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燕日记有感
读马肢局燕日记有感1
在寒假中,我读了一本非常感人的书,它就是《马燕日记》。
这本书主要讲了乡村孩子马燕从20xx年9月2日到20xx年5月17日的每天生活。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了城里孩子与村里孩子的生活差距。马燕家到学校的路程非常的长,有时可能还会碰到“黑钱”的人。假如是我的话,每天就会问父母要2元钱坐拖拉机去学+回来。可是马燕不是这样的,她知道,这每1分钱都是爸爸妈妈苦来的的血汗钱,她花一分钱就是等于花爸爸妈妈的一份血汗。。不像城市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随便一挥手就是一两百块钱。有一次,马燕为了买一支新的圆珠笔,节历姿让省了两个多月的零花钱。不仅这样,马燕还非常能吃苦,有时还帮妈妈照看两个弟弟还帮妈妈做农活。再看看我们,一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服和床单都是妈妈洗,搞得我们这些孩子都生活不能自理。有一次,妈妈看我什么都不干,只坐在那里看电视玩电脑,所以非常生气,决定让我初中时自己一个人住校。可现在,有人问妈妈初中时我住不住校,妈妈就说不做,因为舍不得我。
所以,我提议,多让我们这些孩子体验一下生活,让孩子 坐一天的爸爸或者妈妈。给孩子一些钱,比如300元,早上叠被子,买菜,用这300元来买,感受一下生活。站在父母的角度,我还想说,不能太对孩子溺爱,现在还小,你帮孩子做一些事情,可孩子大了,你能帮他们做一生的事情吗?
读马燕日记有感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每当我们读完一本好书,就像是掌握了生活的方向盘。最近,我也在读一本好书,名叫《马燕日记》。
故事主要讲的是:在贫困的西海固,住着贫穷的马燕一家,女儿马燕因为家境贫困,三年级时就辍了学,但她并没有放弃,在家里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弟弟、妈妈,支撑着整个家庭。她妈妈被感动了,用了自己最后一点心血来供他们上学,最终,他们考取了名校。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得人就数主人公马燕了。她虽然辍了学,但她强烈的求学欲望深深的打动了我和所有读者的心,她在别人玩耍的时候,在家里自学;在别人讨论奥语奥数等题目时,坐在一怕旁默默的听着;在同学发言时,静静的倾听;在老师讲课时,全神贯注的听课。而我们呢,个个家庭富裕,整天就闹着玩电脑、看电视、打游戏,一点也不顾学习,而且有时侯还会在上课时小声嘀咕,做小动作,真是要多多向马燕学习呀!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一次,马燕放学了,准备走回家。但是学校离家太远,就花了一元钱,坐了车。回家后,妈妈听说女儿坐了车,于是就说:“以后不能坐车,要知道这钱是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啊!”马燕听了,也十分后悔,觉得当初不该花,因为这钱让妈妈费了很多心血。我们呢,成天要买游戏机,浪费钱,而马燕却连一元钱都很珍惜。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学习的环境,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父母的心血。
读马燕日记有感3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叫《马燕日记》的书,读完这本书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我觉得册卜马燕有一颗难得可贵的孝心,在写这篇日记时的马燕只是一个小学生,她都懂得要孝敬父母,而我们呢?
马燕生活在宁夏自治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破破烂烂的,简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两加起来年收入只有四百元,马燕一年到头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以山芋为主,要是能吃一顿好一点的食物,那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家里生活用的水都要到很远的山沟去里挑。马燕家的生活有多么艰苦,大家可想而知。马燕就连七元的学费有时都不能按时交齐。在XX年9月8日几天之后,马燕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下午我和同学出去买东西,他们几个人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一会儿吃这个,一会儿吃那个的,我眼看着没法儿,因为就连泡糖也要一毛钱。妈妈为了让我上学,连自己的病都不看了。我们上学一花就是七八块钱,这钱一定是靠着汗水,努力挣来的。我还能乱花钱吗?”那里的交通并不发达,只有自行车,马车,拖拉机是他们的出行工具,其他什么都没有了。马燕每天上学都要徒步走四五个小时像黄山,紫金山那样的山路,又窄又长,坑坑洼洼的。要是天一下雨,那有该多危险啊!更让我吃惊的是,马燕他们的玩具也就是废弃的汽车轮胎之类的没用的东西。废弃轮胎是唯一好玩的一样玩具,他们每天把它滚来滚去,玩得非常开心。
再想想我,每天好吃好喝,穿着整洁好看的衣服,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爸爸妈妈的收入比她的家庭高出了许多,我的要求和愿望也都能实现。而且有的学生家就在学校的附近,只要走几步的路就到了。哪怕家离学校远些的学生,家长也会骑车送我们到学校,不会让我们自己走到学校。还有一些家庭有汽车,孩子也都用汽车来接送,这对于马燕来说更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供我们读书学习,而我却还嫌太苦了,跟马燕比起来差的真是太多了。站在她的面前,感觉我实在是太渺小了,马燕实在是太伟大了!
读完这本书,我想像马燕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同情,更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让我们懂得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读马燕日记有感4
暑假里,我一本《岳飞传》还没有看完,妈妈又推荐了我一本书,书名叫《马燕日记》。还没有打开,光看名字,我就感到好奇,什么样精彩的日记,也能出书?可是,看了书里面的内容以后,我的心情既难过又沉重。
主人公马燕出生在宁夏西海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她家里非常贫穷,甚至吃不饱肚子。贫穷的生活条件逼得热爱学习的她差点辍学, 偶然的一次机会中,她记录生活与学习的日记被一个法国记者看到,她幸运地得到了大家的资助与鼓励,还出版了这本日记。
看了她的几篇日记,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们国家竟然有那么穷的地方。吃水要靠着几里外的水井取水,下雪了还要挖地井储存雪水,一年中很少吃肉,农民一年的收入只有我们这边“白领”一个月的工资多。20xx年马燕上小学五年级,那时虽然我还没有出生,可是我从妈妈口里已经了解到,20xx年我们的日子很富裕,吃好喝好穿好住好,而马燕日记里她的生活却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她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早上从来不吃饭,中午没有钱买菜,只吃一碗黄米饭,晚上吃一个妈妈蒸的馒头。有时候弟弟没有吃,她还要掰半个分给弟弟。”这是什么生活!我想都不敢想。我妈妈告诉我,我一生下来就喝进口奶粉。和马燕的生活相比,我真是幸福极了。
读了她的日记,我发现,马燕很爱她的家人,特别是她的妈妈。日记里清楚的描写了她的妈妈是一个能干,坚强的家庭妇女。为了她们姐弟三个能上学,身体有病还出去挣钱。马燕很了解妈妈对她们的希望,也明白妈妈为了她们吃了很多苦,她很心疼他的妈妈。和马燕相比,我感到很惭愧。天下的妈妈为了孩子都一样辛苦,我妈妈也是。为了我和我姐姐上学,她放弃自己喜欢的职业,专门照顾我和姐姐的饮食起居,我还经常不懂事的和姐姐吵闹惹她生气,不听她的话,真是不应该。
日记里,最让我敬佩的就是马燕锲而不舍的求学的精神。她上小学要走那么远的路,连一块钱的车都舍不得坐,一年中几乎都是步行,路上还会碰到坏人(书里指抢他们钱和馒头的人),上中学的时候走路更远,可她不在乎,她爱学习,上进心很强,考不到第一名会哭。看到这几篇,我想到我自己学习情况,每次考试几乎没有得过第一名,虽然我心里也难过,不过,只一会儿就好了。
后来她因为日记被法国记者看到,得到了各地爱心人的资助,生活和学习环境越来越来好。她的日记引起了我们国家教育部门对西北山区贫困儿童教育的`重视,她还接受了中央台的采访,甚至成了小名人。可是,好学朴实的马燕并没有为此骄傲,她更加发奋的学习,她想用优秀的成绩来报答那些资助过她的好心人,用自己努力学习赚来的钱帮助更多跟自己一样渴望学习的贫困儿童。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马燕既是一个幸运的人,又是一个知恩回报的人。她身上有许多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更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与生活。
读马燕日记有感5
前段时间,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课外阅读书《马燕日记》。
我让妈妈购买了这本书,开始我翻看了几页,发现日记写得零零碎碎,而且还有好多地方语言在里面,我不理解它的意思,我就和妈妈说:“不看了,一点意思都没有。妈妈接过书摆放在床头柜上,她每天在临睡觉前看上几页。突然有天晚上,妈妈红着眼眶严肃地对我说:“现在我要求你一定要把这本书看完,并且和我一起看。我说:“有那么好看吗?都把你感动的热泪盈眶。妈妈说马燕的童年生活让她深有同感,妈妈的童年虽然贫穷但至少能吃饱肚子,却没有足够的钱能够让她上大学,这是她一生中感到最难过和遗憾的事。在妈妈强烈要求下,我和她一起看了《马燕日记》。
文章中有几篇日记写得很让人感动。一?篇是马燕因缴不起学费而面临着缀学时她无比伤心,当她在得到好心人的资助又重返课堂时她无比喜悦,两种心情对比的描写让我看得潸然泪下。另一??篇?就是马燕经常吃不饱肚子,即使有饭,却没有下饭的菜。跟别人借菜又借不到。当时她没有埋怨贫穷的生活,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要出人头地。
还有一篇就是马燕对妈妈又怜又爱的描写。她为帮不上妈妈出力而感到自责,为妈妈能让她和弟弟们有学上带病出远门打工赚取辛苦钱而感到心疼。家庭的贫穷和妈妈的期盼成了马燕强有力的学习动力,也造就了马燕坚韧不拔的性格。
马燕的生活是贫穷的,但她的精神是富有的,她活泼、乐观向上,有爱心也有孝心。马燕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和她相比我们生活得太舒适了,我们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中,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中,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读马燕日记有感6
《马燕日记》这是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400字。当我准备读这本书时,看见封面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是太多太多的偶然,还是永不放弃的梦想终将成真?”我想这是作者给我们读者的题目,要我们从这本书中找答案。现在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西部山区女学生的日常生活,她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对妈妈不让她上学的痛苦,以及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读后感《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400字》。从中你可以读到边地生活的极端痛苦,更能读到困苦环境中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马燕对亲友的关爱,对命运的不屈精神,对教育和社会进步的渴望。 《马燕日记》让我更加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现在我们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我们生活得还马燕及她的同学生活得好,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马燕每天上学走三四个小时,我们呢?半小时不到!她每天吃馒头,我们呢?山珍海味! 现在我们有吃的,有喝的,有学的,有穿的,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读马燕日记有感7
“妈妈,如果我上不了学,我的眼泪一辈子也流不干!”马燕在《马燕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不知道马燕在写这句话时有没有流泪,但我在看到这句话时真真切切地被震撼了,一股说不清是感动还是心酸的情绪席卷了我的全身。
马燕,生活在宁夏西海固,这里土地荒芜,是一个思想落后、生活贫困的地方,是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这地方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我认识马燕,是在《马燕日记》里。马燕用稚嫩的肩膀承受着生活贫困的压力,把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都写到了日记里。她的日记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比喻,但足够感动每一位读者;她的日记里没有生动的故事,没有形象的人物,却让人感到无比真切。
看到这一篇篇沉重的日记,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幸福。生活上,马燕连一顿多余的面饭都吃不上,为了买一支钢笔,竟需要积攒两个学期的零花钱,我真想不到在我生活的世界里竟还有这样的事。想想我自己,在家里挑三拣四,这个太淡了,那个太咸了,这个不好吃,那个太难吃,不管有没有营养,不管会不会让烧菜的人难堪。我专挑自己喜欢的吃,没有喜欢的,就生着闷气不吃饭。学习上,马燕在短短的小学五年时光里,两度辍学。她极度渴望求学却踏不进学校的门,她渴望知识却眼睁睁与知识擦肩而过。我呢,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却不知道珍惜,甚至有过讨厌上学的念头。马燕写信、写日记,请求妈妈让她上学。还说自己上不了学,眼泪一辈子也流不干,而我呢,却差点留下家书离家出走……如此一想一比,泪,悄然溢出眼眶。
马燕是好样的,她是如此坚定、顽强,决心要取得成功,不达目的不罢休。《马燕日记》是好样的,书中的字里行间处处充盈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充满着顽强的奋斗精神。马燕用执着用勤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马燕日记》以震撼人的力量享誉中外,成为畅销十年不衰的书。读着《马燕日记》,我心潮澎湃,这个宁夏小姑娘,给了我太多的激励。她的坚强,她的勇敢,她的好胜,在我的心头回荡。
如饥似渴地读完了《马燕日记》,正是晚霞满天之时。窗外,翠湖水半江瑟瑟半江红,窗外,仙华山被火烧云燃成了金色的了。几只小鸟掠过,留下了一地清脆的鸟叫。看看封面上那马燕挂满汗珠的微笑的脸,我也不禁笑了。雁过留声,水过无痕,愿每个人都能真切感受马燕精神,拥有马燕精神!
马燕日记
我也在找呢!只找到一篇报道:如果你找到书,也告诉我,谢谢!
马燕日记》从法国漂回故乡 法国中学生感动落泪
马燕的故事 法国中学生看哭了
宁夏同心县是全国著名的发菜集散地,当地收购价为每斤70元左右,同心县的孩子7岁就开始跟着大人上山“捡”菜。马燕是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的一个普通女孩,在张家树村,还没有一个女孩子上过初中。但是一封信和三本日记改变了这一切。
马燕从小学四年级坚持写日记,将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都写到了日记中,到小学毕业时已经攒了六本,其中三本还被粗心的父亲卷烟抽了。在她考上初中但妈妈要她退学时,她给不识字的妈妈写了一封“我要上学”的信。命运的转折发生了,法国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到村子里采访时,白菊花把女儿的信和日记塞给了这个外国人。
2002年,随着韩石的长篇报道在法国刊出并轰动一时,《马燕日记——一个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法国出版,迅速成为影响巨大的畅销书,曾一度冲上亚马逊法文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
“当我读完马燕的故事后,好几个同学都哭了。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我们应当怎么做来帮助她?”巴黎一位中学老师说。“我觉得她很勇敢,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认识到,他们能去上学有多么幸运。”一位14岁的法国中学生说散巧裂。 韩石(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
对我来说,这是个幸运的意外。我和摄影师王征来到宁夏这个地方拍摄,一个叫白菊花的妇女来找我,给了我三本她女儿的日记和她女儿写给她的一封信。我把这本日记带回北京,读过以后就再次返回了这个村子,并且把这些日记发表在我们的报纸上,到第四天的时候法国有一家出版社想要给这个女孩捐款。于是我第三次来到宁夏,我们用捐款帮助了一些女孩子,并且和马燕谈了出书的事。
我们没有想到马燕日记会获得这样大的反响,马燕还被评为2002年法国出版业的年度少年。一直以来,我都用漂流瓶来比喻马燕的故事,一个绝望中的举动改变了她的命运。
在法国,我们甚至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来帮助这些孩子,这本书在日本、荷兰等国家也已经出了译本,现在它终于有了中文版,回到了故事发生的地区,面对它应该面对的读者。
马燕:
这些日记是我四年级时老师留的作业,我的作文在全班是最好的。 我记得我爸爸妈妈去很远的地方捡发菜,二十多天,挣了七十多元,可我和大弟读书的学费一学期就要200元。我要读书,不想再过爸爸妈妈那样面朝地、背朝天却吃不饱的日子,所以我的成绩一直是第一
白菊花:
我看到电视里共青团下乡帮助贫冲闭困的孩子上学,我就想如果也能到我们村子就好了,我看到他(韩石)的时候就想也许他能够帮助我的女儿。在马燕三年级的时候,我让她退学了,因为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女孩子上中学,她问我为什么,我说等你成了家,知道父母的难处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了。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我让她弟弟给我念了一下,我知道她要上学,我想是应该上学的,我到城里打工的时候连男女厕所都分不清,她上了学就可以学习个理发裁剪什么的了。 马燕的日记
我想读书
2000年5月2日
这回我们放了一周假,妈妈对我说,“孩子,妈妈想对你说一件事。”我就说,妈妈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吧!别憋在心里,憋在心里会难受的。妈妈说,你这怕是最后一次上学了。我就睁大眼睛望着妈妈,您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妈妈接着说,你们姐弟三个上学,你爸爸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是辜(顾)不过来的啊!妈妈你这么一说,看来我是必须回家了。妈妈说是啊!那我俩(两)个弟弟呢?妈妈就说你俩(两)个弟弟还必须念书。我就问妈妈为什么男孩儿能念书,女孩儿就不能念书呢?妈妈就说你还小,不懂这些。
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公(供)养弟弟上学。
2001年10月30日
今天,天气好冷啊!我和弟弟又没有馒头了,正午同学们都在打着吃饭,只有我和弟弟站在那里,上牙嚼着下牙,下牙嚼着上牙。弟弟看见我流着眼泪,就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对我说:姐,你在这儿等着,我去借票买饭。我知道弟弟的心情比我还糟糕,他这是为了安慰我,让我不要为他着想。宽敬我进了宿舍,坐在床上,眼睁睁地看着他走。叔叔阿姨,你们知道我望的是什么吗?是那碗黄米饭。我等了好久,弟弟才来,说姐没饭了,就转身走了。我望着弟弟那远离的背影,眼泪不由地望(往)下流。叔叔阿姨,你们不知有过挨饿的这种滋味没有,我已经受过了这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我在想,到什么时候上学,我才能不挨饿呢? 马燕在北京(一) 一块五: 她一周的零花钱
时间:9月19日下午2点
地点:友谊宾馆
行踪:信报记者专访
9月19日下午两点,记者赶到友谊宾馆时,正好碰上外出归来的马燕母女。马燕文静地跟在母亲身后,一手拎着一兜苹果,一手拎着几个盒子,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位记者送给马燕的复读机和口语磁带。
这是马燕第四次来北京,旅途疲劳使母女俩看上去略有点憔悴。记者和她们聊了两个多小时。马燕看来对接受采访已经很有经验,说起话来有条不紊,说完一段后总是习惯性地加上一句:“对,就是这个样子!”她母亲则在一旁补充着细节。
谈话得知,《马燕日记》出版后,马燕的稿酬暂由韩石代为管理,等马燕18岁后再转交给她。现在,韩石每月给马燕寄去500元生活费,家中若有其他开支,韩石也会寄钱过来。现在马燕家里买了彩电和摩托车,马燕说“我妈妈会笑了!”
韩石利用欧洲寄来的捐款建立了一个基金会,马燕也捐出了她三分之二的稿酬,用来资助预旺乡的孩子们。资助的标准是高中每学期700元,初中每学期500元,小学每学期200元,到目前为止,这笔钱已经使63个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园,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马燕的故事也使当地的家长重新考虑孩子的出路,学校里女生的比例大大增加。去年预旺中学只有137个女生,今年已达到400个。“学校的前五名全是女生。”马燕自豪地说。
记者:你现在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马燕:语文全校第一,英语也不错,综合成绩排在全校前十几名。(马燕说他们学校的前60名一般都能考上高中)
记者:你成了家乡的“名人”之后,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听说有人很崇拜你。
马燕:没什么变化,老师对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要求严格。去年来北京的时候,英语老师给我上过两节课,此外也没有给我开过小灶。崇拜的事我没听说过,只不过偶尔开开玩笑,比方说课堂上老师提问我多一点,有人就会说“马燕,老师对你太偏心了”。
记者:学校的伙食怎么样?
马燕:伙食跟以前一样,主食是米饭(荞麦米)。周一到周四大家都吃自己带的咸菜,一般到周五就吃完了,星期六只有吃买的菜(炒土豆),排好长好长的队,经常排到一半就没有了。我带的是韭菜,比较咸,能吃得久一点,所以这个学期还没买过菜。伙食费是和学费是一起算的。
记者:你现在每月的零用钱是多少?手头宽裕了,有没有想过买点什么好东西?
马燕:一周一块五,一个月五六块钱,平时最大的开支是买本子。不过开学到今天,我已经花了92元,主要是买了双鞋,买了一身衣服(马燕上学、到北京来穿的就是这身,她只有两件新衣服,另一件是夏天穿的)。如果我买一点很小的零食,同学们就会说:看马燕有钱了,买了很多好吃的!我不想让他们这样说。
记者:你觉得什么才是你理想中的生活呢?
马燕:那个时候,我家几乎没有吃的,早晨(中午)一点钟才能吃顿土豆,晚上八点多才能吃顿米饭或馍馍。妈妈做的馍馍粥,我们姐弟三个分了,都要抢最多的那份,肚子总是感觉特别饿。那时候想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现在我想只要我们能过一种普通平淡的生活,就很幸福了。 马燕在北京(二)
马燕: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时间:9月20日下午2点
地点: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行踪:《马燕日记》中文版首发会 《马燕日记》首发会的名字叫做“热爱上学的孩子”,身穿一套黑色小西服和白衬衫的马燕在众多记者照相机摄影机的包围中毫不怯场,显得落落大方,她熟练地给读者签名,得体地回答各种问题,用她自己的话说,上半年净在北京呆着了。她的妈妈白菊花穿着红毛衣戴着白帽子坐在一边。她们的脸上带着红晕,始终微笑着。
在包围马燕的记者中有不少是美国和法国的记者,他们似乎对《法国解放报》的记者韩石更加感兴趣,他们的出现时时提示着这本中国宁夏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农村女孩的日记的国际背景。
新书首发会上,一个孩子问马燕在辍学的时候干了什么,她说,我把我家的小羊羔喂大喂肥了。马燕还回忆起一个和她一起长大的女孩,她在14岁的时候辍学了,15岁结了婚,16岁的时候已经成了母亲。“我最后一次看见她是在乡里的集上,我很可怜她,那么小就有了孩子。所以我非常感谢韩叔叔他们,非常感谢。”这个16岁的女孩在说这些的时候忍不住哭了,她说:“结婚实在太可怕了。”
马燕的母亲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女儿的新书首发会,第一次是法文版的发布会,那也是她第一次来到北京。“法文版我家里有一本,但我看不懂,中国字我也看不懂,我不知道我女儿在书里写了什么。”她告诉记者,这本日记是马燕在五年级的时候凭记忆写的,因为四年级的那一本早已被她爸爸卷烟抽没了。
发布会的主办者请来了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几名高一学生和老师,马燕在送给他们的书上签了名,还留了地址。记者问一个女孩看马燕的书有什么感觉,她想了想说,我觉得我比她幸运多了。记者看了一下马燕的签名,上面写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刘易/潘莹)
马燕日记: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主要内容
“我想读书”
这回我们放了一周假,妈妈对我说:“孩子,妈妈想对你说一件事。”我就说妈妈有什么事就说出来吧!别憋在心里,憋在心里会难受的。妈妈说你怕是最后一次上学了。我就睁大眼睛望着妈妈,您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现在没有知识是不行的,老农种田还都要知识,没有知识种下的粮食是不有收获的。妈妈接着说:“你们要姐弟三个上学,你爸爸一个在外地打工辜(顾)不了过的啊!”妈妈你这么一说,看来我是必须回家了。妈妈说是啊!那我俩(两)弟弟呢?妈妈说你俩(两)个弟弟还必须念书,我就问妈妈为什么男孩儿能念书,女孩儿就不能念书呢?妈妈说你还小不懂这些,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公(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校里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可是我家没钱。
我想读书。妈妈,我不想回家。我想我一直待在校园里那该多好啊!
五年级学生 马燕
2000年5月2日
以下摘自马燕在小学五年级第一个学期时写的部分日记,时间为2000年9月2日至12月28日,也即马燕的母亲在2001年5月交给韩石的日记原文。
9月12日 星期二
今天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出去买东西。她们几个都是有钱的孩子,她们一会儿吃这个,一会儿吃那个,我眼看着没法买东西。一块泡泡糖都要一角钱,你说我能买得起吗?
我就从这件事上才知道,妈妈为了让我上学,连自己的病也不看了,我们一花就是几十块,还每次赶集时给我们钱。这钱是那(哪)里来的?一定是靠着下苦和汗水争(挣)来的。
爸爸和妈妈为了我们的学业,可以牺牲一切。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要考上大学,找上工作,让爸爸和妈妈过上辛(幸)福的生活。
9月13日 星期三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吃饭的时候,我和我弟弟去找妈妈。我俩到妈妈跟前的时候,妈妈正在看病,我把我俩个的洗头膏给妈妈拿回去。我俩回校去做作业。可是妈妈不让我俩走,说是她把病看完了,给我俩买点吃的。我们三个人一起到市场上吃东西,妈妈没吃,我和弟弟在吃,我看到妈妈又口渴又饿。
我想妈妈为了我们的肚子和学业,可以矮(挨)饿,我一定要争气,考上大学,找上工作,让妈妈吃饱肚子。
9月22日 星期五
今天下午放学回来。饭吃了,妈妈就喊我俩去山坡上转麦�指把山上的荞麦运到家里�。我实在是走不动。可是妈妈又说非去不可。妈妈把那么多的瞧(荞)麦拔了,我们连转也誉差不转,那怎么行呢?妈妈还是为了我们的吃穿才这样做的。不然她连瞧(荞)麦也不拔,还是砖(装)着呢?妈妈喊我俩,也有喊的原因。因为她把那么多的瞧(荞)麦拔了,我们做一点也是应该的。不然怎么对的(得)住妈颂贺妈的劳动呢!妈妈这样做,还是为了我们以后的辛(幸)福生活。在(再)不要像她们这一辈子,苦了又苦,才有点吃的。吃没了,在(再)受苦。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能过上好生活,在(再)不要像她们。
10月29日 星期日
今天早晨,天气很冷,我想到奶奶家去转转。我在奶奶家呆了一会儿。回来,妈妈就骂我,为什么不自决(觉),连自己的菜都不装,等着叫谁去服私(侍)你。你一回一回这个馒头是从那(哪)里来的,你想过没有。给你俩蒸馒头,我们家连多余的一顿面饭都吃不上,你知道不知道我们家里jīng jì(经济)困难。我的病这么大,你还要等我服私(侍)你,你太不自决(觉)了。你念书,有(又)没给我念书。她狠狠的(地)骂了我一顿。当时我有一点儿生气,别人家的孩子坐着车,往下走(去山下),我们姐弟俩一回一回地走着往下走。可我又想了想,我们家里的jīng jì(经济)确实有困难,如果不是妈妈,我怕一辈子也回不了学校。妈妈不为自己的生命着想,把我们姐弟几个工(供)养着上学去。将来给祖国做一点贡献,也给自己干一反(番)事业,在(再)不要让别人瞧不起我们一家。
11月15日 星期三
今天下午,下着大雪。第一节课,数学老师从教室外进来说:今天下午我们期中考试。我的心一下子跳了起来。数学老师把卷子发下来。我看着很好做。老师说,我念你们做。我做着做着,就不会做了。填空的几道题没做,简便运算,文字题的一道题,应用题的3道题,都不会做,都糊理(里)糊涂地做上了。下课了,我就问同学,问谁的都和我不一样。妈妈,你对我这次的希望消失了。以后我在(再)给你取个很好的希望,妈妈您看行吗?妈妈,我以后一定给你取个很好庆樱皮的成绩回来。
11月28日 星期二
爸爸、妈妈对不起。为什么一开始就说对不起呢!因为今天下午,也就是下午的第一节课,写字。上课铃响了,我们的班主任也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从校院外面进来,说:“你们把写(的)字收下去”,我们就收下去。老师战(站)在讲台上说:上一周,我们其(期)中测验了一下,(个)别的同还还可以,大多数同学差的很呢!住校生,你一周以来就拿一包馒头和半袋米。你能对得起谁,连馒头和米都(对)不起。还有跑校生。老师一提我的成绩。我这高贵(的)头就抬不起了。考试成绩还没得到第二名,你们说我这头能抬的起吗?是抬不起的。不果(过)我有信心。到其(期)末考试,我一定能拿到很好的成绩,来见爸爸、妈妈。
12月1日 星期五
今天下午放学了,天气非常冷,我们俩就拿上行利(李),走集上去。我俩到集上的时候,我们那没有来车。我们俩又找了一会儿,我看见,我们那儿来了一个车,我俩就坐在车上。我想坐车好坐,下车可难下啊!因为车司机要钱。今天我们家的大人没有来,我们俩没钱,所以下车难下。我还没想吧!妈妈就到我俩身边,说,哎哟,你俩冬(冻)死了。我一转身是妈妈,我心里就非常高兴。妈妈坐在车上,这个车就起身了。车走在路上,风非常的大,冻的(得)我脸通红。妈妈就把手放在我的脸上,我的脸一下子就非常热。我想母亲对我的照顾是无微不至。我可又想了我的成绩,回去妈妈问我,我怎么能面对呢!
12月5日 星期二
今天下午是音乐课,也就是最后一节课。上课铃响了,音乐老师推开教室门,走上讲台,说:你们复习,下一周我们考试。同学们都在紧张的复习,我的魂像掉了一样,一提考试,我就想哭,为什么要哭呢?因为我其(期)中考数学和语文都没有答(达)到第一名上。我回去告诉爸爸和妈妈。爸爸没有说什么就出(去)了,妈妈就说,你就这么学吧!看能对的(得)起谁,你连你一周拿的馒头都对不住,还能对得了谁。我想爸爸虽然没说出口,但是我想:爸爸比妈妈还有(要)生气。所以我这次考音乐,我一定要取个很好的成绩,去给爸爸和妈妈看。
12月9日 星期六
今天晚上,我们起来比栽(闭斋)的时候,我就把脸洗了,爸爸也把脸洗了,爸爸就坐在炕上念经。我就帮爸爸做饭。我烧锅,妈妈就挖了点面,活(和)面,做甜面条吃。妈妈就问爸爸吃什么,爸爸就谁(说),我和你们一样,也想吃点甜面条。妈妈就yao(舀)了点开水,开始活(和)面,做甜面条。妈妈一活(和)面,手就头(疼),不至(知)妈妈的右手出来个什么,疼的(得)妈妈做不熟。我想妈妈做不熟了,肯定叫我做。我去帮妈妈做,妈妈说不用,你先去做你的作业吧!作业做不上,明天去地挨打的。我就去做作业,实际我并没有坐(做),有人问你没做,你在干什么?我在看妈妈做饭,她的手那么的疼。一晚上起来,还要给你们做着比栽(闭斋),她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坚强的女人啊!她常常把自己的大病当作小病来治疗,把别人的病当作大病来治疗。在我的心里她是一个帮助别人为乐的一个人。她的品格在我的心里永远都是高尚的。
以下是马燕初一年级的部分日记。这一部分日记从2001年7月3日开始,与前面的日记间断了六个月。在间断期,马燕面临辍学。
2001年7月30日 星期一
今天下午我写日记的时候,找我的钢笔,写日记可是它不见了。我就问俩(两)个弟弟见了没有,他们说没有。我就在昨天写日记哪(那)儿找,也没有找着。这时,我就问母亲,你见了没有,母亲说她看我把笔、本子都放在坑(炕)上,她怕我丢掉,就放在抽屉里了。可是我怎么找也没找着,我的心都碎了。你们也许会笑,一支钢笔,没什么的,还会值得你去伤心吗?你们不知道这支钢笔的苦处,是我两学期积攒的令(零)花钱,没有花,就买了它。我看着别的同学每人都有两、三支,而我连一支都没有,我止不住买了一支,这支钢笔的苦处其是(实)就是我的苦处,母亲给我钱的原因是我没有馒头,一天到晚只吃两顿黄米饭,她给我钱就是让我买上几个馒头吃,我硬挨饿,把钱就积攒下来了,就买了它,为了这只钢笔,我活吃了多少苦,不过现在我还有一支,就是我们在过“六一”的时候,我是“三好学生”得了一支钢笔,可是那钢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学会了怎样是艰苦的生活,怎样是幸福的生活。每次看到它,我就像看到了母亲。她好像在鼓励我,你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到女中,可是我令母亲失望了,我真没用,在学校里过着连牛马都不如的生活,到如今连个女中都没有考上,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不果(过)我(有)这个信心,一定要成功,找一个理想的工作,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9月8日 星期六
今天下午放学,我的几个同学身上都带钱,她们出来的的早,都坐上车走了,只有我和弟弟在望(往)回走,走在路上,太阳火lala(辣辣)地照射着我,似乎要把我然(燃)烧起来,走得肚中饥渴,弟弟就问一个老大爷要了一个大西瓜,我俩就蹲在路边,就像人家赶出来的小狗一样,就那样的可怜。回到家中,一进大门,院子就白了,我就知道妈妈已不在家了,我爷爷从屋里出来,说,哎哟我的孙女回来了,你一定饿坏了吧!小弟就说木匣子里有西瓜,你俩先吃去吧!我就切了一个,和爷爷一起吃,我吃着吃着我就想了妈妈,不知妈妈怎样了,她还有病呢?适(拾)发菜的苦处,我亲自体验过了,实在太难熬了,何况妈妈有病在深(身)。我真不知道妈妈现在怎么样了,我何时才能不让妈妈在(再)去那个难熬的地方去啊!在(再)不要为我们事而累坏了身子,我真想让妈妈过一个好的日子,在(再)不要出去吃苦去了。希望这个愿望紧(尽)快实现。
9月12日 星期三
今天晚自习课上,英语老师走进教室,登上讲台,他问我们,你们想学好英语吗?同学们说:“想。”老师说:“如果你们想学好英语,那就每人出一元钱,卖(买)一个录音机,到晚自习上你们自己学习,好吗?”同学们说:“好!”老师说:“买录音机的钱有没有问题”,同学们说:“没有”,老师又问了一句,如果有的话,请举手,我举起了手,老师说“你家有困难”,我说:“yes”,因为他是我们的英语老师,所以要用英语对话。如果有困难就不交钱了。有的家族的确困难,连孩子的上学的书费钱都没有,这时,我就想起了我三年级的时候,没钱领书,妈妈和几个我认识的阿姨搭车去适(拾)了一会(发)菜,才给我把书领上,让我耽误了几个月,开始上学我什么都不知道,经过一两个月的努力,终于赶上来了。
11月25日 星期日
今天奶奶在我们家里过夜,我非常的高兴,于是就给奶奶铺背(被),放枕头。又给(跟)奶奶睡在一起,听妈妈讲山里的故事。一说太苦太累,又一说比在家里快乐。其是(实)妈妈并不快乐。她想让奶奶放下心,不要为她的病担心。奶奶已经70多岁了,耽(担)心是对身体不好的。妈妈说,那是在夏天的一天,天下着蒙蒙细雨,背(被)、衣服什么都湿了,饭没法做着吃,又在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上不能睡,只好站一夜。妈妈说到这里,奶奶的泪水不尽(禁)susu(簌簌)地流下来。妈妈看到这情景以后,又给奶奶说了些开心事。我知道山里根本就没有家里好,她这是在安慰奶奶,听到伤心的事,不要痛哭。
不知睡到晚上妈妈怎么了,腰疼的接不上气来,只是悄悄的在流泪,又不敢放声,因为奶奶已经休息了,她不想让奶奶受到惊吓,妈妈带着这样大的病,傍晚起来还要给妈妈做分zai(斋)的。我真为妈妈伤心,她这病是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为了我们,在潮湿冰冷的地面上休息了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妈妈的病治好,不要带着酸甜苦辣的心情和病痛去给妈妈做分zai(斋)的,希望这个小小愿望尽快实现,让妈妈jie出(结束)病痛。回复原来的样子,永远年轻、快乐。
未完的故事
在马燕家的小房子里,一张法国中学生的照片挂在显眼的位置,在照片背后,法国学生写道:“努力学习,法国的孩子和你在一起。”
这些孩子是最早在法国行动起来帮助马燕的人。《解放报》在2002年1月刊登报道以后,他们的老师爱玛·纽丽在班上读了这份报纸。“当我读完以后,”这个年轻的金色头发的女教师说道,“好几个同学都哭了。一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我们应当怎么做来帮助她?”学生们在学校里募捐,寄出了一百欧元(九百元人民币),希望帮助马燕和其他的中国孩子重新回到学校。
2002年10月,马燕的日记在法国出版以后,爱玛·纽丽老师让我到她的班里给学生们讲讲,募捐的钱都做了什么。在此之前,“为了宁夏孩子协会”一成立,爱玛·纽丽就参加了协会。一个秋天的早晨,我来到巴黎郊区一间很普通的中学,面对六十多个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都曾经捐过款。教室的墙上,挂着学生们这一年中制作的画板,上面是中国、中国的文化、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女孩的命运,等等。每个学生都能在巨大的中国地图上指出张家树村的位置。
在接下来我与他们的问答中,我终于明白,马燕的故事以及他们给予的帮助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他们这一次又捐了款。一个学生说,通过看电视,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幸的孩子,但是有了马燕,他从此能够把一个名字、一张面孔同一个具体的情况联系起来,并且清楚了不幸的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会谈结束的时候,两个女孩交给我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我们读到马燕的故事之前,并不喜欢上学。今天,我们才知道自己多么幸运,我们拥有这样的父母,他们有能力送我们上学。感谢您打开了我们的眼睛。”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