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的常识(礼佛常识书籍)

语宇社区 情感日志 2.1K+ 0

求神拜佛常识大全!原来点燃的香拿在手上要「这样拿」才是正确的啊!

为什么拜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为什么拜菩萨?

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 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 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 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孝顺、恭敬    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应用、实践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实践。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迷信?真正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然后才能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 从迷来的。 乐从哪里来的? 从悟来的。

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你能够掌握这个现实,你能够自在地运用这个现实,支配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关键就在迷、悟啊!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领,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为什么拜罗汉?    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

为什么拜四大天王? 

走进佛寺大门,你看的第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是护法,保护这个道场的。你懂得其真正的意思吗?

一、东方持国天王。 “持”是保持;“国”是国家。持国里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负责尽分”。我们修身、齐家,也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自己是什么身分,就负担起什么样的职责。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每一个人在他自己岗位上都能尽忠职守,负责尽职,这才能护持国家,他表示的、教我们的是这个意思。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么呢?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它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得恰到好处,它是这个意思啊!

二、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与时俱进,不进则退。儒家教学说日日新,日新又新,永远在求进步;佛法讲精进,不但要进步,还要精纯,进步当中要守住精纯,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所以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那你不求进步怎么行,整个社会都在进步,你落在后面,会被淘汰掉的。所以德行上要进步,智慧要增长,技能要进步,才艺也要进步,乃至于我们生活品质也要天天往上提升,这才是佛法。佛法讲苦行,那是在求学的阶段。因为佛所讲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不要搞错了,我们离乐去吃苦,这在佛法里找不到。所以苦行是在修学的阶段,好像我们在学校读书,求学的阶段要苦,踏进社会我们造福人群,这个时候是离苦得乐;不但自己离苦得乐,帮助整个社会,帮助一切大众离苦得乐,是这么一个意思,不能搞错。苦行是一个阶段,不是永久的,这个一定要知道。

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宝剑,这个剑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快刀斩乱麻,唯有智慧才能够把所有的烦杂事情,统统都解决掉,它表这个意思。  三、西方广目天王,四、北方多闻天王 。前面两个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要负责尽职、要日新又新。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呢?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要多看、多听,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智慧从这儿来的呀!要读书,要读诵佛经;要到处去看、去考察,像现在说观光、考察。“光”是什么呢?光是那个地方的风俗人情,那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我们去看看都了解了,人家的长处,我们学习;人家的缺陷,反省我们有没有。我们能够采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这样岂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最美好的社会了吗!这个不是凭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学习。可见佛教给我们的确是非常踏实,绝不是空谈;教我们多看、多听,增长自己的学问,增长自己的见识。

那么广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条龙,或者有的时候造像造的是蛇。龙跟蛇代表什么呢?代表变化莫测。这是讲人心、社会、世界,非常非常复杂,常常在变化,你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局势,才能游刃有余,它表这个意思。

北方多闻天王,他手上拿的是伞盖。伞代表什么呢?伞是遮盖,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既要多看、多听,又要保护自己身心的清净,不被诱惑,不受污染。所以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懂得,一进天王殿看到这些塑像,就给你上了一课。这一课真正护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护持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世界的和平,这统统都护持了,一点都不假。诸位一定要晓得它表法——教学的意趣。这是艺术的教育。

为什么烧香?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修学戒律,就是要遵纪守法,修十善业。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现在将十善业略述于下: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 *** 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敬仰。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违法乱纪,危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而慈忍积福——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常人说:“火烧功德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业。

印光大师说:“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正)对治瞋恚等义》 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修定,就是通过念佛,或诵经,或持咒,或静坐,或参禅等方法,培养一种安定、清净、祥和、稳静的心态;荣辱毁誉,泰然处之;得失随缘,不骄不馁;遇事不慌,一心不乱;从容不迫,体动心静。心静,则慧生,故能恰当解决人生之种种疑难、困惑与烦恼,走出低谷,走出困境,离苦得乐。所谓大将风度,指挥若定。因此,这种心态,有益于现代人生,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因此,要修戒、定、慧。 为什么敲钟?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佛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钟声深沉、洪亮、绵长,才能震撼人心。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大,使钟声深沉绵长。用加入锡的青铜制钟比黄铜和铁制钟声音青脆。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就会使钟声洪亮。所以,大凡具有感染力的佛事钟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敲钟时,可别忘了耳闻心诵:“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如此发心,福慧双修,功德无量。

还愿 还愿,就是求神保佑的人实践对神许下的诺言;就是愿望成就之后自己愿意付出什么来感谢。最好的还愿方法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还愿要挑选黄道吉日,不能自己随便就去还愿。 古今还愿吉日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以天干地支为记日内容,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为基本理论。以用事为经,用神为纬而制定的。选择还愿吉日,则以神为目,以事为刚,以事序而选择。 附:还愿烧香的规矩  一、寺庙进门 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进门时,男客先迈左脚,女客先迈右脚,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同时进庙内殿宇时应遵循左门进右门出的原则。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门槛(据说门槛代表佛祖的肩膀,当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临第1和第6个台阶的行礼意味着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顺的含义。 二、拜佛原则 拜佛前,先要净(洗)手。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据说右手不净,普通人杀生大多用右手),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先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烧香时,先用自己的火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上香以3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香入香炉时应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最好。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供开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三、上香原则 1.用自己的火将香点燃; 2.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 3.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 4.再举香齐眉; 5.之后,放下如第3动作; 6.开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种方法: 第一支香插中央。 第二支香插右边。 第三支香插左边。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边,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边,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烧香就是供养,烧檀香最好! 四、烧香注意事项: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 1、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2、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 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3、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每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4、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5、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6、女人来例假时候不要去上香。

7、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不必多烧。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以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8、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进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 9、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敬的话语。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不可以随口胡乱许愿,因为许愿一定要还愿的;如果没把握做到,就千万别许愿。别求发财,佛不是保佑你发财的。可以求平安,求健康顺遂。不要随口许诺给佛什么供养,然后又抛到脑后。佛又不争你的一柱香,这个说法是要让我们不要随意承诺,所谓做人应该有言必践吧。佛所恼的应该是这些虚妄之言吧。 10、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不要跨过蒲团,因为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觉,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前头走过。 11、去道观许愿是要还愿的。一年愿望实现后回来,方法进去问人就可以了。如果没许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还愿的,但是你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就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 12、不要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围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这也是不对的行为,叫“偷盗四方常住”也要获果报的。   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 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萨一定要烧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三、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 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烧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五、有人一定要烧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六、烧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么方法 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喜欢这篇文章吗?喜欢的话就分享出去吧!给更多人看到喔!

去拜佛烧香注意事项

去拜佛烧香注意事项一般是有:

一、烧香拜佛是对佛祖起码的尊重,然而有的人不小心用到化学香或者劣质香拜佛的话;那么反而会招致麻烦,得不到佛陀庇佑的。一般选择天然香烧为宜,这个建议不妨可以事先在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好点的天然香烧更好些。

二、其次从穿着打扮说起。烧香拜佛,总体来说,最好是穿着素色宽松的衣服,秀智慧德相,修清净梵行。

三、最后就是这个行为举止了。像去寺庙烧香拜佛时,不要在言行上轻浮,和法师闲谈开玩笑,这是在造业;不要在寺庙中高声大笑,扰了清静之地;不要轻易和法师合照,如果尊敬法师,尊敬三宝,应该努力学习佛法,修行智慧,超凡脱俗,普度众生。

另外,要更得佛加持庇佑,可以戴一款佛吉祥物在身,保佑吉祥平安的。这个可以同时到无相铜炉定适合的无相吉祥佛吊坠即可。

烧香拜佛时,做到这几点才会有求必应

去寺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女性不可穿着暴露或者穿短裙进寺院当中。有一句话叫做:宁搅三江水,不动僧人心。

二:在寺院当中要注意右绕,绕大殿、佛塔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绕,右绕佛塔的功德是非常大的!

三:进入大殿当中要注意的是哪只脚靠近门,就哪只脚先跨进去。

二上香有什么意义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发信号,法师说就是“发短信”!也表示你有信心。

1、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

2、上香既是供养佛菩萨,也同时供养了六道中其他众生。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三上香的数量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

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佛前上三支香就足够了,并不是上香越多利益就越大,上香礼佛重在心诚则灵。

四上香的正确手势及插香顺序

香点燃了之后,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置于胸前,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后举香齐眉,然后手势重新回到胸前。

用左手开始插香,先把第一支插在香炉中间,再第二支插在右边,最后第三支插在左边即可。

礼佛是什么意思

礼佛,就是向佛礼拜,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灭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它的方式很多,包括雕刻佛像、供养塔寺和佛菩萨形象、赞叹诸佛像好庄严、歌颂佛德,或以各种乐器,演奏妙音、合掌、低头鞠躬,跪拜等。

礼佛更重要的意义是让我们向佛陀学习,要学习佛陀的有点,要有见贤思齐焉的觉悟,我们要跟佛陀一样发大愿,要在自己成佛以后,渡众生都能够成佛。佛陀在那里并不是要我们进行膜拜的,佛陀在那里只是让我们看到以后,给我们起一个带头模范的作用,是为了让我们去学习佛陀的思想的。

礼佛常识

一、烧香数量

烧香的数量也有一定的规矩,可不是胡乱烧烧就行。有些人以为多烧点香会更好,其实并没有这个说法。一般的话,上三根就够了,如果你想让佛祖看到自己的诚意,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要注意自己香火烧的情况,往往香烧得越旺就代表你越诚心。

通常我们在烧香的时候都会默默祈祷,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把香点燃之后要让它持续的烧完,千万不要让它灭了。此外,把香插进去后,也不要随意地将它拔出来。

二、持香手势

持香的手势也需要注意。通常来说,我们是左手持香。点香的时候如果冒出了火也不要慌张,更不要直接用嘴去吹,只需要把香横着晃动几下就好了。上香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姿势,要手持香到眉眼之间,然后鞠躬作揖,接着把香插到香炉里面。

三、进殿事项

中间的那个门是供寺庙内的弟子和修行之人使用的,旁人都要从一边的小门里面走进去,而且进门时一定要把脚抬起来,不要碰到门槛。

春节进寺庙的常识

1.春节去寺庙怎样礼佛上香

(一)过年礼佛与学佛问题1、关于烧头香的问题(1)烧头香、放鞭炮的时间听众:我们这里过年上头香的风俗是从晚上十点半就开始上香,我们十二点再上可不可以?台长:可以的。

十点半其实不是头香。这个时间没到,怎么叫“头”呢?时间刚刚一到才叫头。

时间没有到,你还是烧的年尾香,烧的旧香。头香是新香,新年的第一天钟声一响那才叫头香啊。

年三十晚上那不叫头香,那和新年晚会一样叫喜迎新年。听众:鞭炮在烧完香以后就可以放了吗?台长:放鞭炮有两种意思:除旧岁可以提早放;迎新年过了年再放。

听众:分两次放可以吗?台长:都可以。你在十二点前放是除夕;过了年再放那是迎新年。

(2)许愿要分开祈求特指的事情听众:您好台长,请问今天晚上烧头香到底是许两个愿还是三个愿?台长:许三个愿,不要超过三件事情。但是不能说“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们一家全部身体好、工作好、学习好”——这不算一个愿,因为这些都是泛泛指的,每个人的劣根性都不一样,要分开求,求的三件事情当中都要有名有姓有人物。

比方胃痛,就说“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某某某能够胃痛消除”,这个愿肯定灵的。听众:好,我看书上说磕九个头,是不是许完一个愿磕三个头,一共磕九个?台长:这样比较好。

(3)许愿求健康的问题听众:春节烧头香祈福的时候,比如说保佑我今年身体健康,这也算一个愿望吗?台长:身体上可以不算一个愿望,但也可以算。如果你身体现在很不好,那你这个祈求就算愿望;如果你的身体平平安安没什么事情的话,那就不算愿望。

(4)一家人上头香顺序问题观众:如果一家上头香,该怎么上?应该一个人上完香之后别人再上吗?台长:每人一支香,或者每人上三支也可以。(5)代别人上香听众:上头香能代别人上吗?台长:可以,你自己和在场的家里人上完之后,再代其他人上三支香。

对方会受到加持。(6)可在香火旺盛的寺庙中烧头香念经听众:年三十晚上如果去了香火旺的寺庙里面烧头香,可以诵经吗?会不会惹事呢?台长:年三十晚上没关系的,因为所有的菩萨都下来,不单菩萨下来,连天官都下来。

(7)年三十晚上严守身口意台长:所以年三十晚上动坏脑筋,比方说烧香的时候看见这个女孩好看,看见那个男的怎么样……动这些脑筋,你一定会受惩罚的。平时的时候,过路神、过往的天官还不一定注意你,一到那一天所有人的行为全部记下来。

听众:如果年三十晚上,家里那些人不信佛的……台长:做坏事、乱说话绝对倒霉的,一年倒霉,天上全部记录。(8)可在观音堂烧头香听众:本来每年年三十都是到十二点的时候给家里的菩萨烧头香,今年我们想去观音堂烧头香,这样子家里没烧香没关系的吧?台长:家里菩萨来没来你不知道啊,观音堂菩萨肯定到,你要是家里拜了半天菩萨不来呢?还有,你家气场好不好?举个简单例子,做一件事情,大家一起做领导重视还是一两个人做重视啊?当然都会重视,但总是大家集在人气多的地方好啊!(9)孕妇最好在家里上香念经问:年三十那天晚上孕妇可以去寺庙上头香吗?需要注意什么吗?答:孕妇最好在家里设佛台,在家里上香比较好。

2.【涨知识】进寺庙的常识,你懂多少呢

为什么拜佛?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

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3.进入寺庙有哪些礼仪禁忌

沿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信道,任意穿梭游走。

4。 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

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

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

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

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

4.春节去寺庙怎样礼佛上香

(一)过年礼佛与学佛问题

1、关于烧头香的问题

(1)烧头香、放鞭炮的时间

听众:我们这里过年上头香的风俗是从晚上十点半就开始上香,我们十二点再上可不可以?

台长:可以的。十点半其实不是头香。这个时间没到,怎么叫“头”呢?时间刚刚一到才叫头。时间没有到,你还是烧的年尾香,烧的旧香。头香是新香,新年的第一天钟声一响那才叫头香啊。年三十晚上那不叫头香,那和新年晚会一样叫喜迎新年。

听众:鞭炮在烧完香以后就可以放了吗?

台长:放鞭炮有两种意思:除旧岁可以提早放;迎新年过了年再放。

听众:分两次放可以吗?

台长:都可以。你在十二点前放是除夕;过了年再放那是迎新年。

(2)许愿要分开祈求特指的事情

听众:您好台长,请问今天晚上烧头香到底是许两个愿还是三个愿?

台长:许三个愿,不要超过三件事情。但是不能说“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们一家全部身体好、工作好、学习好”——这不算一个愿,因为这些都是泛泛指的,每个人的劣根性都不一样,要分开求,求的三件事情当中都要有名有姓有人物。比方胃痛,就说“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某某某能够胃痛消除”,这个愿肯定灵的。

听众:好,我看书上说磕九个头,是不是许完一个愿磕三个头,一共磕九个?

台长:这样比较好。

(3)许愿求健康的问题

听众:春节烧头香祈福的时候,比如说保佑我今年身体健康,这也算一个愿望吗?

台长:身体上可以不算一个愿望,但也可以算。如果你身体现在很不好,那你这个祈求就算愿望;如果你的身体平平安安没什么事情的话,那就不算愿望。

(4)一家人上头香顺序问题

观众:如果一家上头香,该怎么上?应该一个人上完香之后别人再上吗?

台长:每人一支香,或者每人上三支也可以。

(5)代别人上香

听众:上头香能代别人上吗?

台长:可以,你自己和在场的家里人上完之后,再代其他人上三支香。对方会受到加持。

(6)可在香火旺盛的寺庙中烧头香念经

听众:年三十晚上如果去了香火旺的寺庙里面烧头香,可以诵经吗?会不会惹事呢?

台长:年三十晚上没关系的,因为所有的菩萨都下来,不单菩萨下来,连天官都下来。

(7)年三十晚上严守身口意

台长:所以年三十晚上动坏脑筋,比方说烧香的时候看见这个女孩好看,看见那个男的怎么样……动这些脑筋,你一定会受惩罚的。平时的时候,过路神、过往的天官还不一定注意你,一到那一天所有人的行为全部记下来。

听众:如果年三十晚上,家里那些人不信佛的……

台长:做坏事、乱说话绝对倒霉的,一年倒霉,天上全部记录。

(8)可在观音堂烧头香

听众:本来每年年三十都是到十二点的时候给家里的菩萨烧头香,今年我们想去观音堂烧头香,这样子家里没烧香没关系的吧?

台长:家里菩萨来没来你不知道啊,观音堂菩萨肯定到,你要是家里拜了半天菩萨不来呢?还有,你家气场好不好?举个简单例子,做一件事情,大家一起做领导重视还是一两个人做重视啊?当然都会重视,但总是大家集在人气多的地方好啊!

(9)孕妇最好在家里上香念经

问:年三十那天晚上孕妇可以去寺庙上头香吗?需要注意什么吗?

答:孕妇最好在家里设佛台,在家里上香比较好。

5.新年快到了,去寺院烧香 *** 的10个要点掌握了吗

一、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庙。

二、礼佛之前,勿吃荤食:肉食、荤腥,以及蒜、葱、烟、酒等都会污口,对佛不敬,所以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

三、衣冠整洁,举止有礼:进入寺庙,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服装不整,特别是女士,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也不可浓妆艳抹。入佛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

四、入寺:进佛寺时,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而当从旁门入,更不要踏门槛,抬脚而入为宜。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进入殿门,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

五、不可乱动寺庙之物: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亦不可戏动。诸如水果、植物等,也不可随意摘取。

六、拜佛不可越位:大殿中央的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七、阅经须恭谨: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方可阅读。但阅读之前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八、拜僧有讲究:见到僧人,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如果僧人正在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都不可向他礼拜。

九、听经礼仪:随众礼拜入座,如果自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可招手呼唤他人。

6.过年去寺庙烧香是怎么样的一个流程

入寺规矩礼仪 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 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

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

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

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垫上拜佛,因为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礼佛专用的,可在大殿东西两单礼拜。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怀诚敬,无需执著拜佛方所。

拜佛时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敬、外现恭谨。不可看似恭敬,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之名,诈现威仪。

合掌手势为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以能见无名指尖为度,掌心要空,不可贴紧。 拜佛时要五体投地,不可翘臀。

双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观想接佛足,双脚、额头都要着地。拜佛时心中念偈颂赞叹佛的功德:“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偈颂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着念咒语“缚日腊,斛”三遍。

礼拜后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赞佛偈:“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

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若不会念偈颂和咒语,那么礼佛时心里观想:“我现在礼拜十方三世无量诸佛”,这样也是可以的。 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礼佛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

若殿内大众已 *** 时,合掌问讯后随众站立即可,不必礼拜。 若出家众正在礼佛,居士不得在法师前面礼,亦不得与法师并排礼,应当在法师后面礼佛。

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直穿而过。 问讯不是点一下头,一定要弯腰到九十度或稍弱.也不可过低。

鲜花、水果、时蔬供佛一定要洁净,对如何摆供不知情的,可以请殿堂的香灯师父代劳。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净。

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进寺院就烧一大把香到处去插,好象有任何一个香炉没插到就不安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上香时在大殿前的大香炉中点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

如果人很多.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若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在香炉中间,默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默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默念“供养僧”。

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点香时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应用手掌煽熄。

将香插好后问讯即可,不必一再点头作揖。 不可评论佛像是否庄严,看见佛像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

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二、存经、诵经与持经规矩 佛法从恭敬中求,对法的尊重是开启智慧的根本。

诵经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求解脱,故应该对佛经等佛所说法心存恭敬,如法供养,不可轻慢草率。 经书放置需轻拿轻放,排列整齐有序,不能与世俗典籍或杂物混杂,当敬法如敬佛。

团体诵读应随众,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参加法会或早晚课诵,经本一定要用双手捧起。

无论何时诵读佛经,切不可卷执经本,或将佛经拿来随意折角、对折。 若是独处诵读,在诵佛经前,先要清洁案几,燃香端坐,不可交足前伸,亦不可边诵读边吃东西。

须严肃恭谨,如同佛就在眼前为我们说法一般。读诵前要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诵经前或诵经中途若有杂念妄想,最好先将经本合起来, *** 或起来拜佛,等心静下来再读诵。读经要字字理会义解,与身心相应,不可有口无心。

诵读时若有条件最好用经架,上面加一条经帕。阅读时打开,读诵完毕经本要用经帕盖上。

诵读佛经时切不可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也不可靠着墙壁、坐在摇椅上面晃荡,这都是轻慢放逸的表现。

桌上除了要读诵的经本、供佛的香炉,以及照明的灯具之外,不应该放水、水果、饼干或其它零食。 诵经中途若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应将经典合起,然后合掌答礼或起身迎客。

经典未合就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嬉笑怒骂,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当然也不必因为经未诵毕有人打扰而心生烦恼。

中间停歇,应该用经书上所附的书签线作记号,若没有书签线,宜用书笺或干净的厚纸做记号。最好不要用香枝或点过的线香“香脚”作记号,香或香脚的颜色可能会污染经书。

经书上面有灰尘,要用干净的纸张或布擦拭,不可用嘴去吹。不要在经书上涂写、做记号。

不得用经本作垫子写字。 读经时或在诵经之处不能大笑,不可以随地吐痰或擤鼻涕。

打喷嚏时,要用手帕、衣袖或手遮住嘴巴,以避免吐沫污染经典。 经典破损,要想办法修补,使经本常保如新。

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在大香炉或洁净处焚烧,将余灰置于清净之处,勿使人践踏到。经书不要从页角翻,这会使书页折角,翻页时要轻巧,以免损坏。

早晚课诵拜佛时,经卷不能放在地上或蒲团上。执经行走时,应整本捧起,一般以食指前伸,中指、无名指、小指微曲,中指托起经书下缘,食指贴在经本两侧。

拇指压住经本正。

拜佛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标准礼佛姿势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7、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8、双手结“毗卢印”举至眉心。毗卢印,是食指上举相抵对准眉心,大拇指水平相抵,小指无名指中指三指相互覆盖。然后放下在胸口合十。礼佛结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