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一句话顶家长十句(老师的话顶家长一百句成语)

语宇社区 经典句子 115 0

为何教师1句话,比家长管10句还管用?哪几点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为何教师1句话,比家长管10句还管用?哪几点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孔子《论语·子路篇》里边,有一句话实际上非常值得很多人思索。

在随着孩子成长的经历,很多父母都能发现,我们自己的孩子是在家愈来愈不懂事。过暑假,有多少个父母都是在盼望开学了,盼望将孩子交给老师的手里,才能勉强压制住孩子的调皮。

好多人疑惑,为什么一直至今很多孩子不害怕父母,却怕老师。常常老师的一句指责,顶父母10句教育。

这背后真相,实际上很值得我们家长参照学习培训。

01校规校纪Vs家训

俗话说得好,没规矩,就难成方圆。

在校园里,孩子应遵守准时授课、用餐,念书放学的规定;但到了家里,很多孩子进行作业,则是磨磨蹭蹭、久久不逐渐,一直拖到临睡前才勉强进行。

在校园里,孩子课前要备好教材、笔纸,上课的时候禁止随便翻背包做小动作;但到了家里,很多孩子学习的时候三心二意,一会儿得吃物品、一会儿要进洗手间,压根坐立不安。

这就是,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因为在学校有校规校纪:学生学习要认真学习、禁止搞小动作;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要积极回答问题,禁止做防碍他人学习事儿——那样老师才可以管好班里几十个孩子,上好一堂课。

但是不少家庭里,就算体面的一条家训,确实也举不出来了——这就是很多家庭教育笑配困扰所属。

02奖赏Vs处罚

为何前不久,教育让弊部要明确提出教师惩戒权?

因为就算拥有规定,孩子仍旧会违背,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处罚奖励和的举措,去进行进一步文化教育!校园内,表现优秀的孩坦升族子也会得到大红花的奖赏,迟到的孩子要体罚、做反省,出轨的孩子要会比较严重处罚!

恰好是奖罚分明,才可以维持好教育的纪律。

但是在家里,孩子不起床,父母各种各样不断督促;作业忘了,孩子一吵闹,还帮孩子问老师。应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很多父母在死缠烂打下,就认输了!同意了孩子考100分给我买ipad请求,结论孩子保证后,父母又很后悔!

那样文化教育孩子、爱孩子,便是毁掉了孩子。正是因为这样,父母的教导,才变得更加并没有约束;很多立过的规则,已经变成了摆放!

03楷模Vs样子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也是怎样,孩子就会是什么样!

规定孩子念书不能迟到的老师,永远会比孩子早一步准时到教室里;规定孩子及时完成作业的老师,始终都是会准时把孩子的作业按时批阅完,派发下来。

可是很多家长在规定孩子好好学习的与此同时,却自身在看电视;规定孩子在课后多做阅读的前提下,自身卧室床的书却迟迟也没有打开过;规定孩子不要老看手机,却往往在自己刷微博、手机微信……

为何老师指责孩子得话,孩子通常更容易听得进去?由于非常简单,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诸多个人行为,则是会比自身做得更好、更加优秀!

因此许多父母都有所了解孩子的这么一句犟嘴:你都做不好,干什么来要求我?

月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在。”

孔子大概的意思,讲的是:做为教育工作者、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到本身摆正、作出表率,不然你指令,没有人可以遵循。那样很简单的道理,却很值得很多家长反思。

为什么孩子不听你的话,而老师一句话却顶你十句?

1.学校环境中有明晰的规则

最先,孩子更想要听老师的话,由于学校环境中有清楚明晰的规则。规则,便是个人行为的界线。啥事能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拥有规则,孩子心里也会出现一杆秤。正如杜布森博士研究生着作《勇于管教》上说:“假如悬崖峭壁旁边配有护栏,那麼人就敢依靠护栏往下看,由于不容易担心掉下去;要是没有护栏,大伙儿在离悬崖峭壁很远的地方就停下来了,更不要说立在悬崖峭壁边沿往下看了。

护栏便是界线,了解界线(规定)的孩子会出现归属感,反过来,并没有界线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由于他不知道安全性的限度在哪儿。”而很多家庭环境中呢?很有可能不好说出几个确立的规则出去。孩子的个人行为没有一个详细的参考规范,就不易产生好的行为准则。家长批评再多,也抵不了确立具像的规则来的合理、方便。这就启示大家,“国有国法”是很必须的。家长应当和孩子商议着如晌制订一些行为规范,写在白纸贴在家里醒目的地区。

2.教师可以守住底线、奖罚明晰

拥有规定,还得有标准地实行才可以真正的发挥功效。校园内中,教师针对规则会严格遵守,不容易随便让步变更。例如学生打架斗殴生事,授课偷窥课外读物等,就会给与相对应的处罚或指责;谁授课主动解答问题、协助同学们、工作写的全对,就会给与夸奖或者大红花的激励。教师有标准,奖罚明晰,看获得学生的问题,也明白粗岩赏析学生的优势,因而可以在学生心里可以塑造起威信和权威,学生当然想要遵从老师的话。而回过头看一些家长,常常并没有道德底线,不可以守住底线,经常因孩子又哭又闹或卖萌就让步。

例如好啦只有看30min电视机,孩子哭着还需要看,家长心一软,就要孩子继续看。这样一来,规则就失去法律效力,家长讲出得话在孩子心里也会丧失份量,因此便会发觉孩子愈来愈不听自身得话。也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毫无疑问和激励,只能把握住孩子的缺陷,看不见他的优势,孩子被认可、被赏析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达到,也会危害他的主要表现。

3.教师情绪更平稳,具有岩橡御更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许多情形下,越发看待亲密的人,大家的言谈举止越发非常容易失了分寸。教师看待学生,是公平重视的心态,当学生发生一些问题个人行为,也可以良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一个学生犯了不正确,教师不容易好坏不分地斥责,最先会细心、平心静气地和孩子聊一聊,搞清楚一件事的前因后果,以防会误会或误解了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可沟通交流联系的公平气氛,更想要讲出自身的心里话,也更能听进老师的话。

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经常由于对孩子的过多关注、焦虑情绪,管理方法不行自身的情绪。一旦发觉孩子的什么问题,一直非常容易“上边”,最先发一通性子,大喊大叫。这阵仗,孩子的关注都被打动到家长的情绪上,反倒不益于孩子从源头上了解到存在的问题。家长一直情绪化,也不益于亲子互动间的有效的沟通,非常容易激发孩子的反叛心理状态,损害亲子沟通。亲子沟通不好了,家长的文化教育就会受到非常大影响。这就劝诫大家,做为孩子最亲切的爸爸妈妈,无论孩子再小,也需要把他作为公平自主的个人对待,不随便训斥、责骂,操纵好自身的情绪;无论碰到什么问题,主要一点是好好地沟通交流,明白聆听,关心孩子的体会和念头,搞清楚一件事的实质,见到孩子个人行为后面的要求,那样能够更好的协助孩子发展。

为什么老师一句话能顶家长的十句

第一个原因:老师给孩子树了明确的规矩,而父母没有。学生们在学校里有哪些规矩呢?这里来一起看下。

这些规矩是必须做到的:

按时到校。

衣服整洁。

见到老师要问好。

课前准备好书、准备好笔。

坐姿笔直。

低年级的双手还要背在身后。

认真听讲。

认真做随堂练习。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放学后按要求完成作业。

······

这些规矩是不能违反的:

上学不能带零食。

上学不准带手机。

不准说脏话。

不准动手打架。

上课不能交头接耳。

不准传小纸条。

不做小动作。

不能影响别人听课。

不能抄作业。

考试不能作弊。

······

类似的规矩还有很多很多,要总结和提升一下的话,那就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有了这么一套规矩,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才不会慌,才能掌控局面,保证一切井井有条。

再反观绝大部分家庭,哪有这么明确的规矩?现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确地说出家里的3条规矩吗?家里有成文的规矩吗?估计很多人1条都说不出来。

第二个原因:老师给孩子兑现了明确的奖惩,而父母没有。

光有规矩远远是不够的,因为仅仅写锋蚂在纸上的规矩都是空话,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叫规矩。

在学校里,规矩的实施就是奖惩。

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小红花。

表现得更好,除了累积更多小红花,还能升级变成大红花,最后还能拿到那飘着香气的真红花。

这些红花不仅奖励给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让你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其他一切奖励也都是这朵小红花的升级:表现好可以拿到奖状,可以领到奖品,还可以站在全校学生面前讲自己的光荣事迹。

只要表现好,学校里的规矩一定会兑现。老师不会轻易许诺,只要许诺后一定会兑现。

可反观很多父母呢?很多时候都是轻易许诺、从不兑现。

最小的事:你快点吃饭,吃完这一口就让你看电视。结果,没有。

大点的事:你快点写作业,写完了可以下去玩了。结果码轮,没有。

更大的事:你好好学习,如果考试进步了就给你买IPAD。结果,没有。

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

其一,很多许诺是不应该的,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须的,不应该许诺给奖励。

其二,随便许诺后却不兑现,一点点蚕食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和尊重。

日积月累后,你再说什么话,孩子都不会相信了。这一点都不奇怪。

兑现奖励只是一个方面,而兑现惩罚则更为重要。

在学校里,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错,老师会及时对照规矩给出惩罚。

比如,考试敢作弊,会被取消成绩,甚至全校通报批评,最严厉的甚至是没法毕业。

同样来反观父母对孩子,很多规矩下的惩罚措施都是摆设。

孩子没按照求做,哭闹耍赖,只要闹腾得厉害一点,大多数家长都会心软屈服。别说惩罚了,反倒变成孩子要挟父母了。

长此以往,父母口中所谓的规矩,哪还有半毛钱作用?逢人还抱怨:我们给孩子立规矩了呀,可就是不管用啊。真是这样吗?

第三个原因: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父母没有。

这话怎么说呢?就是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老师会身先士卒;而父母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却从不要求自己。

来看看老师的工作状态。

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老师就会提前先到。很多值班老师和校长,往往都提前很多就到学校门口等着学生。不值班的老师,则会提前到办公室准备好上课的材料和工具,上课铃一响,准时出现在讲台上。

要求学生不能上课随便讲话,老师也有自己的原则。上课不能接打电话,手机都不准带入教室。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则会加班加点。按时批改完作业和试卷,第二天迟基信一早就发给学生。

再看看很多家长的日常。

要求孩子不玩游戏不玩手机。结果呢?自己成天拿着手机不放。就连吃饭时,都忍不住要摸几下。这样怎么能阻止孩子玩手机?

要求孩子不看电视。结果呢?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在客厅里看电视。还开怀大笑。这样怎么能让孩子安心学习?

要求孩子认真写作业、求进步。结果呢?自己对工作毫不上心、天天倒数。这样怎么能让孩子从你身上获得正能量?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至少是以身作则的示范。所以老师批评学生时,孩子愿意听,因为老师就是比我做得好啊。

家长没有给孩子树榜样,反倒是反面典型。你再去要求孩子,孩子有足够的心理优势反驳你:你自己都做不到,还来要求我?

我是读西游的,当然要说一下西游。唐僧师徒能齐心协力取经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也在这里。

唐僧作为老师:

第一、给徒弟们立下了规矩;第二、按照规矩有奖有惩;第三、自己以身作则。

先看立规矩。时机把握得好,收徒弟的时候就先把丑话说在前头;而且规矩立得也准。

对生性暴躁的猴子,唐僧立的规矩是不能随便杀生,对强盗也不可以随便下狠手。

对贪嘴好吃的八戒,唐僧立的规矩是“断五荤三厌”,素食可以多吃,荤腥是不能碰的。

对一脸凶相的老沙,唐僧立的规矩是“落了发,保持和尚家风”,一心一意拜佛求经。

再看兑现奖惩。别看唐僧文文弱弱的,动起家法也是干脆利索。

悟空伤人,哪怕是强盗,也违背了佛家的底线,唐僧立即就拿出了法宝“金箍咒”。

八戒贪嘴,唐僧也会立即训斥+恐吓:“馕糟的夯货!再若强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

对任劳任怨的老沙,唐僧一直都和蔼可亲。这就是奖惩分明。

最后来看以身作则。相信不会有人怀疑唐僧的取经意志。

面对种种磨难,唐僧惦记的都是:什么时候才能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始终给徒弟传递强烈的责任心。

面对种种诱惑,哪怕是女儿国国王,唐僧也丝毫不敢忘本,不近女色、不贪富贵。为徒弟们做好表率。

坚持住了这三点,尽管有81难,也最终圆满成功。

说了这么多,现在开始给大家上点干货。到底该给孩子树哪些规矩呢?这里分年级给家长们一点参考。

1.按时完成作业

2.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3.每晚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

4.早睡早起。

5.按时吃饭、不吃零食,爱惜粮食。

6.爱护书本、爱惜学习用品。

7.自己穿衣服、系鞋带。

1.每天预习半小时。

2.独立完成作业。

3.认真听讲。

4.自觉阅读课外书。

5.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6.吃饭不挑食。

7.早睡早起。

1.每天预习。

2.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

3.阅读课外书。

4.作业干净整洁。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合理安排时间。

7.不吃零食。

1.自主学习。

2.积极思考。

3.每天预习复习。

4.作业干净整洁并且正确率要高。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合理有效安排时间。

7.不吃零食,不买三无食品。

1.自主学习。

2.积极独立思考。

3.每天预习复习。

4.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5.合理有效安排时间。

6.不去网吧、酒吧。

7.不买小摊贩的食品与用品。

有人可能要说了:你不是说老师牛吗?为什么有的老师却管不了自家孩子呢?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呀?当然是因为:老师在学校里是老师,严格按照规矩来办事,所以能管好班上几十个学生。

可回到家里呢,他的身份就变成了父母,他的行为也变成了普通父母的行为。没有坚持自己作为老师时的那些做法,管不住自家一个孩子也就不奇怪了。

为什么老师的一句话,胜过家长十句

老师更擅长把握幼儿心理

幼儿园老师通常都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他们更擅长把握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特点,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案,拥有更丰富的沟通技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培养健全人格。

老师制定了明确的行为准则

入园后,吃饭、睡觉、同伴交往、游戏等一日生活各项活动,老师会帮助孩子建立一日常规,明确行为要求,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自我约束意识;而在家中熟悉的环境里,少了集体生活的秩序感,取而代之的是家长的溺爱纵容,孩子的常规意识必然大打折扣。

老师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都租禅是积极正面的形象,在要求孩子要做好某事前,老师会以身示范,做好表率;而父母在家中对孩子提要求时会不自觉地采用“双标”——只要求孩子要做到,自己却不以身作则,结果自然难以使孩子心悦诚服地遵守规则。

那么,当孩子总是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小编有妙招哦~

1

审视自己的教育态度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的权威会被老师替代一部分,家长首先要保持理智,正视这种行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吃老师的“醋”。在这个阶段,面对孩子的执拗和反抗,家长要避免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迫使孩子服从,这样只会引起孩子更为强烈的反抗;也不能过于娇惯孩子,盲目顺从孩子的要求,否则,可能会助长他们自私、任性的不良品性。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以身作则、因势利导,并对好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引导孩子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

听老师的话甚至崇拜老师对于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有利的,但是当孩子对老师的话盲目服从或是理解有偏差时,家长应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帮他们理解老师的真正意图。

比如上文的案例中,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老师不让大家剩饭菜是为了培养他们不浪费的好习惯,但如果真的吃饱了,可以告诉老师确实吃不下了,下次少盛一点。脊型如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理解老师的指令,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3

不做“指挥式”家长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曾提出了一个“自我状态”的观点:人有不同的自我状态,分别是父母自我状态、成年自我状态以及儿童自我状态。在父母状态里,人们通常喜欢管理、指挥、纠正别人;在成人状态里,大家会平等沟通、互相合作;儿童状态一般是孩子们所属的状态,处在这个状态时,人会比较情绪化,容易随着心情起伏而大哭、大笑或任性发脾气。

如果你常感到孩子不听话,喜欢和你顶嘴、发脾气,那么很可能是你的“父母自我状态”过强,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而在幼儿园里,孩子通常更倾向于“成人状态”,他们会因为受到了老师公正平等的对待樱启而自觉维护和遵守共同的规则。因此,不论你的孩子多么年幼,请多给孩子一些“成人式”的尊重,拒绝成为指挥、命令型的家长。

同样是教育孩子,为什么老师一句话顶家长十句?

对于家里的熊孩子来说,谁说话最管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是,答案槐唯只有一个:学校里的老师。

孩子放假在家,父母的话,选择性的听一听,多数是左耳进右耳出;而入园之后呢,又变成了那个又守规矩、又听话的乖宝宝...

这让许多家长感到十分迷茫:同样是教育孩子,为什么老师的话比家长的话管用这么多呢?

老师给孩子树了明确的规矩

而绝大部分家庭中是没有明确的规矩的,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比较散漫,对于父母的话也不愿意遵守。

老师给孩子兑现了明确的奖惩

光有规矩远远是不够的,因为仅仅写在纸上的规矩都是空话,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叫规森明游矩。

1.在学校里,规矩的实施就是奖惩

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小红花。

表现得好,除了累积更多小红花,还能升级变成大红花,这些红花不仅奖励给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让你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孩子们心中会有这样的认知:表现好可以拿到奖状,可以领到奖品,可以让小朋友们羡慕,老师不会轻易许诺,但只要许诺就一定会兑现。

可反观很多父母呢?很多时候都是轻易许诺、从不兑现。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

其一,很多许诺是不应该的,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须的,不应该许诺给奖励。

其二,随便许诺后却不兑现,一点点消磨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和尊重。

日积月累后,你再说什么话,孩子都不会相信了。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到:不轻易许诺,但许诺之后,一定要做到。

2.除了奖励,兑现惩罚同样重要

在学校里,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错,老师会及时对照规矩给出惩罚。比如:不遵守规则会被老师批评教育。

反观父母对孩子,很多规矩下的惩罚措施都是摆设。

孩子没按照求做,哭闹耍赖,只要闹腾得厉害一点,大多数家长都会心软屈服。别说惩罚了,反倒变成孩子变相要挟父母了。

长此以往,父母口中所谓的规矩,对孩子一点用都没有,逢人还抱怨:我们给孩子立规矩了呀,可就是不管用啊。试问,这样立下的规矩,怎么可能管用呢?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1.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老师会身先士卒:

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老师就会提前先到;

要求学生不能上课随便讲话,老师也有自己的原则,上课不能接打电话;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则会加班加点,按时批改完作业和试卷,及时反馈给学生;

2.而反观很多父母,却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只此销要求孩子如何,却从不要求自己。

要求孩子不玩游戏不玩手机,自己却整天拿着手机不放;

要求孩子不看电视,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在客厅里看电视,还开怀大笑;

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求进步,自己却对工作毫不上心、天天混日子......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至少是以身作则的示范。所以老师批评学生时,孩子愿意听,因为老师本身就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

而家长没有给孩子树榜样,反倒是反面典型,孩子有足够的心理优势反驳你:你自己都做不到,还来要求我?因此,要想孩子听话,家长一定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