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汇总: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语文学习中要弄清句子成分是基础,很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句子成分分析练习和答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
语文划分句子的成分练习(一)
1.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充裕发明了造纸术。
2.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3.藤野先生总是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4.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5.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6.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了系在自己腰带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7.在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尖叫声惊醒了。
8.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帝国大厦今晚熄灭了灯光。
9.她教给了我生活的知识和革命的道理。
10.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11.我们班的班长小红每天复习一次课文。
12.同学们都跑来了,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
13.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14.乔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15.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16.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答案:
1 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2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3 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夹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定语)书(宾语)。
4 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定语)最高(定语)成就(宾语)。
5 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6 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7 在一天夜里(状语)他(主语)被一阵尖叫声(状语)惊醒了(谓语)。
8 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定语)帝国大厦(主语)今晚(状语)熄灭了(谓语)灯光(宾语)。
9 她(主语)教给了(谓语)我(宾语)生活的(定语)知识(宾语)和革命的(定语)道理(宾语)。
10 我们(定语)中华民族(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宾语)和优秀的(定语)文化(定语)传统(宾语)。
11 我们班的(定语)班长小红(主语)每天(状语)复习(谓语)一次(定语)课文(宾语)。
12同学们(主语)都(状语) 跑来了(谓语),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都是状语) 。
13 车间(主语)已经(状语)完成了(谓语)全年的(定语)任务(宾语)。
14 乔家(主语)忽而(状语)遭了(谓语)一场很大的(定语)变故(宾语)。
15 花的(定语)植株(主语)有(谓语)庞大的(定语)根系(宾语)。
16 在我的记忆里(状语),她(主语)是(谓语)一个温柔和美丽的(定语)人(宾语)。
语文划分句子的成分练习(二)
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2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22. 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充裕范明了造纸机。
23. 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答案:
1.我(主语)从此就(状语)看见(谓语)许多(定语)陌生的先生(宾语)。
2.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挟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状语)书(宾语)。
3.干事(主语)在黑板上(状语)写(谓语)广告(宾语)。
4.这位(定语)客人(主语)直勾勾地(状语)打量着(谓语)主人的(状语)脸(宾语)。
5.托尔斯泰(主语)透出(谓语)一股(定语)才气(宾语)。
6.一个(定语)陌生人(主语)把(谓语)我(宾语)紧紧地(状语)抱(谓语)在怀中(状语)。
7.我(主语)默默地(状语)站(谓语)在走廊上(状语)。
8.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状语)成就(宾语)。
9.这(主语)是(谓语)一种别开生面的(定语)场面(宾语)。
10.在场的(定语)老年人(主语)格外(状语)兴奋、活跃(谓语)。
11.白色的(定语)丝线(主语)拧成(谓语)细细的(定语)绳子(宾语)。
12.这些(定语)节日(主语)包含着(谓语)丰富的(定语)民俗习惯(宾语)。
13.我们(主语)喜欢(状语)倾听(谓语)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定语)鸟叫(宾语)。
14.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9.张思德同志(主语)永远(状语)是(谓语)我们学习的(状语)榜样(宾语)。
20..已经上了岸的(定语)勇士(主语)乘机俯身(状语)冲了(谓语)上去(状语)。
21.近几年来(状语),父亲和我(主语)都东奔西走地(状语)忙碌(谓语)。
22. 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23.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语文划分句子的成分练习(三)
1.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2.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3.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4.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5.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6.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尊称他为“祖师”。
7.鲁班所处的时代距现在已经好几千年了。
8.鲁班发现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刺。
9.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10.鲁班想,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11.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12.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13.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14.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15.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16.蔡伦苦苦地思考着改进的方法。
17.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地震。
18.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19.当时我国的地震灾害十分频繁。
20.一天,地动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下。
21.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22.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23.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答案:
1.小学校(主语)显得(谓语)那样幽静而又神秘(补语)。
2.心里(主语)突然(状语)感到(谓语)万分沉重(补语)。
3.他(主语)推开(谓语)门(宾语)走进去(谓语)站在桌子前(补语)。
4.连长(主语)命令(谓语)我们(宾语)马上休息(补语)。
5.祥林嫂(主语)叫(谓语)阿毛(宾语)坐在门槛上(状语)剥豆(补语)。
6.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状语),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主语)尊称(谓语)他(宾语)为“祖师”(补语)。
7.鲁班所处的(定语)时代(主语)距现在(谓语)已经好几千年了(补语)。
8.鲁班(主语)发现(谓语)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定语)刺(宾语)。
9.鲁班(主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状语)来回拉了(谓语)起来(状语)。
10.鲁班(主语)想(谓语),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状语),效果(宾语)可能会更好(补语)。
11.直到今天(状语),锯子(主语)仍然(状语)是(谓语)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定语)工具(宾语)。
12.后来(状语),鲁班(主语)又陆续(状语)发明了(谓语)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定语)木匠工具(宾语)。
13.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状语),鲁班(主语)在其他方面(状语)还有(谓语)不少创新(补语)。
14.当时(状语),还有人(主语)把(谓语)字(宾语)写(谓语)在丝织的帛上(状语)。
15.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16.蔡伦(主语)苦苦地(状语)思考着(谓语)改进的方法(宾语)。
17.地球上几乎(状语)每时每刻(主语)都在(状语)发生着(谓语)地震(宾语)。
18.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19.当时(状语)我国的(定语)地震灾害(主语)十分频繁(谓语)。
20.一天(状语),地动仪(主语)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定语)铜球(宾语)忽然(状语)落下(谓语)。
21.这个神话(主语)是(谓语)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定语)一种猜测(宾语)。
22.我国桥梁事业的(定语)飞跃发展(主语),表明了(谓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定语)无比优越(宾语)。
23.地中海沿岸(主语)被称为(谓语)西方文明的(定语)摇篮(宾语)。
我精心推荐:
语文句子成分问题
1.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染上一点。
有分号的情况下,是并列复句。
2.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咸度很高。
问号前后分别为两句单句。
3.我走过去打开门。
此句为单句。
4.我走过去,打开门。
我走过去,(然后)打开门。省略承接词“然后”,是复句。第一层关系是“我走过去”。
5.晚会上,大家又唱歌又跳舞。
是单句。
6.晚会上,大家又唱歌,又跳舞。
关联词语“又……又……”,是并列复句。第一层句子关系是:唱歌和跳舞。
7.他的讲课,正确、清楚、生动。
是单句。
8.他的讲课,正确,清楚,生动。
省略关联词语“又……又……又……”,是并列复句。第一层句子关系是:讲课。
9.一只鸟儿了翅膀,多么可怜的。
是单句。
10.从这颗星星到那颗星星的距离,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是单句,前一小分句是状语。
求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练习题
1、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的伟大事业。
2、他生动感人的演讲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3、你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们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
4、善于思考问题,讲究工作效率,这是老李又一优良的工作作风。
5、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善于发现有用人才。
6、在十字路口,他迅速拉开车门跳了下来。
7、“振兴中华”的口号被一群姑娘变成了激动人心的现实。
8、拜金主义的泛滥使少数人的心灵日渐变得自私、冰冷和贪婪。
-
10、在这讽刺般的笑声中,我头一次感到自己竟这么傻。
11、那时候,同志们都站在场地外看运动员打球呢!
12、这支战斗的曲子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13、战胜灾难的决心使解放军官兵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14、一班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15、今天夜里路边的灯也许会亮起来 。(无此功能只好加下划线)
16、我们每一个在思想战线上工作的同志都有责任积极参加清除官僚主义的运动。
17、今天,在车间里,厂长对新工人的产品检查得十分仔细。
18、实现四个现代化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19、地震发生的时候,四川省安县睢水镇道禧村的普通农村妇女文友会正走在割猪草的路上。
20、战国时候的孔子就非常佩服春秋时期晏子交朋友的态度。
21、在去藏北草原的路上,我一直静静地望着起伏绵延的草原和草原尽头的雪山。
22、早在2005年,中国就发生过一场关于“要不要敬畏自然”的争论。
23、据说,聪明的老先生曾借助圣人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24、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就可以判断鲸鱼的种类和大小。
25、每逢听到孩子们唱歌,我就会想起爸爸第一次教我唱《国际歌》的情景。
26、每天放学后,老师总要站在校门口看一会儿。
27、为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解放军战士与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
28、80年代中叶,腐败现象、物价上涨和刑事案件激增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29、产值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这是落后的重要原因。
30、经过一番了解,才发现这些学生平时爱好数学,中学时单科突进,却很不重视语文学习,阅读和表达能力挺差。
语文分析句子成分 谁给我点典型的难题
主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补语讲的都是句子成分~
介词是指词性~
划分句子成分
(一)知识要点
1.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主干:蔡伦出生.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16.我们祖国能不能兴旺发达,能不能赶超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最近的十年里造就一代新人。 17.风景美丽的西双版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有志气的有抱负的知识青年进入橡胶园。 18.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来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演变和发展。 19.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长年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句子成分划分题及答案是什么?
如下所示:
1、主语、谓语、宾语;——三种主要成分。
主语就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如:
(1)周老师是教物理的。
(2)我是中学生。
(3)三是数词。
(4)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1)战士们英勇顽强。
(2)你写作业。
(3)他心地善良
宾语:是动词中心词支配的对象,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语。如:
(1)大家喜欢游泳。
(2)他给我一本书(双宾语)
2、定语、状语、补语;——三种附属成分。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
3、识记划分句子成分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宾语只受谓支配,补语须在谓后跟。
“的”定“地”状“得”后补。
示例: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4、句子主干划分提示(结合语文书90页语法):单句的主干也就是主语(或主语的的中心语)+动词(或动词的中心语)+宾语(或宾语的中心语)。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句,在摘取否定句主干时,一般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
例题:运用符号划分句子成分。
示例:(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4、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5、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答案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长江三峡[曾]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4、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5、(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高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题
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2017-10-10 16:09:36
文/张秀秀
句子是由词或者词组构成的,和英语一样的,语文句子也有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以下是高三网小编整理的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1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主、谓、宾
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2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定、状、补
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3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4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1、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2、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3、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夹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定语)书(宾语)。
小编推荐: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套路
4、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定语)最高(定语)成就(宾语)。
5、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6、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7、在一天夜里(状语)他(主语)被一阵尖叫声(状语)惊醒了(谓语)。
8、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定语)帝国大厦(主语)今晚(状语)熄灭了(谓语)灯光(宾语)。 9、她(主语)教给了(谓语)我(宾语)生活的(定语)知识(宾语)和革命的(定语)道理(宾语)。
10、我们(定语)中华民族(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宾语)和优秀的(定语)文化(定语)传统(宾语)。
11、我们班的(定语)班长小红(主语)每天(状语)复习(谓语)一次(定语)课文(宾语)。
12、同学们(主语)都(状语) 跑来了(谓语),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都是状语) 。
13、车间(主语)已经(状语)完成了(谓语)全年的(定语)任务(宾语)。
14、乔家(主语)忽而(状语)遭了(谓语)一场很大的(定语)变故(宾语)。
15、花的(定语)植株(主语)有(谓语)庞大的(定语)根系(宾语)。
16、在我的记忆里(状语),她(主语)是(谓语)一个温柔和美丽的(定语)人(宾语)。
以上《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由高三网小编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三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