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说的2句千古名言,一句写进教科书,一句成了黑社会经典语录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天下英雄群起,三国时代涌现出诸多问鼎天下的英雄豪杰,如曹操、刘备、袁绍、孙权、公孙瓒、袁术等横空出世。作为一代雄主,除了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更有很多警示名言,如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周瑜“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超“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等等。
蜀汉刘备曾留下两句千古名言,至今传颂不已,其中一句还作为广为人知的警世名言,至今还在教育世人,而另一句更是救了张飞的命,现已成为黑社会的经典语录!
第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郑扒而不为。这句话,我们经常能听到,却很少有人得知出处源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之口。刘备称帝后,为报关羽、张飞之仇,发兵讨伐东吴,最终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将陆逊击败,损失惨重,退守白帝城。刘备自知命不久矣,便托孤诸葛亮。人之将死,其言必精,刘备便将其一生处世经验和感悟总结成一句话告诫刘禅,并成为后世刘氏家训中最常见的一句警世名言,还写进了现代教科书,广为流传!
第二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兴平二年(公元195年),陶谦病重,临终时发现只有刘备才能担任徐州牧,于是把大权让给了他。刘备掌管徐州后,袁术看不惯就派军队来讨伐,刘备亲自率军抵抗,把守卫徐州的任务交给了三弟张飞。
但张飞喝酒误事疏于防守,让吕布钻了空子,率军偷袭了徐州,张飞抵挡不住撇下刘备妻儿,自己逃出城去,见到刘备后,觉得很是惭则渗愧,于是负荆请罪,准备在刘备面前自刎谢罪,这时刘备虽然很伤心,但看三弟张飞如此,心情更加沮丧,抢过张飞手中剑后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句话相当有杀伤力,张飞感激涕零,从此对刘备更是忠心耿耿。后来这句话成为黑帮经典语录,用来收买人心。
这两句千古名言就这样被后人保存而流传下去了。虽然一句话是至理名言,一句话是严重的有失偏颇。但是终究成为了很热门、很熟悉的话语孙丛脊。
《三国演义》名言名句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王肃
5、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6、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孔明
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8、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
1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11、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王肃
12、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13、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诸葛亮
14、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5、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携搜。曹冏
16、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
17、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8、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19、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王肃
2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
21、文若春华,思若涌泉。曹植
22、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23、得人则安,失人则危。曹丕
24、谁敢拒我。魏延
25、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曹植
26、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王肃
27、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评袁绍
28、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
2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30、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王肃
3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2、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33、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
34、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曹丕
35、思心一至,不闻雷霆。刘邵
36、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王肃
37、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38、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马超
39、尸位素餐,难以成名。曹植
4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41、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4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曹植
4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44、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5、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曹植
4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47、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司马仲达
48、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诸葛亮
49、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曹植
50、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司马仲达
51、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曹植
52、吾乃常山赵子龙也。赵云
5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4、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55、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诸葛亮
56、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57、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诸葛亮
5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9、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散绝决,何足忧乎!曹操
60、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61、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62、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63、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刘劭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
65、操辩掘历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评曹操
6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王肃
67、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刘安
68、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69、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
70、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7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72、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郭遐叔
73、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
74、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王肃
75、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76、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三国演义格言
1、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2、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3、(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
4、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
5、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6、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7、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
8、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9、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0、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1、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
12、淮南袁术;江东孙策、冀州袁绍、荆襄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皆狐兔也。
13、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16、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17、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18、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19、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20、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1、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
22、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23、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24、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25、司马昭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26、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27、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
28、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29、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30、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31、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
3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33、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34、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35、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36、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37、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3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39、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着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40、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4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2、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43、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44、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
45、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46、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
47、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48、长坂桥边怒气腾,一声虎啸退曹兵。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应传万载名。
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0、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51、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52、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53、(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54、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
55、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56、吾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战。
57、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
58、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
59、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60、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31则名言
1、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3、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5、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10、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3、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1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18、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
19、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出自——仲达
20、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
21、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22、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23、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
24、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
25、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26、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7、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28、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30、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3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三国演义》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刘备说过的经典话语?
刘备白帝城托孤,劝诫刘禅则握:勿以善小而不为孙尺庆,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困明服于人。
《三国志》里记载,刘备还说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话,不是刘备原创
刘备言“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什么意思?
正面的意思应该是如果刘禅不成器,就(从刘禅的两个弟弟中)再选一个,裂汪这样就给了诸葛亮废立大权。当然,老奸巨滑的刘备不排除说的就是双誉团关语(另一层意思是“如果刘禅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吧”),含有暗暗敲打诸葛亮的意味呢。
其实,刘备始终没有十分重用过诸葛亮,起码远远不像演义中说得那么依赖。以前的“三顾”只是个过去的惯例,即“事不过三”。也就是说,如果第三次诸葛亮还撑劲不见,那就意味着他就确实没有辅佐刘备的意思,刘备也就不会再坚持来第四次了,不然就成了胡搅蛮缠,有损形象;但如果刘备来了两次就不来了,依照惯例那就说明他求贤诚意不足,道理屈在刘备了,所以刘备不“顾”则罢,“顾”必三次,除非被“顾”的那人不想撑架子,轻易请来。曹操也曾三请王朗,重庆谈判时,蒋也曾三请毛,都是未必有表面那么深刻的诚意的。诸葛亮真正大权在肆虚仔握并在真正的历史上留下那么厚重的痕迹,正是在刘禅登基之后的事了。真正重用或信任诸葛亮的,是刘禅,不是刘备。
补注:有人说诸葛亮全仗着《三国演义》才打出了名气,其实在明朝以前,诸葛亮就有很高的历史声望了,有不少专门写他的诗作,最出名的大概就是杜甫的《蜀相》,其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已成千古名句。《三国演义》则是进一步把他的声名强化,把他从能人、贤人推升成近乎神仙的角色。
刘备佳句
1. 关于刘备的名句
1、江东才智之士极多。
2、十余万生灵啊,皆因跟随我而遭此劫难蔽旅。即使草木之人,铁石心肠,能不悲乎?
3、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4、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5、这匹白马备已骑了多年,性极驯顺,万无一失,请军师换乘此马。
6、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7、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8、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9、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10、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11、曹操因身边有众多谋士,方得以击败袁绍。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
13、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
14、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
15、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
16、夫人,刘备愿这良辰美景永伴余生
17、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於天下。
18、黄巾平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尚未可尽知也。
19、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20、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21、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
22、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备愿献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23、子龙一身都是胆。
24、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相会。
25、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2. 刘备说过的名言有哪些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烂并亮为
出自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诏,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饥宽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三国刘备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后世人传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同样出自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诏《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只有成为贤德的人,才可以使他人服从于你,从而好好辅佐你。这是刘备对儿子刘禅的遗言。
3、以逸待劳,必当取胜
出自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敌众》。这是刘备在平定黄巾之乱时说的一句话:待他倦怠无备,吾却举起红旗,将军便下山击之:以逸待劳,必当取胜。
意思是等到对方倦怠之时,我们举起大旗,下山击溃敌军,以逸待劳,一定会取得胜利。
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5、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刘备赞美赵云的一句名言。指的是蜀军和魏军在汉水战役中,赵云单枪匹马,营救黄忠,拒汉水杀败曹军,取得了汉水战役的胜利,为刘备进军汉中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刘备
3. 三国演义中刘备最后说的千古名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再好吃懒做。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
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4. 三国演义中刘备最后说的千古名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再好吃懒做。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5. 刘备的开国名言名句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处:西晋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释义: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典故: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
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求田问舍 出处:西晋 陈寿《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后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释义: 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
许汜说:“陈登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啊?”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帝主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产价格,说的话没有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忌讳的做派,他凭什么跟您说话呢?如果是当时是在下,我会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板,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呢?” 3、髀肉复生 出处:西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
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
释义: 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
刘表见了,询问何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扩展资料 陈寿在《三国志》里如此评价刘备的英雄气概:“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的性格和气概,使他终成帝业。
刘备曾不惜三顾茅庐,悉用诸多人才,联合孙权,与周瑜率领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荆州四郡。刘备从孙权手中借的荆州江陵,汉中之战取得胜利。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备。
6. 三国演义的好词50个,佳句20个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如入无人之境、如鱼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屈指可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乱世枭雄写照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曹操 以龙喻己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曹操 英雄论 “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曹操 对文武的看法 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曹操 谁都不放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也。” -- --曹操 孤独的枭雄 “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曹操 知己知彼
7. 三国演义佳句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
8. 三国演义刘备投刘表的好句子
这个内容是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玄德叹曰:“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君等何不弃备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
云长曰:“兄言差矣。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孙乾曰:“成败有时,不可丧志。此离荆州不远。刘景升坐镇九郡,兵强粮足,更且与公皆汉室宗亲,何不往投之?”
乾曰:“刘使君天下英雄,虽兵微将寡,而志欲匡扶社稷。汝南刘辟、龚都素无亲故,亦以死报之。明公与使君,同为汉室之胄;今使君新败,欲往江东投孙仲谋。乾僭言曰:不可背亲而向疏。荆州刘将军礼贤下士,士归之如水之投东,何况同宗乎?因此使君特使乾先来拜白。惟明公命之。”
孙乾正色曰:“乾非惧死之人也。刘使君忠心为国,非曹操、袁绍、吕布等比。前此相从,不得已也。今闻刘将军汉朝苗裔,谊切同宗,故千里相投。尔何献谗而妒贤如此耶?”
现在的哪几句经典名言,是蜀汉的刘备说过的话?
说起刘备的故事,对于热爱三国历史的朋友来说,绝对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读《三国》不知道刘备,那就相当于是没有读一样。刘备虽是汉室宗亲,但早年由于家道中落,在汉朝时期根本就没多少王公大臣认识他,而刘备也沦落为织席贩履之辈,不过刘备虽然身处乱世,但他时刻不忘救民于水火的念想。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之下,刘备在涿郡发现辩衫两个壮汉因为琐事争斗,而且本事在伯仲之间,此二人便是关羽和张飞,刘备发现二人皆乃可用之才,于是与他们二人结为异姓兄弟,以图日后大业!后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便参与到革命当中,首先镇压黄巾起义,而后投奔公孙瓒、再投奔袁绍、奔曹操。
噫?奔曹操?这是几时的事情?其实刘备确实有过投奔曹操的经历,当年吕布趁刘备攻打袁术之机,一举拿下了刘备的徐州城。说起这个故事,当时镇守徐州的大将正是张飞张三爷,因为喝醉酒,被吕布趁虚而入!张飞自己杀出重围之后,便来到刘备的营中,向刘备报告完徐州的境遇之后,觉得非常愧对刘备,便拔剑自杀,不过张飞此举被刘备阻止!
在阻止张飞之后,刘备还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直到现在这句话都是交友必备!特别是针对于男性朋友来说,那么刘备当时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呢?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在张飞丢掉徐州之后,便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不能续!”其实这话,是稳定张飞情绪的,这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因为此时刘御培备深深知道吕布并不敢动他的家小,徐州城还有机会再次夺回来。
果如刘备所料,后来刘备用家财将家小换回,不过后来刘备势力渐渐恢复,吕布又再次带人将刘备打败,刘备无奈只得败镇灶唯逃,后来在途中巧遇曹操,而后与两年联手一起打败了吕布,在打败吕布之后刘备便投奔了曹操,后来还成就了“煮酒论英雄”的千古佳话!
刘备除了关于“兄弟手足”名言,其实还有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到现在一直都存在于教科书之中,成为入学必读经典!这句话便是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留给儿子刘禅的最终的警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它的意思就是不要因为恶小,就去做它!也不要因为善小,而不去做!不过后来,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导致蜀国没落,刘禅这个二货,似乎没有听进他老爸最后给自己的警告…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