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重点句子翻译
孙权劝学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翻译: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背景: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史料整理改写而成的文章。
《孙权劝学》赏析: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还有在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孙权劝学 一句原文一句译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及/鲁肃过寻阳,(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蒙/论议,(鲁肃和吕蒙一起商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另眼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兄长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肃/遂拜蒙母,(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结友/而别。(与吕蒙结为朋友后才告别。)
谁知道!孙权劝学的重点句子翻译。谢谢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理由来推辞(不学)。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益处。”于是吕蒙从此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鲁肃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 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到达。
19、寻阳: 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孰:谁,若:比得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始:开始。
30、与:和。
31、论议:谈论,商议。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5、复:再。
36、即:就。
37、拜:拜见。
38、待:看待。
39、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0、更:重新。
4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
42、邪(yé):通“耶”,语气词。
43、乎:啊。表感叹语气。
44、以:用。
45、见事:认清事物。
46、岂:难道。
47、当:应当。
48、益:好处。
49、而:然后,表顺承
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词
辞: 古义: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孤独 就: 古义:靠近(蒙乃始就学) 今义:就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还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仅供参考。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孙权劝学》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多事务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历史罢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怎么了解事情这么晚啊?
5.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你说事务多,谁像我?
初中文言文怎么背?
段首字词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在背诵自以为已经熟练记忆的 文言文 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壳,怎么回忆也没头绪,但是只要一经别人提示一下卡壳这段的开头字词,就能轻松背下去。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着重掌握段首字词,帮助自己记忆。
结合句子特点背诵
比如在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的时候,记住这个结构特点“××非不××”,背诵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为界……战必胜矣”,然后理清这几句先排比、再骈句、后散句的句式特点来背诵。
对于某些具有“重章叠唱”特点的课文,在 背诵 时可以求同存异:在背诵第一节后,找出其余各节与第一节不同的字句并记熟它们就可以了。
按照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我们在背诵这一类能够找到顺序规律的文章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就可以按时间顺序: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核舟记》则可以按空间顺序背诵:整船→船中→船头→船尾→船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一句一译
成为第2位粉丝
《孙权劝学》重要句子翻译
《孙权劝学》重要句子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以:用。)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治:研究。 经:儒家经典。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但:只。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历史。 耳:罢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翻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更:重新。 刮目:擦擦眼。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劝学秦观原文及翻译
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劝学原文: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醒。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劝学原文翻译: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嗨!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注释:
1 、本段文字选自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精骑集·序》。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2 、辄:常常。
3 、诵:记诵,记熟。
4、暗疏:默写。
5、负:依仗。
6、自放:放,放纵。即放纵自流。
7、滑稽:诙谐善辩。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
8、旬朔:古时十日为一旬,泛指较长的时间。旬十天。朔,农历的每月初一,也指一个月。
9、把卷:看书。
10、比:近,近来。
11、惩艾(yì):惩:戒止、警戒;艾读yì。即惩治过错,警戒将来。
12、殆:大概、恐怕。
13、曩时:昔日。
14、十一二:十分之一二。
15、必寻绎数终:寻绎:思考。数终:多遍,多次。从头到尾翻阅数次。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