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句60句(老子名句精选及感悟)

语宇社区 经典句子 129 0

老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夫人拘于世俗,必形系而神泄,故不免于累。

3、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5、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顾不免也

6、血脉无郁滞,五藏无积气

7、重积德则无不克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

1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圣人之心,明如止水,物来则见,物去则静,曾何滞于吾心哉?澄鉴不挠,是谓守清。

12、势利不能诱并冲茄,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引真人之游也。

13、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起一废,故圣人损欲以从性。

14、饰其外伤其内,扶其情者害其神,见其文者蔽其真。

15、清静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祖也,三者行则沦于无形,无形者一之谓也。

16、夫哀乐者德之邪也,好憎者心之累也,喜怒者道之过也

17、王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故曰:圣人自谓孤寡,归其根本,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为利,无名以为用。

18、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9、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20、道生之,德处之,物行之,事成之。

21、先唱者穷之路,后动者达之原。

22、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23、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姑去彼取此。

24、昏于利害,惑于是非,为疾者多,故莫有能觉者。

2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6、故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绝察为害,天之道也。

27、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28、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不疾去之,则志气日耗。

29、德少而宠多者讥,才下而位高者危,无大功而有厚禄者微

老子的名言名句

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道德经》第五章

2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判尘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道德经》第七章

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经》第二章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4、希言自然。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正臣。(8月30日名言) -- 《道德经》第十八章

2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经》第九章

3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道德经》第十九章

3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4、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3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林语堂名言名句有哪些

1、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2、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

3、爸爸常常告诉我,他曾亲眼看见多少贫穷之家兴起来,多少富贵之家衰下去,他告诉我说,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人应当享受财富,也要随时准备失去了财富时应当怎么过日子。

4、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5、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尤其是感情,根本是无须去纠结其中的对错,因为是没有对错的。

6、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7、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8、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

9、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10、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11、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

12、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13、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14、金钱能使卑下的人身败名裂,而使高尚的人胆壮心雄。

15、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顾炎武名言名句有哪些

1、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2、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5、犯天下之不韪。

6、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7、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8、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2、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3、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14、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5、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6、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17、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18、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9、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20、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21、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2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23、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24、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2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2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7、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28、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29、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30、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31、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老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圣人老子名言集锦

老子名言,老子名言名句,老子名言警句

0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0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0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05、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0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0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0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09、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稿渗碧光,同其尘。

1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9、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喊答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3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6、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37、绝学无忧。

38、我独异于人。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0、希言自然。

4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键举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9、柔弱胜刚强。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8、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6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63、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67、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72、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75、治人事天,莫若啬。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6、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8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名言名句

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1、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1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2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4、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3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6、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8、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0、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5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5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5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54、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5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1、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6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6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6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67、将欲取之,必先之。

6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6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2、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4、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7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8、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79、曲则全,枉则直。

8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老子励志名言

1、美之为美,皆恶已;善之为善,皆不善已。

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4、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7、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8、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9、水:柔,静,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

10、子曰郁郁乎文哉,诚不我欺。

11、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24、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8、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9、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0、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2、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3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4、天下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5、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3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37、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38、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40、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41、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42、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3、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44、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4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48、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9、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50、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51、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5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4、使人行者,身先行之。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5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5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59、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60、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6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6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4、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6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67、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68、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6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不足以奉有余。

70、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7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7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5、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76、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77、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7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7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80、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8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8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8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8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8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86、上善若水,君子如玉。长夜未央,寂寞成殇。

87、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8、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8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90、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91、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9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9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4、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9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96、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98、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99、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0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3、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0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0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06、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0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0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10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10、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11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1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圣人老子名言集锦》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老子借仁赠言 专题。

老子的千古名言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整理如下: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袜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6、持而盈之,不如其慧好毕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4、希言自然。

1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23、江海前芹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3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8、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拓展一下:

典故—— 老子降生

老子的父亲老佐是宋国的司马。楚国攻宋,老佐在守彭城督战时被楚军鱼石部下放暗箭射中,入胸五寸,不幸坠马身亡。宋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四散逃窜。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数名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敌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老夫人且战且逃。至傍晚,追兵虽已不见,但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和一位驾车家将了。

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老夫人与家将侍女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

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她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出征。此时兵败,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

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老子名句60句

老子名句60句

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薯配郑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1、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1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2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卖派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数颂 2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4、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3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6、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8、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0、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5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5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5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54、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5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名句

老子名句精选1

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金玉满堂,莫之能谈基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敬漏经》第七章

1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2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老子名句精选2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治大国,若烹小鲜。

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名句精选3

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含稿谨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1、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1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2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4、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3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6、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8、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0、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5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5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5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54、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5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1、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6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6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6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67、将欲取之,必先之。

6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6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2、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4、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7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8、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79、曲则全,枉则直。

8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下面是为我为大家整理的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芹帆野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轿销唯不争,故无尤。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1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嫌喊,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