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题
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2017-10-10 16:09:36
文/张秀秀
句子是由词或者词组构成的,和英语一样的,语文句子也有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以下是高三网小编整理的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1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主、谓、宾
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2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定、状、补
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3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4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1、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2、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3、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夹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定语)书(宾语)。
小编推荐: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套路
4、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定语)最高(定语)成就(宾语)。
5、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6、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7、在一天夜里(状语)他(主语)被一阵尖叫声(状语)惊醒了(谓语)。
8、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定语)帝国大厦(主语)今晚(状语)熄灭了(谓语)灯光(宾语)。 9、她(主语)教给了(谓语)我(宾语)生活的(定语)知识(宾语)和革命的(定语)道理(宾语)。
10、我们(定语)中华民族(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宾语)和优秀的(定语)文化(定语)传统(宾语)。
11、我们班的(定语)班长小红(主语)每天(状语)复习(谓语)一次(定语)课文(宾语)。
12、同学们(主语)都(状语) 跑来了(谓语),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都是状语) 。
13、车间(主语)已经(状语)完成了(谓语)全年的(定语)任务(宾语)。
14、乔家(主语)忽而(状语)遭了(谓语)一场很大的(定语)变故(宾语)。
15、花的(定语)植株(主语)有(谓语)庞大的(定语)根系(宾语)。
16、在我的记忆里(状语),她(主语)是(谓语)一个温柔和美丽的(定语)人(宾语)。
以上《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例句》由高三网小编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三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详解及习题
主题: 句子成分 知识讲解 语文语法中:主、谓、宾、定、状、补的含意、位置、用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主题: 1
内容: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 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 顿时消散了。
(2)树叶 黄了。
(3)小王 今年十六岁。
(4)鲁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 星期日。
(6)什么书 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 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
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 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
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
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
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
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 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 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在句子成份的定义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相同的,只不过古汉语有特殊句式,它改变了成份的位置: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语文句子成分习题及答案
1)我主语曾在城里学校当过一年教员。
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我当过教员。
我:主语;曾在城里学校:介词作状语表地点;当过:谓语;一年:作表语,表时间;教员:宾语。
(2)宋老师病了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
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消息传遍村。
宋老师病了的:作表语,修饰消息;消息:主语;很快就:副词作状语,修饰传遍;传遍:谓语;了:助词,表形态;全:作表语,修饰村;村:宾语。
(3)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还在我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句子的主要成分:母亲的习惯,母亲的态度,在我的心中留有印象。
“母亲的习惯”、“母亲的态度”:并列为主语;那种勤劳俭朴的:作表语,修饰习惯;那种宽厚仁慈的:作表语,修饰态度;还:副词作状语;在我的心中:介词作状语;留有:谓语;深刻的:作表语,修饰印象;印象:宾语。
(4)他想再跟杨辉详详细细地谈一谈。
句子的主要成分:他想跟杨辉谈一谈。
他:主语;想:谓语;再:副词,作状语;跟杨辉详详细细地谈一谈:动词补足语;详详细细地:副词,作状语。
(5)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
句子的主要成分:工作者多。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间状语;革命的:作表语,修饰工作者;文艺:作表语,修饰工作者;工作者:主语;来到延安各个抗日根据地的:作后置定语,修饰工作者;延安:作表语,修饰根据地;各个:作表语,修饰根据地;抗日:作表语,修饰根据地;多:谓语;起来了:副词,表状态。
(6)自从早晨散会以后,菊英就在后院奶奶家里等候通知。
句子的主要成分:菊英等候通知。
自从早晨散会以后:时间状语;菊英:主语;就:副词,修饰等候;在后院奶奶家里:介词作状语表地点;等候:谓语;通知:宾语。
(7)我毫不犹豫地和他一齐走了出去。
句子的主要成分:我走了出去。
我:主语;毫不犹豫地:副词,修饰和他走了出去的状态;“和他”、“一齐”:副词,修饰走的状态。
(8)结结巴巴的,他把昨晚的事说了一遍。
句子的主要成分:他把事说了一遍。
结结巴巴的:副词,修饰他把事说了一遍的状态;他:主语;把:谓语;昨晚的:表语,修饰事;事:宾语;说:动词补足语;“了”和“一遍”:副词,表示说的状态。
(9)在市中心大医院急诊室里,到处挤满了人。
句子的主要成分:到处挤满人。
在市中心大医院急诊室里:介词作状语,表示地点;到处:主语;挤:谓语;满:副词,表示挤的状态;了:助词,表示形态。人:宾语。
(10)他们昨天在教室里就考试问题热烈讨论起来。
句子的主要成分:他们讨论。
他们:主语;昨天:副词作状语,表时间;在教室里:介词作状语表地点;就考试问题:作副词状语;热烈:副词,表讨论的状态;讨论:谓语;起来:副词,表讨论的状态。
(11)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句子的主要成分:露脑袋。
水面上:介词作状语表地点;露:谓语;出:副词表状态;个:表语,修饰脑袋;小:表语,修饰脑袋;脑袋:宾语;来:副词,表状态。
(12)我正要问你一件事。
句子的主要成分:我问你事。
我:主语;正要:副词,表状态;问:谓语;你:宾语;一件:表语,修饰事;事:宾语补足语。
(13)这后一句话给芳林很大的鼓励。
句子的主要成分:很给芳林鼓励。
这后一句:表语,修饰话;话:主语;给:谓语;芳林:宾语;很大的:表语,修饰鼓励;鼓励:宾语补足语。
(14)您掏给我一点儿葱叶儿。
句子的主要成分:您掏葱叶儿。
您:主语;掏:谓语;给我:介词作状语;一点儿:表语,修饰葱叶儿;葱叶儿:宾语。
(15)他的沉着和冷静的面孔,炯炯的双目,以及他的花马剑柄,用旧了的牛皮箭筒,绵甲上的黄铜护心镜,都在暗沉沉的夜影中闪着光亮。
句子的主要成分:他的面孔,双目,以及他的剑柄,箭筒,护心镜,闪着光亮。
他的面孔,双目,以及他的剑柄,箭筒,护心镜:并列作主语;沉着的、冷静的:表语,修饰面孔;炯炯的:表语,修饰双目;花马:表语,修饰剑柄;用旧了的、牛皮:表语,修饰箭筒;绵甲上的、黄铜:表语,修饰护心镜;都:副词,作状语;在暗沉沉的夜影中:介词作状语表地点;闪着:谓语;光亮:宾语。
(16)语法的特点在于,他得出词的变化规则,而这不是指具体的词,而是指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词;它得出造句的规则,而这不是指某些具体的句子,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
等,而是指任何的包子,不管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如何。
句子的主要成分:特点在于,他得出规则;它得出规则。
语法的:作表语,修饰特点;特点:主语;在于:谓语;他得出规则:宾语;词的:表语,修饰规则;变化:表语,修饰规则;规则:宾语;
而这不是指具体的词,而是指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词:宾语补足语(在这一长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这不是指词,而是指词。而:副词,表转折,这:主语;不是:副词,修饰指;指:谓语;具体的:表语,修饰词;词:宾语;而是:副词,表状态;指:谓语,与前一个“指”同为谓语;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表语,修饰词;词:宾语,与前一个“词”同为宾语。)
它得出规则:宾语,和“他得出规则”并列为大句子的宾语;造句的:表语;
而这不是指某些具体的句子,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等,而是指任何的句子,不管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如何:宾语补足语(在这一长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这不是句子,而是指句子。而:副词:表转折;这:主语;不是:副词,修饰指;指:谓语;某些、具体的:表语,修饰句子;句子:宾语;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等:宾语补足语;而是:副词,表状态;指:谓语,与前一个“指”同为谓语;任何的:表语,修饰句子;句子:宾语;不管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如何:副词结构作状语。)
(17)而所有其他的观点,说得更确切些,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另一条哲学路线,即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路线,被费尔巴哈公允地列为信仰主义的流派。
句子的主要成分:观点被列为流派。
而:副词,作状语;所有、其他的:表语,修饰观点;观点:主语;
说得更确切些,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另一条哲学路线,既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路线:主语的同位语(在这一长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路线即路线。说得更确切些:副词状语表状态;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另一条、哲学:表语,修饰路线;路线:主语;即:谓语;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表语:修饰路线;路线:宾语。)
被:谓语;费尔巴哈公允地:副词状语,修饰列为流派;列为流派:动语补足语;信仰主义的:表语,修饰流派。
(18)总司令也激动地和大家一道使劲地鼓掌。
句子的主要成分:司令鼓掌。
总:表语,修饰司令;司令:主语;也:副词,修饰鼓掌;激动地:副词,修饰鼓掌;和大家一道:副词状语,表鼓掌的状态;使劲地:副词,修饰鼓掌;鼓掌:谓语。
(19)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科学大师伽利略,十九岁时发现了单摆定律。
句子的主要成分:伽利略发现定律。
意大利的、科学、大师:作表语,修饰伽利略;伽利略:主语;十九岁时:副词状语表时间;发现:谓语;了:助词,表形态;单摆:作表语,修饰定律;定律:宾语。
(20)突然,滴铃铃,滴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老杨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句子的主要成分:铃声把老杨惊。
突然:副词,作状语修饰状态;滴铃铃、滴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作表语,修饰铃声;把:谓语;老杨:宾语;从回忆中:副词作状语;惊:宾语的动词补足语;醒、过来:副词,表
示惊的状态。
(21)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
句子的主要成分:我看樱花。
我:主语;看:谓语;樱花:宾语;
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宾语补足语(在这一小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有几十次;往少里说:作状语,表示状态;也:副词,作状语;有:谓语;几十次:宾语;了:助词,表形态。)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例句及答案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例句及答案如下:
1、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2、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3、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夹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定语)书(宾语)。
4、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定语)最高(定语)成就(宾语)。
5、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6、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7、在一天夜里(状语)他(主语)被一阵尖叫声(状语)惊醒了(谓语)。
8、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定语)帝国大厦(主语)今晚(状语)熄灭了(谓语)灯光(宾语)。
9、她(主语)教给了(谓语)我(宾语)生活的(定语)知识(宾语)和革命的(定语)道理(宾语)。
10、我们(定语)中华民族(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宾语)和优秀的(定语)文化(定语)传统(宾语)。
教育 语文句子成分练习题
教你几句简单的口诀吧——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份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语前状后是补。
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7.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28.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29.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30.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31.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32.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34.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尊称他为“祖师”。35.鲁班所处的时代距现在已经好几千年了。38.鲁班发现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刺。40.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41.鲁班想,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4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4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4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4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4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48.蔡伦苦苦地思考着改进的方法。49.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地震。50.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51.当时我国的地震灾害十分频繁。52.一天,地动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下。53.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54.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55.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75.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76. 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充裕范明了造纸机。77. 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答案:1.我(主语)从此就(状语)看见(谓语)许多(定语)陌生的先生(宾语)。2.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挟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状语)书(宾语)。3.干事(主语)在黑板上(状语)写(谓语)广告(宾语)。4.这位(定语)客人(主语)直勾勾地(状语)打量着(谓语)主人的(状语)脸(宾语)。5.托尔斯泰(主语)透出(谓语)一股(定语)才气(宾语)。6.一个(定语)陌生人(主语)把(谓语)我(宾语)紧紧地(状语)抱(谓语)在怀中(状语)。7.我(主语)默默地(状语)站(谓语)在走廊上(状语)。8.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状语)成就(宾语)。9.这(主语)是(谓语)一种别开生面的(定语)场面(宾语)。10.在场的(定语)老年人(主语)格外(状语)兴奋、活跃(谓语)。11.白色的(定语)丝线(主语)拧成(谓语)细细的(定语)绳子(宾语)。12.这些(定语)节日(主语)包含着(谓语)丰富的(定语)民俗习惯(宾语)。13.我们(主语)喜欢(状语)倾听(谓语)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定语)鸟叫(宾语)。14.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19.张思德同志(主语)永远(状语)是(谓语)我们学习的(状语)榜样(宾语)。27.已经上了岸的(定语)勇士(主语)乘机俯身(状语)冲了(谓语)上去(状语)。 28.小学校(主语)显得(谓语)那样幽静而又神秘(补语)。29.心里(主语)突然(状语)感到(谓语)万分沉重(补语)。30.他(主语)推开(谓语)门(宾语)走进去(谓语)站在桌子前(补语)。 31.连长(主语)命令(谓语)我们(宾语)马上休息(补语)。 32.祥林嫂(主语)叫(谓语)阿毛(宾语)坐在门槛上(状语)剥豆(补语)。34.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状语),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主语)尊称(谓语)他(宾语)为“祖师”(补语)。35.鲁班所处的(定语)时代(主语)距现在(谓语)已经好几千年了(补语)。38.鲁班(主语)发现(谓语)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定语)刺(宾语)。40.鲁班(主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状语)来回拉了(谓语)起来(状语)。 41.鲁班(主语)想(谓语),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状语),效果(宾语)可能会更好(补语)。 42.直到今天(状语),锯子(主语)仍然(状语)是(谓语)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定语)工具(宾语)。 43.后来(状语),鲁班(主语)又陆续(状语)发明了(谓语)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定语)木匠工具(宾语)。4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状语),鲁班(主语)在其他方面(状语)还有(谓语)不少创新(补语)。45.当时(状语),还有人(主语)把(谓语)字(宾语)写(谓语)在丝织的帛上(状语)。 47.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48.蔡伦(主语)苦苦地(状语)思考着(谓语)改进的方法(宾语)。49.地球上几乎(状语)每时每刻(主语)都在(状语)发生着(谓语)地震(宾语)。50.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51.当时(状语)我国的(定语)地震灾害(主语)十分频繁(谓语)。52.一天(状语),地动仪(主语)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定语)铜球(宾语)忽然(状语)落下(谓语)。53.这个神话(主语)是(谓语)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定语)一种猜测(宾语)。54.我国桥梁事业的(定语)飞跃发展(主语),表明了(谓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定语)无比优越(宾语)。55.地中海沿岸(主语)被称为(谓语)西方文明的(定语)摇篮(宾语)。75.近几年来(状语),父亲和我(主语)都东奔西走地(状语)忙碌(谓语)。 76. 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77.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语文分析句子成分 谁给我点典型的难题
主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补语讲的都是句子成分~
介词是指词性~
划分句子成分
(一)知识要点
1.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主干:蔡伦出生.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16.我们祖国能不能兴旺发达,能不能赶超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最近的十年里造就一代新人。 17.风景美丽的西双版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有志气的有抱负的知识青年进入橡胶园。 18.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来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演变和发展。 19.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长年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