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应达到(是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应达到的认知层面的积淀水平)

语宇社区 情感日志 190 0

如何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1、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我国的十几年应试教育在这方面确实有一定的缺失。学校生涯的那几年,最常见的,莫过于音乐美术课变成语文数学英语,原本就寥寥无几的熏陶机会直接消失殆尽。

2、学一门乐器,音乐真是这个世上最神奇的东西。即便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却可以从同一段旋律中得到同样的感受,这种强烈的心灵感受没有国界限制。而且,培养一门乐器作为爱好,当你一个人寂寞的时候,也可以自娱自乐。

3、影视欣赏,是的没有错,大致指的就是电影,还有纪录片。但我所说的电影,并不是指那些爆米花的家庭伦理或者忙于堕胎的校园恋爱,也不是说那类题材不好。只是更多情况下,那些电影你看过后,根本想不起到底讲的什么,记不清主人公的名字,对文化修养的提高基本没什么帮助。

4、多读书。读书这种事情呢,真的是需要一个氛围的,因为人是最容易受气氛感染的生物。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一个安静阅读环境,周边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想必你也是不好意思继续玩手机的。而且,这种环境下,人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你会自然而然开始思考。

什么是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掌握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行动的素质品格。

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不仅仅止步于课堂,根据费厄斯坦的中介理论与人友好相处是促进学习的关键。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关键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有文化基础,社会发展和自主参与三部分构成。

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自主参与包括社会担当和实践创新。

什么是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

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应达到的认知层面的积淀水准。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018-12-07 学科核心素养解读:文化意识

看了半天的课标解读,有点云里雾里的,但鼓起勇气来聊一聊“文化意识”,希望通过写作能帮我把思路理顺。

一、 什么是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指的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优秀文化的认同,使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语言源自生活。一个国家的语言,是对这个国家的文化最好的诠释。通过学习英语,我们了解的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其中既包含物质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

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呢?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这些国家啊?

还真有用处。最大的用处是,你通过学习一门语言,能够得到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比如现在的英语高考中有改错题和语篇填空题。这两道题在考什么呢?在考英语和汉语最大的不同:词形的变化。

汉语里是没有词形变化的,我们是通过改变语序来改变句子含义。但英语不一样,名词必须分单复数,动词必须要体现时态、语态和人称,形容词副词也有原级、比较级、最高级之分。

正因为英语中没有,所以这些知识点对中国学生很难。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让我们感受到英语在数字和时间的精确性,这些恰好是我们不那么擅长的领域。

看到了这样的不同,疑惑就会随之而来:为什么会有不同?哪一种比较好呢?

在这样的思考中,我们开始对不同的文化作:比较与判断、调试与沟通、感悟与鉴别,然后跟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实现认同与传播,文化意识也就逐渐形成了。

二、为什么要提出文化意识?

为什么要强调文化意识这么一个看起来很抽象的东西呢?主要是为了回到英语学科开设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质疑:中国学生是否有必要都学英语?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机会使用英语。

其实我自己以前也有过这样的疑惑,但自从当了英语老师之后,越发意识到:学英语不仅是在学一门外语,更是在学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

也就是说,不一定英语会说得多好,但看待事物的方式会有一定的变化。

当我们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对待不同的文化,自然也就能以恰当的方式对待生活中那些和我们相左的意见。

因此,“文化修养是个体自主发展和参与社会的必要基础”,“突出强调个人修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问题。”

三、如何培养文化意识?

1、 教师能做什么?

意识的培养看起来很抽象,无从下手,但实际上也是可以在教学中落到实处的。要培养文化意识,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教授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是学生理解、比较、汲取优秀文化精华的前提。

②表达自己的态度

文化知识可以直接以语篇为载体来进行教授,但意识没办法直接教授。如果像教知识一样教情感态度,就会走向贴标签的老路。

但教师仍然是可以通过隐性教学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意识的,那就是在具体的事件上表明自己的态度,通过自己的态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③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结合起来的,最终表现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有效性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而适宜性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文化意识。两者缺一不可。

2、如何评价?

文化意识水平的划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考虑:文化获取、文化比较、文化交流、文化理解与自信、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传播。

每个方面又分别划分了三个等级,具体的评价标准可以在课标的附录中查看。虽然这些标准可能暂时没有办法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对学生日后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一个有情怀的教师,不应该将它抛在一边。

总结:

勉强理顺了,加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但还是没能回答自己的问题:要发展文化意识,学生需要哪些具体的学习策略呢?伤脑筋。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