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汇总:
- 1、元日中描写春节的诗句
- 2、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有哪些
- 3、关于春节的诗句20首
元日中描写春节的诗句
1. 2018关于春节元日诗句
2018关于春节元日诗句 1.关于春节拜年的古诗如元日
1.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3.、《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 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 闺中针线岁前多。 4.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5.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6.《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 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 云有痴呆召人卖。 7.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8.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9.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0.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1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12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13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赞同1| 评论。
2.元日这首诗中写春节热闹气氛的诗句是
《元日》中写春节热闹气氛的诗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词语注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2、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3、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扩展资料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日。
3.关于春节的诗句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现代:真不想 辞去旧岁 可又 渴望着新年 于是 我 下了一场雪, 是那样晶莹. 它无造作, 又无繁杂. 它带给人总是一丝欢乐. 我, 愿象一朵雪花, 又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我只是一朵晶莹的雪花么? 不,我是百花的温床小草的棉被. 飘飘扬扬洒下大地的时候, 已冰封了满怀的热情. 冷冷的躯体只想消灭世上的害虫 还大地一片洁净! 当第一缕春风吹来 当活泼泼的生命从我怀中苏醒掘起 我含着晶莹的泪滴 悄然离去--- 夜晚十点的背景 缀满了补丁 红红绿绿的广告牌 覆盖着城市的脸 浓浓的咖啡流了一地 九路车挤满了小偷 他们梦里的新娘 像你一样漂亮又浪漫 雪已经下了很久 梅花还未开放 向前看,向后看 圣诞老人已经回家 新年的钟声 正在沿街徘徊 等你祝福新年。
4.元日的诗句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5.有关春节的诗句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更多古代关于春节的诗句
田家元旦-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6.王安石写的一首春节的诗,叫元日是什么诗句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文翻译: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7.关于春节的诗句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
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 1. 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
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有很多,一下我列出几个比较有名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朱应登
风俗岂不美,羇人自鲜懽。独持万里酒,强对五辛盘。
生意已潜颖,江山倏改观。无欣彼穠日,不复念枯残。
元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 描写大年初一的诗词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偈颂九十三首
宋-释梵琮
今朝正月一,万事从头吉。
和气暖如春,世味甜如蜜。
日月往复来,光阴不相失。
---------------------------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宋-释师范
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
好事大家知,今朝正月一。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宋-释绍昙
正月一,是新年。
家家庆贺,处处喧阗。
惟有拄杖子,不随时变。
松根稳坐,石上安眠。
蓦地放憨歌一曲,啰啰哩啰啰哩啰。
木人听不足,瘦立绿萝烟。
3. 描写“大年初一”的诗词有什么
描写“大年初一”的诗词如下:
1、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来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唐)范成大《卖痴呆词》 。
2、事关休源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bai春风。(唐)来鹄《除夜》 。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du《元日》。
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zhi嫌虚。文征明《拜年》。
5、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dao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旦 》。
4. 描写“正月初一” 古诗
初一夜月诗(宋代苏福)气朔盈虚又一初,嫦娥应事半分无。
都于无处分明有,恰似先天太极图。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南北朝·陈叔宝) 至德掩羲黄,成功迈禹汤。
仪刑元四海,来庭盛万方。鸣玉观升降,击石乃铿锵。
三春气色早,九疑烟雾长。浮云断更续,轻花落复香。
北宫瞻远岫,南服阻遥江。尔言想伊洛,我思属潇湘。
大年初一即春节,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日,是汉族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5.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古诗是什么
正月初一是春节。
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
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周时期,《诗·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
文献中记载了人们在十月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此场景并非岁首节俗活动,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尚未融合、传播与普及,岁首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
躬率妻孥,絜祀祖祢。”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
6. 大年初一赞美诗句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7. 宋代诗人王安石写了一首描写大年初一的诗是什么诗
是《元日》。
原诗如下:元日北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诗是人们的心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8. 宋代诗人王安石写了一首描写大年初一的诗是什么诗
是《元日》。
原诗如下:
元日
北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关于春节的诗句20首
1.二十句关于春节的古诗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5、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 6、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人日思归》 8、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戴复古《除夜》 10、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1、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苏轼《守岁》 12、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3、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4、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皇甫冉《春思》 15、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6、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7、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8、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9、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0、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
2.二十首关于除夕的古诗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
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
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 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凤城新年辞 清 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田家元日 唐 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寄微之 唐·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1326330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唐·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除夜宿洺州 唐·白居易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三年除夜 唐·白居易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
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
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 唐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玉楼春 宋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唐 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 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除夜有怀 唐 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应诏赋得除夜 唐 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
3.有没有有关春节的古诗2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4.关于春节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现代中国人最熟悉的,大概首推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得热闹生动,有新年的欢乐气息,也有清新的涵义,因此在民间广为传颂,历经数代而难被人遗忘。王安石这首诗中,出现三个和春节有关的具体意象:爆竹、屠苏和桃符,这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爆竹,是发明了火药的中国人的一个创造,过年放爆竹的习俗,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是中国人除旧迎新的特殊方式。
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时,中国大地上四面八方响起的鞭炮,也许是地球上最热闹的声音。春节早晨起来,地上到处可见鞭炮的残屑。记得很多年前,我曾为《文汇报》的春节画刊题诗,其中有幅版画,画面无人,只有农家院门,门上贴着红春联,门前一地鞭炮的碎屑。我的诗句写些什么已经淡忘,但那画面还清晰地记得,这画面的涵义,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一看就知道是过春节。这幅画的情景,其实可以用古人的诗句来描绘:“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这是唐代诗人来鹄的诗句。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也有一首七绝写春节放爆竹,写得比王安石热闹得多:“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关于爆竹,范成大的《爆竹行》写得最详细,诗中写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过程,如果用来描绘现代人迎新春时的喧闹景象和内心祈祷,也无不可: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范成大诗中的爆竹,是将竹竿在火中烤热后击地爆炸,发出“雷霆吼”,这是真正的爆竹。用纸和火药制鞭炮,大概是后来的事情了。
王安石《元日》诗中写到的“屠苏”,一说是指酒。屠苏酒,据说是用一种叫屠苏的草浸泡的酒,只是现在无人知晓屠苏草为何物,有人认为这就是江南一带的茅草。也有另一种说法,屠苏,是一座草庵名,有人在庵中浸泡成药酒,能健身强骨,此酒便被称为屠苏酒。古时风俗,正月初一全家老小要聚在一起喝屠苏酒,先幼后长,轮流敬酒,最老的长辈总是最后喝。苏子由晚年诗中曾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描写的就是这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是桃符。桃符,是画着神像、写有神像名字的桃木板,也就是门神。正月初一清晨,将桃符挂在门上迎新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到后来,其实是用写在红纸上的春联替代了古时的桃符。王安石这句诗,近代很多人有想象力丰富的解读,说这是指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表现了诗人鼓吹改革的新进思想。这样的解读,联系王安石的身世经历,不算牵强,不过,我还是在这首诗中更多感受到迎接新春的欢悦。
陆游的七绝《除夜雪》,写的也是除夕夜守岁迎春节: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诗中所涉,正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屠苏和桃符。窗外大雪纷飞,诗人独自在屋里喝酒写春联,迎接新年来临。这首诗,虽没有《元日》的欢庆气氛,却是过年时一个寂寞文人形象的生动写照。
赵丽宏
5.写春节的古诗20字数
1、《copy岁日》
(元稹)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
2、《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bai远,只在屋东头。
3、《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唐代:赵彦昭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du杯。
4、《元日》
[ 宋 ] 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5、《守 岁 》
(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zhi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6、《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dao,思发在花前。
6.关于春节的句子20句就行
空气里弥漫着过年的香甜气。愈来愈浓。
对于过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悦、欣喜和久久的期待。
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临了,这几天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购买年货的行人,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仿佛过年的快乐从人们的心里溢了出来流淌到了全身。
家人下楼点燃鞭炮,顿时满城近带鞭炮声,震耳欲聋,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沉浸在烟花爆竹声中。
欢声笑语透着和谐和吉祥。在灯笼里、丰富多彩的庙会里、在声声的祝福里,迎来了新的一年。
真的过年了,在忙忙碌碌行人的脚步中,在手拎肩扛物件的人群里,在一声声问候的话语间,在震动山河的鞭炮声中,在济济一堂座无虚席的年夜饭的壮观场面里,在熙熙攘攘的庙会人群里。
吃的用的东西应有尽有,招待客人的东西数不胜数,糖果瓜子不在话下,什么开心果、腰果,榛子……
一家人围在堂屋里看春晚。当电视里新年钟声敲响时,爸爸已经在院坝里点燃了接年的爆竹,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寂静的山野里是那样的清脆,响亮。孩子们在院坝里放起了烟花,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在天空中闪烁、爆炸,小孩在院坝里欢呼着,跳跃着,新年就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来到了。
7.关于春节的诗句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