们游览了动物园。

3、有些句子除了这些,还带一些附加部分。“的”“得”“地”常常是这些附加部分的标志。

例句:我来到了美丽的泉城济南。

句子的类型: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告诉别人一件事叫陈述句。陈述句又肯定的陈述,也有否定的陈述。肯定的陈述,

例句:①我是一名小学生。②北京的冬天真冷。

否定的陈述,例句:

③今年的冬天不太冷。④虎虎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

2、疑问句:用疑问的语气向别人提问的句子。

例句:⑤你看到老师了吗?

3、祈使句:用语气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意思的句子。

例句:⑤快把书还给我!⑦你来参加我的生日晚会吧。

4、感叹句:用来表示欢乐、悲伤、惊讶、赞叹、愤怒等强烈感情的句子。

例句:⑧秋天的公园真美呀!⑨真没想到你会骗我!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