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汇总: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宰相为了得到国王的宝座,娶公主为妻,想方设法陷害国王,逼公主嫁给他。善良勇敢的年轻人阿拉丁知道后,和他的伙伴卡曼达一起冒险得到了神灯,帮助了国王和公主,惩罚了坏蛋。最后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扩展资料
在英国,阿拉丁的故事最初开始于1704–1714年;并于1788年由约翰·欧奇非搬上伦敦皇家剧院的舞台。阿拉丁的故事两百多年来一直是哑剧的热门主题。传统的阿拉丁哑剧是著名哑剧角色“团琪寡妇”(阿拉丁的母亲)的取材来源。
阿拉丁的哑剧版本的场景设定和剧情都尽量融入中国元素(虽然这个“中国”的场景是伦敦东区,而非中世纪的巴格达)。
山迪·威尔森的音乐剧〈阿拉丁〉是1979年以来著名的“阿拉丁哑剧”。自从1990年代早期以来,英国圣诞节的童话剧都深受迪士尼动画的影响——例如2007/2008年伯明翰版本的阿拉丁由约翰·巴罗曼主演,并套用了许多迪士尼动画〈阿拉丁〉和〈花木兰〉里的配乐。
1960年代宝莱坞发行了电影〈阿拉丁与辛巴达〉。这部电影并不严格忠于原著,片中两位英雄互相碰面并一同冒险。片中的神灯“精灵”是女性的,最后阿拉丁还娶了她,而不是娶了公主(公主因阿拉丁的缘故而成为会死的凡人)。
阿拉丁数度被改编成动画,包括〈阿拉丁和他的神奇神灯〉还有1939年制作的〈大力水手〉。
1962年华特迪士尼公司的意大利分公司发行了〈唐老鸭和阿拉丁的洞穴〉(Paperino e la grotta di Aladino),由奥斯瓦多·帕维瑟编剧、皮尔·劳伦佐绘制。片中的史高治·麦克老鸭带领唐老鸭和他的外甥杜儿、路儿和辉儿前往寻找阿拉丁的宝藏,后来遇见了中东版的米格鲁男孩。
史高治说阿拉丁是一个土匪,以神灯的传说掩饰他非法获得的不当利益。他们发现了阿拉丁的洞穴,洞口以巨石堵住,必须以各种版本的“芝麻开门”暗语开启。故事走到这里又牵扯到〈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了。
1966年,苏联电影〈阿拉丁的魔法神灯〉(Volshebnaia Lampa Aladdina)发行。
1982年,媒体家庭娱乐公司发行〈阿拉丁与神奇神灯〉(Aladdin and the Wonderful Lamp)。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拉丁
外国人在圣诞节有什么传统节目?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圣诞夜(silent Night / Christmas Eve),又称平安夜,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
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在大部分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圣诞夜传统上是摆设圣诞树的日子,但随着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提早开始进行,例如美国在感恩节后,不少圣诞树早在圣诞节前数星期已被摆设。
在英国,圣诞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传统教会的圣诞期在圣诞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主显节(显现日)庆祝时。
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是烧鲤鱼。
有个哑剧演员外八字 黑白屏 外国的 叫什么名字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者》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的女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者》和1927年的《大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49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被传为共产党人而被卷入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中。不满于美国的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受勋,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
英国有哪些舞蹈
英国在地理上可分为三大岛,其舞蹈大致可分为三类:
1.剑舞Scoord Dance—
三种舞蹈中以剑舞最为古老,其于罗马时代传入英国,是 一支男性舞,以简单的舞步和复杂的舞节组合而成,包含舞蹈与戏剧的成份。相当于一种哑剧,演员与舞者揉为一体,它在圣诞节及其他各种节庆时来跳,用以庆祝丰收或祈求平安,如同日历一样,剑舞也是不断地在换新改变中。在圣诞节和新年等各种节庆时,在各地表演,由男性担任,用以庆祝丰收或祈求平安,用基本的跑跳走步法,右手持剑,左手握邻人剑尖而成圆。
2.莫利斯舞Morris Dance—
莫利斯舞也是由男子来跳,生动活泼,本来也是 一种祈求降福的仪式舞蹈,包含许多宗教的成份。每年的农业节,按照传统跳法,以庆祝春天的来临驱走严冬送走鬼神,舞步大多都是走步或跑跳步,要求自然,不加修饰,具有历史意义。它可以说是剑舞的一个分支,因为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一组舞者循着固定的舞步,拿着棍棒节奏地敲击着 ,挥动着大手帕,变化各种图案,在小腿上系着铃子和鲜艳的丝带。
3.乡村舞Country Dance—
乡村舞的特色与前二者完全不同,在此之中男女共舞或成单圈或成行列方形或为双人舞,舞步简单而令人喜爱享受,但是当它从乡村传入城市后,则变得较复杂。它的主要舞步是轻跑步,有时称为走步,以足底着地而有轻微的跳动,有时由于音乐的关系,而加入迭步或扑克,舞时身体保持直立,而表现很高贵的模样,双手垂于两侧,很自然地随着动作而摆动,随着音乐的节奏,表现调情的动作。
阿拉丁神灯的传说?
故事概要
故事叙述一名贫穷的年轻混混,名叫阿拉丁。他住在中国,后来受一名来自马格里布的魔法师之邀(他冒充为阿拉丁的叔叔),前往一个设有陷阱的洞穴中拿取一个神奇的油灯。魔法师正要进一步利用阿拉丁的时候,阿拉丁发现他被困在洞穴里。
幸运的是,阿拉丁还留着魔法师借给他的一个魔戒指。阿拉丁绝望地摩擦双手,正巧擦到了戒指,迸发出一个精灵。这个精灵还带他返家,而阿拉丁则带回了油灯。
正当他母亲要清理油灯的时候,突然间油灯迸发出一个威力更强大的精灵,随时等待主人的使唤。
在精灵的帮助下,阿拉丁变得有钱有势,最后还娶了公主巴德罗巴朵尔(Badroulbadour)。精灵还为阿拉丁建造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甚至比皇帝的皇宫还要壮丽。
后来魔法师回到了中国,并且以诈术骗走了神灯。当时公主没留意到那盏特别的油灯,以“旧灯换新灯”交给了那个魔术师。
魔术师命令精灵把阿拉丁的宫殿搬到马格里布。还好阿拉丁还保有那个魔戒指,因此还有威力较小的精灵可供使唤。虽然戒指精灵无法直接破解神灯精灵的法力,但他还是能够将阿拉丁带往马格里布,帮助他救回妻子并击败了魔法师。
扩展资料:
故事来源与背景
19世纪的英国哑剧卡通〈新皇冠换旧皇冠〉(New Crowns for Old),取材自阿拉丁的故事。(饰演阿班那札的本杰明·迪斯雷利,他正在将代表印度王权的皇冠献给维多利亚女王,以换取旧有的皇冠)
阿拉丁的故事是法国翻译家安托万·加朗编入《一千零一夜》一书的。有一名来自叙利亚阿勒颇的阿拉伯说书者说了阿拉丁的故事,加朗在聆听之后加以吸收润色。
加朗的日记(1709年3月25日)记录他遇见了名叫犹合那·狄亚卜(Hanna,汉那)的马龙派信徒,由知名法国旅行家保罗·卢卡斯从阿勒颇介绍至巴黎。加朗的日记还说,他的“阿拉丁”译本在1709–10期间完成,编排于《一千零一夜》第九和第十册,并于1710年出版。
约翰·佩恩所作的《阿拉丁和神奇神灯及其他故事》于1901年在伦敦出版,详细说明了加朗和他称为汉那的人的接触,又提到了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典藏着两份“阿拉丁”故事的阿拉伯语手稿(其中还有两个另外“插入”的故事)。
其中一份手稿是18世纪晚期来自叙利亚的杂乱手稿。更有趣的是,另一份手稿为东方学者阿尔芒·皮埃尔·柯欣所拥有,那是1703年完成于巴格达的手稿。19世纪末法国国家图书馆购买了此份手稿。
虽然阿拉丁实际上是中东的故事,但故事角色不是阿拉伯人,而是中国人。故事里所谓的“中国”是一个伊斯兰国度,大部分的人都是穆斯林,其中甚至还有一名向阿拉丁购买器皿的犹太商人(他还敲诈了阿拉丁),然而没有提到过佛教徒或者儒士。
每个人在这个国度里都拥有阿拉伯名字,其统治者更像波斯王而不是中国皇帝。这个国家是虚构的,路途遥远,位于远东。但这个国家和“真正的”或历史上的中国并没有太大关系。
这种故事背景在童话当中是很常见的——突显了故事不至于过于写实而失去意境,或者只是一种匠心独运的编排技巧。
故事创作者并不知道美洲的存在,因此阿拉丁的“中国”代表的是“极东之地”,而魔法师的故乡摩洛哥则是“极西之地”。
故事一开始就叙述了魔法师尽其所能地从远方来到中国,在创作者的世界观里那是最长的旅程,表现了魔法师试图获取无价神灯的决心。故事发展到最后时,精灵不费吹灰之力地帮助阿拉丁和魔法师瞬间往来于东西方之间,表现了精灵的强大威力。
相关改编作品
亚当·奥伦什雷格于1805年创作戏剧〈阿拉丁〉。卡尔·尼尔森则为这出戏剧创作了附随音乐。
在英国,阿拉丁的故事最初开始于1704–1714年;并于1788年由约翰·欧奇非搬上伦敦皇家剧院的舞台。阿拉丁的故事两百多年来一直是哑剧的热门主题。
传统的阿拉丁哑剧是著名哑剧角色“团琪寡妇”(阿拉丁的母亲)的取材来源。阿拉丁的哑剧版本的场景设定和剧情都尽量融入中国元素(虽然这个“中国”的场景是伦敦东区,而非中世纪的巴格达)。
山迪·威尔森的音乐剧〈阿拉丁〉是1979年以来著名的“阿拉丁哑剧”。
自从1990年代早期以来,英国圣诞节的童话剧都深受迪士尼动画的影响——例如2007/2008年伯明翰版本的阿拉丁由约翰·巴罗曼主演,并套用了许多迪士尼动画〈阿拉丁〉和〈花木兰〉里的配乐。
1960年代宝莱坞发行了电影〈阿拉丁与辛巴达〉。这部电影并不严格忠于原著,片中两位英雄互相碰面并一同冒险。片中的神灯“精灵”是女性的,最后阿拉丁还娶了她,而不是娶了公主(公主因阿拉丁的缘故而成为会死的凡人)。
阿拉丁数度被改编成动画,包括〈阿拉丁和他的神奇神灯〉还有1939年制作的〈大力水手〉。
1962年华特迪士尼公司的意大利分公司发行了〈唐老鸭和阿拉丁的洞穴〉(Paperino e la grotta di Aladino),由奥斯瓦多·帕维瑟编剧、皮尔·劳伦佐绘制。
片中的史高治·麦克老鸭带领唐老鸭和他的外甥杜儿、路儿和辉儿前往寻找阿拉丁的宝藏,后来遇见了中东版的米格鲁男孩。史高治说阿拉丁是一个土匪,以神灯的传说掩饰他非法获得的不当利益。
他们发现了阿拉丁的洞穴,洞口以巨石堵住,必须以各种版本的“芝麻开门”暗语开启。故事走到这里又牵扯到〈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了。
1966年,苏联电影〈阿拉丁的魔法神灯〉(Volshebnaia Lampa Aladdina)发行。
1982年,媒体家庭娱乐公司发行〈阿拉丁与神奇神灯〉(Aladdin and the Wonderful Lamp)。
特别是年轻人,目前人们最熟知的阿拉丁故事是1992年华特迪士尼动画制作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阿拉丁〉。
在这个版本中,许多角色原本的名字都被重新命名(例如魔法师被重新命名为“贾方”,并成为朝中大臣)、角色拥有新的戏中目标(例如神灯精灵渴望自由)或被取代(戒指精灵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魔毯)。
故事场景从中国移到虚构的阿拉伯城市阿格拉巴(Agrabah),而故事结构也简化了。
小百老汇公司发行了〈小阿拉丁〉(Aladdin Junior),是以音乐和迪士尼动画的剧本为基础的儿童音乐剧。
阿拉丁在卢德·曼尼三德斯所著的《巫师之书》(A Book of Wizards)和《魔法的抉择》(A Choice of Magic)等故事书中也有出现。
英国的圣诞节习俗
下周就是圣诞节了,关于圣诞节,除了圣诞老人的礼物、写贺卡、装饰圣诞树、圣诞聚餐和那首著名的圣诞歌曲《Jingle Bell》,大家还知道些什么呢?
其实在英国,有许多古老的传统都与圣诞节有关,在这里小伊给大家分享一些英国人比较重视的、使圣诞节在英国变得很特别的传统。
圣诞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在辛苦劳累了一年之后,人们在家里和街上挂上装饰品、为圣诞大餐擦亮银质餐具,迎接圣诞节的到来。
降临节日历
这个传统起源于德国,从19世纪开始,在圣诞节来临之前,孩子们每天都会打开教堂的24扇小门,每扇小门上都有一个纸板日历,上面有不同的描绘耶稣降生故事的插图,并且还会显示平安夜的日期。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教堂使用巧克力或者迪斯尼人物的圣诞日历。
圣诞集市
每年圣诞节来临前,英国乃至欧洲的城市都被圣诞市场所“占领”,使得当地经济和旅游业在圣诞节期间繁荣起来。
许多城市在此期间会举办艺术和手工艺博览会,甚至还有以欧洲大陆食品为特色的食品市场。
平安夜
圣诞节的前一天12月24日晚上是平安夜,孩子们要小心地看着放在圣诞树下、写着他们名字的礼物,一些教堂会举行午夜弥撒或颂歌仪式,以迎接节日的到来。
在晚上,家人们有时会邀请朋友们一起喝用香料煮的热红酒、吃肉馅馅饼。
热红酒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冬季家家必备的饮料,寒冷冬日里,热过的红酒温暖又甜蜜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于是便流传至今。
而从传统上来说,圣诞节的12天里每个人每天都要吃一个肉馅馅饼,没有吃的人(哪怕只有一天没有吃)下一年将会遭受一年的不幸。
圣诞节十二天
传统上,圣诞节一共会持续12天,从12月2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月6日的主显节。
节礼日(Boxing Day)
圣诞节次日12月26日被称作Boxing Day,在古英国,雇主会在这一天给工人送圣诞节礼物,教堂会把筹得的物资分送给穷人。
现在,Boxing Day和国内双十一一样,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购物节了,商店会大幅度降价,所以通常这天商店里都会人山人海。
第十二夜
主显节的前一天1月5日是圣诞节的最后一个夜晚,被称作第十二夜。直到20世纪初,英国的每家每户都会在第十二夜吃蛋糕。
蛋糕的一半是豌豆干,另一半是豆子,家里的男人们(主人和仆人一样),从豆子的一半分到一片,女人们从豌豆的一边分到一片。
如果一个小伙子找到豆子,他就是当晚King,而找到豆子的姑娘就是Queen。在不太富裕的家庭,找到豆子被认为是一年幸运的象征。
圣诞拉炮
英国人圣诞节绝对不会错过圣诞拉炮。圣诞派对和圣诞大餐后,客人通常都会拉圣诞爆竹。
据说1850年伦敦的一个糖果小贩制作了第一只圣诞拉炮,经过几百年的传承,现在流行的圣诞拉炮是由硬纸制成的一个筒,形状如同一个特别大的水果糖。
在槲(jiě)寄生下接吻
哈利波特迷们一定记得这样一个小镜头:哈利和赫敏在槲寄生下相遇,然后两人接吻了!
在英国,槲寄生代表浪漫,每到圣诞节,人们会把槲寄生挂在房子里的某个地方,情侣们都会在槲寄生下接吻。
但在古英国,槲寄生也被视为是一种神圣的植物,代表着和平,用槲寄生装饰的房屋可以为任何进入房屋的人提供了庇护和保护。
看哑剧
圣诞节和新年伊始,许多剧院和电视台都会上演哑剧,它是一种音乐喜剧,是一种需要充分欣赏才能完全体验的艺术,但是变现能力又比较强。
2012年,在英国全国经济衰退的阵痛中,英国最大的哑剧创作公司仅在圣诞节期间就赚了3000多万美元。
它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和春晚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一样,所以剧中经常有名人盛装出演,这也是为什么哑剧如此有利可图的重要原因。
圣诞布丁
圣诞布丁是一道经典的圣诞节甜点,是一种煮过的水果蛋糕,其中加入了香料且在白兰地中浸泡,然后在火上小烤一阵子,个头很大,份量很重。
通常会在圣诞节前4-5星期就开始制作,全家成员都要参与进来,一边顺时针地搅拌面团,一边祈祷并许下自己的愿望。
女王的演讲
在圣诞节那天,女王会向全国人民做一段简短的演讲,演讲通常在下午播出,许多家庭都会停下手头的事来听。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