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双关的典型例子有哪些?
一语双关的典型例子:
1、伐木工人在卖木材时担心他的工资。
2、小矮人不吃馒头来获得快感。
3、一个和尚的头盖骨不能(发)。
4、贴错了的门神把他的脸倒过来了。
5、登上飞机的第一步是用布伏慎卜盖住的。
6、头上穿袜子能使头上长角(脚)。
7、牛的蹄子可以使你的角(脚)变大。
8、面条块掉在肉锅里拌(泥)鸡蛋。
9、到孝颂鸡窝里去,把鸡头撞在鸡蛋上。
10、买一个不透气的实心(石头)喇叭。
注意:
1、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缺穗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意,其中蕴含着的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是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不能造成误会或歧义。
2、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不要单纯追求风趣和含蓄。.用双关构成歇后语时,尤应注意体现思想积极、健康。
语义双关和借喻不同: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
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语义双关的句子(要具体句子,不只要一个)
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叫双关.
“员外郎”同“园外狼”谐音,既说的是员外郎,又说的是园外狼,与园中狮形成对比,幽默、戏谑、饶有趣味.
这种利用词语的谐音关系(音同或者近)构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
猴子死后去见阎王,请求来世做人.
阎王说:“你要做人,必须把身上的毛都拨掉.”就叫小鬼过来,给他拔毛.才拨一根,猴子就痛得大叫大嚷起来.阎王说:“看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呢?”
这则笑话假托一个寓言故事,讽刺极端吝啬自私的人,他们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结尾发出了“怎能做人呢”的犀利质问.
“一毛不拔”字面意义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引申义是形容极其吝啬自私.这则笑话兼有两种意义:表面上假托阎王责骂猴子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实际上是用来讽刺极其吝啬自私的人.
这种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吃凯余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耍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了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黛玉因含笑问她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 雪雁遣:“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比奚落,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红楼侍稿梦》第八回)
黛盯谈滚玉对雪雁说的一段话,“你”表面上指雪雁,实际指宝玉;“他”表面上指紫鹃,实际上指宝钗,是一语双关.但和前文说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不同,而是利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人物之间各自不同的关系,指着秃子骂瞎子.这种指桑骂槐式的双关,可以叫影射双关.
据说,清代文人金圣叹临刑前赠给儿子一副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从字面上看,“莲子”“梨儿”指结的两种果实,而金圣叹的两个儿子的乳名就叫 “莲子”“梨儿”.“莲子”与“怜子”同音,“梨儿”与“离儿”同音,临刑之际写这副对联,寄托了爱怜子女的凄苦悲痛的心情.这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双关”.
双关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方式.恰当地使用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箭双雕之妙.有时幽默诙谐,饶有风趣;有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一语双关的典型例子有哪些?
内容如下:
1、谐音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打破盐(谐阎锡山姓)钵子,捣烂酱(谐蒋介石姓)罐子,百陆袭陆姓才有好日子。
打破筒(谐童贯姓),泼了菜(谐蔡京姓),便是人间好世界。
2、语意双早顷关: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爱新觉罗·溥仪三岁登基,大哭大喊,其父摄政王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这引得文武百官心中嘀咕,认为乃不祥之兆,怎么能说“快完禅氏了”呢?
假如是“一个句子可了解两个意义”,那叫作“歧义句”。如:“本人的弟弟正在做手术”。可了解为“本人的弟弟”是医生,也可了解为“本人的弟弟”是病人。意义基本就不分明。
例:
⒈上厕所时,别忘了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⒉选举到了,候选人常会收到“菜头”,表示好彩头的意思。
⒊不要只是一味的抄,要用心思考,才不会成为印钞(抄)机。
⒋大考小考,快把我烤(考)糊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