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句子成分详细解析
导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详解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详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详解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 宾语 ~定语 ( ) 状语[ ]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动词性、形容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
例:杨亚‖写字
主 谓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句子成分歌诀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
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语文划分句子成分的详解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 宾语 ~定语 ( ) 状语[ ]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2)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动词性、形容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
例:杨亚‖写字
主 谓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
主 谓 宾
(3)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句子成分歌诀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4)拓展:古代汉语句子成分
判断句
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进行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1)“主+谓+也”,如:此王业也。
2)“主+者+谓+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主+者+谓”,如:兵者,凶器。
4)“主+谓”,如:兵,凶器。
5)“主+副+谓+(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主+谓+宾”,如:“余为伯倏。”
4.有些判断句主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关系,而是:
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表因果关系。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表达方式
1.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1)“于”(“乎”)字句。
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省略“于”字,动+施事者。如: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为”字句。
为+施事者+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
“为+及物动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见”字句。
见+及物动词。如:人皆以见侮为辱。
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南北朝后,“见+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句。
(4)“为……所……”句。
为+施事+所+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为+所+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被字句”。
被+施事者+及物动词”。如:臣被尚书召问。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覆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汉代后至今,“被+及物动词”表示被动意义。
(6)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句子成分位置
1.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2、宾语前置的种类: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作动词的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需要注意的是:“何如”语义同“如何”,译为“怎么样”,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结构。“奈何”“若何”情况同“如何”一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前置。
(2)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臣未之闻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有两种不能前置的情况:宾语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其中的代词宾语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称之”。
另外,还有两种固定结构:“惟(唯)+宾语+是(之)+动词”,这种格式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唯瞻余马首”。
这类前置宾语也可以由代词充任,如“其斯之谓与”。“此(是)之谓……”,意思是“说这个是……”。
代词“是”作宾语有时直接置于动词之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第二、 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
3.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4.谓语前置:古代汉语的一些句子,谓语在主语之前,称之为谓语前置。有两种句子里谓语前置的现象比较多见。
(1)表示疑问的句子。如:何哉,尔所谓达者?
(2)表示感叹的句子。如:贤哉,回也!
5.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语的省略:
(1)承上省略:在复句中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如:邴夏曰:“射其御者,( )君子也。”
(2)蒙下省略:前几个分句的主语蒙最后一分句的主语而省。
如:七月( )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 )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宾语的省略:这在古代汉语里是常见的。
有:(1)宾语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宾语就可以省略。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2)介词的宾语也可以省略。如:(项伯)欲呼张良与( )俱去。
词类活用
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如“从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1.动词的活用: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如:“庄公寤生,惊姜氏”,“惊”意为“使……惊”。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如:“益烈山泽而焚之”,“烈”形容火大,这里是“放大火烧”。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的“甘”“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华美”“认为……安逸”“认为……快乐”。
3.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腊”原义为“干肉”,动词,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4)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类型有:
表示处所。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道”意为“在道路上”。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
表示对人的态度。如“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奴虏”译为“像对奴虏一样”。
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句中,“蛇”译为“像蛇一样”。
4.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识别:
(1)名、形、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动用法,动词无意动。
(2)使动是使宾语“做什么、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意念。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两句很相似,但从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观行为,是使动,后句是主观看法,是意动。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成分分析法: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有七个成分,分别为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同位语。主语是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宾语是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
定语是一般是形容词充当修饰主语和宾语,状语是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补语是补充说明宾语。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详解 一个句子都有什么组成
1、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的组成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子中,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汉语: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八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英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足语七种。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