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张骞的句子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一首诗。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
根据张骞生平总结如下:夜郎自大,九死一生,足智多谋,审时度势,勇往直前,不辱使命,坚定信念,锲而不舍。
在诗中,“汉家男儿戍边关”描绘了张骞身为汉朝将领,守卫边疆、征战沙场的形象;“一剑封喉震天山”则表现了他在战斗中的果敢和决断,能够以一剑之力击败敌人,令天地为之震撼。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你知道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意义吗?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促进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配合了汉当时的战略安排。 加速了丝绸之路的开拓。 从此西域成为中国的传统势力。 加强了人民对外开拓的精神。
2、促进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配合了汉当时的战略安排。加速了丝绸之路的开拓。从此西域成为中国的传统势力。加强了人民对外开拓的精神。
3、长远意义 从先秦以来,中国一直处在中原这个较闭塞的地域。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第一次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加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政治、物资、科技等的交流。
4、由于张骞等人的沟通,汉朝同西域的往来此后十分频繁。汉使把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种子带回长安。西域各族从汉朝得到了丝织品和铁器,还学会了铸造铁器和凿井技术。
5、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确实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丰富了地理知识,扩大了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我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
清朝张骞的资料(生平)有重赏!
1、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2、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出生于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
3、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4、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5、张骞(?一公元前114),汉中成固(今陕西成固)人,西汉外交家、探险家、旅行家。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使西域的人。西汉前期,居住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南下侵扰掠夺。
...的四字词80个,名言警句(或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10句。
1、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临危受命,六出奇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巧借东风,火烧赤壁。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千里封冰,万里飘雪。 4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 5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6人们恨不得把一分扳成两半用。
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含有比喻修辞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含有比喻修辞的四字词语有:挥金如土、挥汗如雨、如鱼得水、如坐针毡、如狼似虎、光阴似箭等等。
《丝绸之路》最后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1、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2、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
3、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4、但使边关磐若石,丝绸古道漾箫笙。如今落雁尘埃远,不尽天山万古情。荒滩大漠鬼难行,鹏鸟欲飞终未能。但见巨龙呼啸过,丝霞万匹映天红。.朗朗神洲,祚传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敕勒张骞博望侯,中华古烁惠西欧。
5、扑朔迷离 举世闻名 多姿多彩 成千上万 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着世界的东方与西方,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诗句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全文: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一个个沙浪向前涌动着,像—只无形的巨手,将沙漠揭去了—层,又揭去一层。 在沙漠的北缘,可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流水潺潺,沿着沙漠蜿蜒西去,在小河两岸,随处可见柳树杨树挺拔苍翠,盘根错节,状若盘龙。美丽极了。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情怀,当你站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你会知道,那些情怀不若这沙漠中的一粒沙尘,风过,便再也踪影。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新疆也是我国第一大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又是世界第二大流动的沙漠。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单调的黄色,连一棵树木都没有,沙漠的广阔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疲倦,似乎永远走不出去似的。 我们后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这时,气温也上升到了45℃了。
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长年黄沙堆积,狂风呼啸,温度变化大,全年降雨少,一座座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在沙漠中。受风的影响,沙丘会时常移动,大风能把黄沙卷起有如巨浪翻滚。狂风过后,沙丘形成复杂多样的类型。
和田(于阗)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