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是什么意思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的意思是:看着来自北方的中原客人,携手从南方乘船而来的同僚。整句是协同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望是看的意思,中原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舟是船的意思,是描写中山陵的诗句,出自《五绝·题南京中山陵》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描写南京中山陵的一段话
描写南京中山陵的一段话: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
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扩展资料: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为迎孙中山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榇大道,名“中山路”(又称中山大道)。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中山门,陵园路)
中山陵墓道,由博爱坊至陵门,全长440米,宽36米,分辟三道,中间的一条宽12米,为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两条道路,各宽4.6米,植桧柏各二行。
在墓道两侧之间,由南向北,对称地排列了五对长方形的花池,雪松和桧柏对称地种植在每一对花池里,紧紧地护卫在中道两侧,显得高洁峻拔,气势雄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谒陵者走在松柏侍立的墓道上,不由得产生一种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山陵
中山陵的景怎么写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描写南京中山陵的诗句
1. 关于中山陵的诗句
关于中山陵的诗句 1. 描写中山陵的诗句有哪些
1、《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
2、《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西巡沧海浪,东泛舴艋舟.。
高枕长江水,仍担顺逆忧!
3、《五绝·题中山陵》
潮流沧海引,礼服号中山。
漫漫金陵梦,萦怀那一湾。
4、《七绝·中山陵怀古(新韵)》
济世英才旷世雄,黎民远客谒南钟。
功高不用碑文显,落定尘埃我为公。
5、《七绝·谒中山陵二首》
新途未竟身先殒,国父宏猷赖后昆。
未必高陵能静卧,金瓯未统到当今。
拾级肃步谒先行,徒拜衣冠卧寝陵。
革命未成声震耳,仍须努力励新征。
6、游中山陵有感(今韵)
一扭乾坤大地春,夷平帝制卓功勋。
金光闪闪三民字,赤露诚诚博爱心。
铜鼎长铭倭寇恨,江山永固四时新。
默哀国父长安息,两岸心桥初问津。
7、《七绝·南京中山陵》
苍松翠柏伟人陵,博爱民生倡振兴。
天下为公高理想,中山遗志永传承。
8、《十六字令·中山陵》
陵,
蓝瓦流光白壁莹.
如钟状,
唤起众人行.
陵,
翠柏苍松似卫兵.
群山拥,
千古仰先生.
2. 关于中山陵的诗句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放鱼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过长江
【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题长江
3. 关于中山陵的诗句
五绝·题中山陵
潮流沧海引,礼服号中山。
漫漫金陵梦,萦怀那一湾。
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
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西巡沧海浪,东泛舴艋舟。
高枕长江水,仍担顺逆忧!
七绝·中山陵怀古(新韵)
济世英才旷世雄,黎民远客谒南钟。
功高不用碑文显,落定尘埃我为公。
注:孙中山先生逝世至今无碑文。
七绝·谒中山陵二首(1992年)
新途未竟身先殒,国父宏猷赖后昆。
未必高陵能静卧,金瓯未统到当今。
拾级肃步谒先行,徒拜衣冠卧寝陵。
革命未成声震耳,仍须努力励新征。
游中山陵有感(今韵)
一扭乾坤大地春,
夷平帝制卓功勋。
金光闪闪三民字,
赤露诚诚博爱心。
铜鼎长铭倭寇恨,
江山永固四时新。
默哀国父长安息,
两岸心桥初问津。
七绝·南京中山陵
苍松翠柏伟人陵,
博爱民生倡振兴。
天下为公高理想,
中山遗志永传承。
十六字令·中山陵
陵,
蓝瓦流光白壁莹。
如钟状,
唤起众人行。
陵,
翠柏苍松似卫兵。
群山拥,
千古仰先生。
4. 描写中山陵的诗词
挺拔的苍松翠柏,
在中山陵大道两边,
象威武的士兵守着陵园。
抬头望一级级阶梯,
述说先生革命道路坎坷多艰。
踏上永固的392级石阶,
一步步向上仰望先生碑亭,
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凝视先生的无字碑,
瞻仰先生慈祥的铜像,
天下无处不见墓志铭,
可先生留存千古的是无字碑。
唯有“天下为公”眧示众人,
丰功伟绩寥寥文字难表详尽。
先生领导推翻帝制,
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千古遗训: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碑上无字胜有字,
恩泽铭刻人民心,
世人敬仰。
5. 描写中山陵的雨天诗词
七律 二十年后再谒中山陵
一望钟山故国春,先生事业已成尘。
苍松碧柳梧桐树,白日青天谒墓人。
帝制从来千载垒,共和已去百年身。
长躬一鞠登陵处,似有江涛拍水滨。
七律 重过明孝陵
正值春风返故乡,匆匆又过孝陵冈。
道边芳草年年绿,殿外梅花处处香。
远去皇孙堪寂寞,近旁野老说兴亡。
钟山自是真风景,却望煤山吊凤阳。
七律 再登梅花山
万点梅花次第开,孙陵岗上共徘徊。
南江春雨连天降,北国秋风入梦来。
总见英雄随浪去,未闻仙鹤驾云回。
东吴大帝归何处,山上梅花土一坯。
6. 描写中山陵的雨天诗词
七律 二十年后再谒中山陵 一望钟山故国春,先生事业已成尘。
苍松碧柳梧桐树,白日青天谒墓人。 帝制从来千载垒,共和已去百年身。
长躬一鞠登陵处,似有江涛拍水滨。 七律 重过明孝陵 正值春风返故乡,匆匆又过孝陵冈。
道边芳草年年绿,殿外梅花处处香。 远去皇孙堪寂寞,近旁野老说兴亡。
钟山自是真风景,却望煤山吊凤阳。 七律 再登梅花山 万点梅花次第开,孙陵岗上共徘徊。
南江春雨连天降,北国秋风入梦来。 总见英雄随浪去,未闻仙鹤驾云回。
东吴大帝归何处,山上梅花土一坯。
7. 形容中山陵的句子
一、景色宜人,风光秀丽二、南京明城墙我的家在南京,南京是一个到处被明城墙包裹着的十朝古都,所有在南京长大的人对明城墙都有种说不出的情感。
不管是中山陵还是玄武湖还是光华门,到处都有明城墙高大雄伟的身姿,我们从你的身上看到了历史的遗迹,时代的变迁,虽然已经过了几百年,可你依旧挺立着,把南京围在中间。
如今你已不再是洪武年间的防御工具,现在的你成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学校与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你是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的南京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用于保卫京师的重要防御工程,你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是中国筑城史上成熟时期的杰作,你的建成非常不容易,当时所归划的城区周边,冈丘连绵,山水环绕,有龙居虎踞之称,对当时的城墙建造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的奥妙反映在建筑思想、建筑材料、建筑工艺等诸多方面。你的建筑结构及特点与南京地形地貌有很大关系,是在传统筑城技术基础上又有创新并与南京实地完买结合的产物------ 现在,你已是南京人的骄傲了,你的周长达 33.676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而你的外廓城则为60公里。
论你的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多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相比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又一历史奇观,而且你的每一块砖不仅有一定规格。而且有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法。
每块城墙砖长为40至45厘米、宽20厘米、厚约10厘米,重为10至 20公斤,这些砖块是出自明朝下属的一部、三卫、200余县负责烧制的。为了保证城墙砖的质量,他们还层层建立了质量责任制,要求制砖各地生产的城墙砖上烧制出府、州、县、总甲、甲首、小甲、制砖人夫、窑匠等5至6级责任人的名字,这在全国同类城墙砖上极为罕见。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明城墙的墙砖上还发现了当时明代字典上查不到的简化字如“邓”、“刘”等。你知道自己有多少城门吗?简单的说里 13外18,总计31座城门。
着一切的一切怎么会不使南京人视你为骄傲呢?暑假,我最爱去的地方便是城墙脚下,去瞻仰你在阳光下的雄姿,去抚摩你那因历史的流逝而留下的伤疤,我爱在城墙脚下玩耍,爱在城墙脚下看书,爱在城墙脚下采集植物做标本,爱在城墙脚下捉蝴蝶,爱在城墙脚下。
在我的印象中,因我爷爷家靠近中山陵,所以每逢放假,我和小伙伴们总是爱在城墙边奔跑做游戏,有时我们还会比赛谁先爬到城墙顶上,有时我们会在城墙顶上捉迷藏,不过我们更爱做的是在城墙脚下那长满植物的土地上捉蟋蟀,抓小虫,有些男生过于兴奋还会在地上打滚,翻侧滚翻,当我们都玩累了,便在地上铺一张报纸靠着城墙坐下休息,这时雄伟的城墙成了一个巨大的遮阳伞,帮我们遮住烈日,给我们送去一片阴凉.每当这时候,我总觉得城墙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倾诉着历史和那些显为人知的故事.如今经过几年的抢救性修复,可以断言,在不久的将来,一批依托南京明城墙而建起的文化休闲广场、环城公路、绿地,以及高大雄伟的现代化建筑、街心花园等,将把古城金陵装扮得更加妖娆。三、明城墙参观记明城墙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它始建于1386年,是古代人民用来防御外来侵略的防御工事,我早就听说了有关它的故事了。
这不,今天我就和爸爸一起去领略一下它的军事价值。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中华门城门口,只见明城墙十分雄伟壮观,城门足有十层楼那么高。
走进明城墙内,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石阶往上走,来到城墙上面。爸爸向我介绍说:“从这儿向下看,当敌军攻击时,我们先把敌人引进来,再把城门关上,这时,我们就从上面向下射弓箭,他们无处可逃,只好束手待毙了,这就是‘瓮中捉鳖’的战术。”
“原来‘瓮中捉鳖’是这么一回事呀!”我边说边向下张望着。 沿着栏杆向前走,只见前面一排足有七个拱形圆洞。
我心想: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藏兵洞”吧。我边走边拉着爸爸走进了第一个藏兵洞。
里面摆放着藏兵洞的简介,据说,一个藏兵洞能藏700多个人。走进第二个藏兵洞,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字迹比较清晰的旧砖块。
后面的几个藏兵洞,有的放着一枚大的铜钱,有的放着一个聚宝盆,还有的…… 看完藏兵洞,接着向前走,我们还参观了植物盆景,练兵场等。原来那一支支精锐的军队就是从这个练兵场训练出来的。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才知道原来名城墙不仅雄伟壮观,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和它的军事价值。
描写陵园的句子
走到陵区,驻足眺望,远方高高矮矮地矗立着十来个黄色的“土包”,西依连绵起伏的贺兰山,像是大山的儿子,不肯远离母亲的怀抱。
这些陵墓,其规模之宏大、构造之坚固壮丽,真是令人乍舌。有的像是一座完整的地下宫殿,有的简直就是一座巍峨高耸的大山,但是,这些陵墓,留给世人的印象和感受又是怎样呢?
在南京紫金山麓,有一座雄伟庄严的建筑物——中山陵。它的大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上面刻着两个醒目的大字“博爱”。
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10公里以外的南郊,占地不过方圆200米。墓依山而筑,坐北朝南,与滔滔渭水遥遥相望,寂寞地坐看花开花落。
鲁迅爷爷的墓坐落在上海鲁迅公园内,坐北朝南,墓后苍松翠柏,墓前一尊鲁迅爷爷塑像,身着长衫,双目平视,冷峻、坚定、安详。
描写南京唯美简短句子有哪些?
1、我赞美南京,也是因为她有着秀美的景色。这里山、水、城、林相映成趣,人为典故鳞次栉比。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她依山而建,石阶连绵,古木参天,庄严肃穆,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2、当代南京,更是培育和汇聚了太多的杰出人才。在宁中科院院士有43人,工程院院士有28人,大学在校生43万,名列全国前茅,而每万人中大学生比例为全国之冠。更为重要的是,南京人还有当代的杰出代表。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涌现出了周光裕、李元龙这样一批平民英雄。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是南京人民建设和谐社会一份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
3、爱南京,是因为这里日新月异的面貌。这里无处不洋溢着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南京长江大桥,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一个让亿万中国人自豪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已经有了二桥、三桥两个兄弟。
4、美哉南京,河山壮丽。悠悠淮水,阅尽千年兴衰;峨峨钟山,铸就旷代雄杰。吴宫花草,迥忆英豪大略;晋代衣冠,长缅王谢雄才。有情数台城,依旧三春杨柳;无赖是东山,占尽九秋明月。青溪九曲,隔不断痴情一片;竹林七贤,衬映出风韵六朝。
5、美哉南京,人居天堂。三江首府,十代名都。名自楚王,曾埋金以镇王气;地扼天险,始建业而称名区。东向大海,西临荆楚,南屏皖浙,北接江淮。处暖温兼亚热之双带,有雨顺更风调之四时。文明历史久远,汤山猿人可证。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