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小学一年级端午节的手抄报)

语宇社区 经典句子 132 0

本文目录汇总:

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

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

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2、端午节包粽子。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3、端午节 采插艾叶、菖蒲。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将艾叶悬挂于门窗或墙上,便于应急时使用,后来逐渐形成插艾叶避邪的认识。

4、五彩丝线缠足腕。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5、赛龙舟。赛龙舟是龙图腾的产物,本是一种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祛病、保健、消灾、辟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成为了娱民的活动,屈原精神的出现又使其得以繁荣,后来经过历代人民的改造流传,就成了一项规则齐备的竞赛活动。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30字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1、端午节手抄报内容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2、端午节手抄报内容二

端午节的其他别称: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等

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三

端午伸个小懒腰,生活幸福有预兆;粽子来报到,香香甜甜身体好。

4、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四

端午节,祝福到,愿你事业像龙舟一样快进,家庭像香包一样温馨。

5、端午节手抄报内容五

端午的味道是浓浓的祝福,充满真诚。端午节到了,愿你端午快乐。

6、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六

采一片清香粽叶,包一颗香甜粽子,装入真情信息里:祝端午快乐。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如下: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吃粽子,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3、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4、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5、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关于一年级端午节的手抄报古诗词三十条

关于一年级端午节的手抄报古诗词【篇一】

1.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宋·黄公绍《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端午日赐衣》

4.细缠五色臂丝长。――舒�[小重山・端午]

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6.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7.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8.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9.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0.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11.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1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3.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小重山・端午]

14.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15.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张榘《念奴娇》

关于一年级端午节的手抄报古诗词【篇二】

16.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7.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18.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19.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20.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

2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22.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出处: 文森《九日》

23.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24.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5.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26.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7.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28.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29.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30.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端午节古诗词六年级手抄报

端午节古诗词六年级手抄报【篇一】

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萱草 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张孝祥《点绛唇》

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5.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6.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7.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8.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9.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10.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王迈《念奴娇》

1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3.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14.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15.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小重山·端午》

端午节古诗词六年级手抄报【篇二】

16.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17.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8.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19.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2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21.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22.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23.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24.莫唱*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5.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

26.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27.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小重山·端午》

28.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9.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30.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端午节古诗词手抄报四年级

端午节古诗词手抄报四年级(篇一)

1.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

4.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5.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6.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7.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出处: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9.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0.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11.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12.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3.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端午》

15.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端午节古诗词手抄报四年级(篇二)

16.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17.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8.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出处:赵蕃《端午三首》

19.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2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1.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22.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3.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2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25.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6.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27.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色彩沮。——刘禹锡《竞渡曲》

28.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29.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30.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小学一年级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小学一年级(篇一)

1.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2.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3.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5.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空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6.细缠五色臂丝长。――舒�[小重山・端午]

7.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8.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9.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10.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宋·胡仲弓《端午》

11.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1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1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1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15.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小学一年级(篇二)

16.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8.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19.细缠五*臂丝长。——舒?《小重山·端午》

20.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

21.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22.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23.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4.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2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2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28.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29.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0.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端午节手抄报小学内容 这两篇端午小知识很合适

1、端午手抄报内容素材一:端午之恶日传说。

民俗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端午节最早是作为恶日来过的,从唐代开始,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成佳节良辰来看待。据山东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介绍,一般认为,端午节的形成源于古代的避恶日。端午日与夏至日临近,这一时期,阳气最盛,各种蚊虫出现,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谐,对于这种阳气极盛的日子一般认为不吉利,恶疠病疫多泛滥,于是形成躲午(五)习俗,后来以讹传讹,遂成端午。

端午的很多节俗都是围绕祛邪避邪展开的,如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菖蒲叶子像剑,取祛邪之意),还有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祛五毒的肚兜,缝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达到祛邪、祛虫的目的。

据考证,龙舟竞渡最早也与祛邪有关,人们通过某种仪式把邪气放在龙舟上,开展竞渡,看谁送得快、送得远张勃说,端午最早因节令而形成节日,更多和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从魏晋时期,端午开始和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这给节日注入了文化内涵。由于人们对屈原高洁节操、伟大人格的认同,屈原与端午节之间产生了某种互动关系:端午节因屈原有了更为丰富的节日内涵,屈原则由于端午节而被人们不断地记起,不断地怀念。

2、端午手抄报内容素材二:端午节挂艾草习俗的由来。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