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的风俗是什么?
大寒的风俗有:吃“消寒糕”、买芝麻杆、吃炸春卷、喝汤、开展冬季运动、大寒迎年、祭祀、蒸煮糯米饭、尾牙祭、吃腊八粥、数九等。在大寒节气,北京人还有吃“消寒糕”的习俗。汉语中的“年糕”与“年高”发音相同,因此象征着好运气和不断高升。
1、吃“消寒糕”
在大寒节气,北京人有吃“消寒糕”的习俗。汉语中的“年糕”与“年高”发音相同,因此象征着好运气和不断高升。
2、买芝麻杆
大寒节气恰逢农历岁末。在中国的部分地区,这个时候人们会争相购买芝麻杆,因为老话有云:“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句俗语寓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或思想、学业、技能稳步前进。
3、吃炸春卷
在安徽安庆,大寒节气有吃炸春卷的传统。春卷里包着菜肉等馅料,口味可咸可甜。
4、喝汤
江苏南京人喜欢在大寒时节喝汤。他们通常炖老母鸡汤,加入人参、枸杞和黑木耳。
5、开展冬季运动
在中国各地,大寒是开展滑雪、滑冰、滑雪橇等冬季运动的最佳时节。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资讯-今日大寒:关于大寒的知识和习俗你了解多少?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寒
大寒是什么意思_大寒有什么含义
大寒 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 那么大寒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们真的知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大寒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到大家!
↓↓↓点击获取“大寒”相关内容↓↓↓
★ 大寒的谚语大全 ★
★ 大寒的由来和风俗 ★
★★ 大寒吃什么食物 ★★
★ 大寒节气气候特点 ★
大寒是什么意思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 小寒 ,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物候特征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二十四节气中大寒是怎么过的?
大寒是24个节气中最后一个,这个时节宜温补为主,不妨多吃红色蔬果及辛温食物。大寒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适当多吃点温散风寒的食物,可防御风寒的侵扰。比如:在日常饮食中常用的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风寒轻度感冒时,还可选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光之一,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因此,预防寒冷侵袭至关重要,尤其是膝盖和双脚。大寒养生要锻炼运动要适宜。
大寒气候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大寒各地习俗
尾 牙 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至 立春 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 除夕 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 春节 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饮 食 变 化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2009年春节就包含在大寒节气里。因此这样的大寒节气里,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又因为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八宝饭----节气饮食 八宝饭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圆肉20克、大枣50克。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适量食用。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芪杞炖子鸡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发散风寒汤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状。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DIY 4道御寒菜关键词:胃寒、心腹冷痛 菜谱 一:白胡椒煲猪肚汤原料:白胡椒、猪肚、味精、盐、白芝麻和酱油。做法:1.把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净;2.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并留少许水分;3.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另外,汤煲好后的猪肚酥烂滑软,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和鲜酱油,是一道非常不错的冷盘。温馨提示:可以用于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其实,这道汤煲好以后呈现牛奶般的乳白色,具有不一般的饮食药疗效果,而且还非常美味,可以作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关键词:腰膝酸软、浑身乏力
菜谱二:羊肉炖白萝卜原料:白萝卜、羊肉、姜、料酒、食盐适量。制作 方法 :1.将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2.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羊肉,把水倒掉;3.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温馨提示: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关键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菜谱三:炒双菇原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制作方法:1.香菇、鲜蘑洗净切片;2.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烧开;3.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温馨提示:补益肠胃,化痰散寒。这道菜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关键词:补充维生素、开胃
菜谱四:小白萝卜泡菜原料:白萝卜、葱、蒜末、辣椒酱、水、盐、糖。制作方法:1.将小白萝卜(带叶茎部分)及葱洗净,彻底沥干水后,用盐水腌约1~2天备用;2.将蒜末和辣椒酱搅拌均匀;3.将腌好的白萝卜洗去盐分后沥干,并加入做法2的材料一起搅拌均匀,放在干净无水的容器中,再把调味料倒入即可;4.容器加盖密封,放在冰箱冷藏约3~5天待其入味即可,约可保存1~2周。温馨提示:这道菜维生素含量丰富,其维生素A的含量是同量绿菜花的3倍以上,钙的含量是菠菜的4倍,并且是不错的餐前开胃小菜。
大寒养生常用药膳
姜羊肉汤配料: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做法:将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功效:温中,补血,散寒。
红杞田七鸡配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克、胡椒、味精适量。做法:活鸡宰杀后处理干净,枸杞子洗净,三七4克研末,6克润软切片,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淋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葱段塞入鸡腹内,把鸡放入气锅内,注入少量清汤,下胡椒粉、绍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脯上,盖好锅盖,沸水旺火上笼蒸2小时左右,出锅时加味精调味即可。功效:补虚益血。其性温和,老年人及久病体虚,月经、产后血虚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萝卜丝配料:胡萝卜半斤,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适量。做法: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胡萝卜丝,煸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煸炒至八成熟,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盛盘即可。功效:下气补中,利胸膈,调肠胃,安五脏。
牛奶粥配料:牛奶半斤,粳米100克。做法: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倒入清水,大火煮费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继续煮至成粥。功效:润肺通肠,补虚养血。
大寒是什么意思_大寒有什么含义相关 文章 :
★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简单介绍
★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介绍
★ 2020日历大寒的含义是什么
★ 大寒是什么意思啊
★ 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是什么意思解析
★ 大寒的含义是什么
★ 关于大寒节气的含义
★ 大寒节气意味着什么
★ 什么是大寒?节气大寒知识详解分享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大寒节气知识
大寒节气知识
大寒节气知识,大寒作为二十节气之一,这一天世界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由于南北的气候差异极大,在大寒节气这一天全国各地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下面和大家分享大寒节气知识。
大寒节气知识1
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月20日或21日,一般是我国气候最冷的时候。
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大寒节气有哪些特点
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大寒时节吃什么最养生
1、大寒时节吃红枣最养生
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而人体血液中缺铁会怕冷,因此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可多吃红枣,增加铁的摄入可以提高身体耐寒能力,还能补气血。
2、大寒时节吃糯米饭最养生
大寒节气,在民间有吃糯米饭的习惯。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吃后全身会感觉比较暖和。而中医学更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3、大寒时节吃山药最养生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大寒节气知识2
大寒节气起居养生?
1、防寒保暖
一天到晚要记得增添衣物防寒防风。正应对了那句老话:“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因为一般昼夜温差较大,人体容易受寒,引发疾病。许多女性体质易寒凉,女性在阴阳里属阴,往往被形容为月亮,水容量高,更易寒凉。在大寒节气,更应做足保暖功课。重点部位就是腰、膝、双脚,尤其是经期,要添加衣物,适当饮食温补。
2、保护膝关节
现在骑电动车上下班的'人很多,街上随处可见穿着时尚,短裙、长靴的年轻女性,衣着单薄,骑着电动车在寒风里穿行。美则美矣,身体可要小心了。骑电动车最好不要穿裙子,这样把膝盖暴露在凉风中,非常容易受到寒气侵袭。“膝关节本身是腔隙关节,直接对着风吹,寒气很容易进去。”不仅要穿厚实点,还应该戴上护膝进行额外的防护。此外,许多女性朋友都有感受,冬天双足经常冰凉,腰部也容易发凉,一定要穿厚的鞋袜,不要穿低腰裤。
3、每天多睡1小时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此时正值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冬季,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大寒养生要顺应冬季“藏”的原则,最简单的方法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时。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上班族特别提倡早睡1小时。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宜过早起床,晨练要推迟一些,最好待日出后再出门。早晨寒气生发,有时还有雾气,极易寒邪侵入。
4、热水泡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5、大寒防燥
此节气,天气除了寒冷外,空气很干燥。加上室内采暖,空气相对湿度会更低。这种干燥的天气无疑会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因为空气干燥,易使痰浓黏稠甚至结成干痂而不易排出。不仅如此,宿留的痰液还会成为病菌的滋生地,从而进一步加重感染。结成干痂的痰液还会影响气管站膜上纤毛的正常运动,不利于排痰。因此,要采取一些加湿措施。
6、温馨小提醒
出门最好戴着手套,在室内手觉得冷了应多搓搓手,揉按手指和手掌的穴位如劳宫穴,可获得防寒、疏通经络的功效。在脚部保暖方面,除了白天穿好保暖的鞋袜外,应多活动,行走是足部保暖的最佳办法;晚上睡前半小时可用热水或中药沐足方泡脚,每次泡20-30分钟最佳,泡脚后可用手按摩脚趾和脚掌心2-3分钟,也能有效驱寒。
大寒节气知识3
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一年的终点。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之后,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大寒以后便是立春,时光虽然匆匆带走了岁月,却总能给人以春的希望。
大寒时节,回望悄然而逝的一年光阴,感悟二十四节气带来的温馨与感动,难免会感慨:“逝水流年,逝者如斯!”是呀,时间就像流水一般永不停息、无声地流逝,而生命不过是一滴清露,在晨曦中短暂闪耀之后,便被河流裹挟而去。流年似水,从容静默。
【物候】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做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大寒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意思是说,大寒时节,春气萌发,可以孵小鸡了;五日后,鹰、隼之类远飞的鸟,更加厉猛、迅捷,盘旋于空中到处找寻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再五日后,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上下冻透,寒冷至极。按照物极必反的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花信】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中,信风带来花期,瑞香、兰花、山矾次第开放,散发着阵阵清香。
【民俗】
大寒迎年: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烹制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撒在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喝鸡汤:大寒已是“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江苏南京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到了腊月,老南京人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如北方的羹偏于黏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黏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
【禁忌】
民间认为,大寒时节忌天晴不雪。农谚云:“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三白”,意指下三场大雪。大寒节气忌天气不冷,所谓“大寒不寒,春分不暖”,意思是说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赏鉴】
村居苦寒
白居易(唐)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纼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养生】
从“大寒”到“立春”这段时间,气候特点将由“冬藏”转至“春生”,在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中,若保养不当,极易引发各种疾病。
适当早睡晚起: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是一个健康的标志。到了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不少人都存在气血不通畅的情况,此时就特别需要养气。除了饮食调补之外,适当早睡晚起也是养气的好方法。在冬天,熬夜对身体的伤害比在其他季节更大。
避免剧烈运动:冬季需静养,要格外重视养心静心,不过,静养并不意味着不动或少动。冬季进行适当运动还是有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要避免剧烈运动,剧烈的标准是指出汗,因为大汗淋漓时,寒气容易通过张开的毛孔侵入体内,容易使人生病。
睡前热水泡脚:“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
大寒节气常识
1.大寒时节健康小常识都有哪些
大寒想要健康无病的安然度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必定是首选。
只要保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饮食原则,那么冬季一点都不难熬。 1、坚持冷水洗脸 女性用冷水洗脸醒脑精神好,锻炼耐寒能力,不但能预防感冒同时还能起到脸部美容的功效,还可以治疗慢性鼻炎,若能结合 *** 耳廓、印堂、太阳、颊车等穴则效果更佳。
2、清晨喝温开水 在洗脸刷牙后喝一杯温开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肠;另一方面可稀释血液,预防脑血栓、心肌缺血,同时能维持细胞渗透力,促进细胞代谢。 3、适当户外活动 大寒户外活动对养生很重要,可预防冻疮,在户外做操或呼吸15—20次有利肺功能的增强,起到防治支气管炎、哮喘的作用,肺开窍于皮肤,通过户外活动,可增加人体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
4、洗澡搓胸擦背 医学家研究搓胸擦背能提高身体免疫机能,有利强身壮体预防疾病。 5、傍晚做腰部操 日本专家研究证明,双手按腰做腰部活动可 *** 腰部诸穴,有助于强化内脏器官功能、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肥胖者做腰部操还可减肥。
6、热水浴足护脚 脚底有许多经络循行的穴位,如涌泉穴,通过热水透穴可以提高体温0。2℃,能改善周身毛细血管的功能,有保温和助眠的功效;脚素有第二心脏之称,护脚能强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促使心脏活动加强,又可防止脚部冻疮的发生,减少皮肤瘙痒症。
7、饮食药膳进补 大寒是滋补身体的时节,根据自身条件适当选用药膳进补十分有益,可增加热量抗寒,又能加强营养吸收,促进健康。 8、午间 *** 头皮 日间脑部血流量比夜间少1/5,故中午小睡30—40分钟为宜,然后用手指 *** 百会、风池、印堂等穴,或用梳子梳头 *** 头皮,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和头昏现象,加上用冷水洗脸则精神充沛。
9、午后饮用茶水 茶是人的最佳饮料之一,能防癌抗癌,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能对人体起保健作用。但胃病或贫血服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浓茶,可改用矿泉水或白开水。
午后补充水很重要。 10、饮食保养皮肤 大寒多喝水是保持皮肤润滑柔软的首要前提,喝水量以每天2升左右为宜。
11、吃冻苹果去心火 大寒气候冷,人在室内时间长,总觉胸闷和有心火。可将质量稍次的苹果,洗净放入冰箱冷冻,每日吃几次,又凉又甜又去心火。
12、绿茶煮蛋止咳化痰 香喷喷的茶叶蛋是许多人早餐的首选。传统茶叶蛋都是用红茶煮的,如果拿绿茶代替红茶煮鸡蛋,食疗功效会更好。
绿茶煮鸡蛋不但营养,还可以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对缓解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症状都有帮助。
2.大寒节气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防撞路面湿滑开车出行的朋友们千万要小心驾驶,一方面要保持车距及时踩刹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道路上的行人做好躲闪的准备,开车的朋友除了注意以上几点在遇到上坡路段时应保持车速换低档,如遇熄火应及时拉手刹。
二、防磕由于雪的覆盖,道路上许多“陷阱”会被遮住,因此,应千万小心,注意低洼、井盖、建筑材料上的钉子等。 三、防摔建议平常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人们,要选择步行或者公共交通出行。
四、防砸另外由于部分地区降雪较大,树木存在被压倒的危险,行人应该尽量远离树木等高处建筑谨防因坍塌被砸伤。
3.大寒节气有哪些注意事项
冬季阴气盛极,万物收藏,以待春天来临。
这个时候,人也要顺应自然,大寒时节要注意保存阳气,养精蓄锐。在这个时节,宜早睡晚起,避寒就暖,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以免扰动体内避藏的阳气。
这是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气压较低,靠近地面的地方聚集着大量污浊的空气,太阳升起后,气温升高,污浊的空气慢慢飘散,这个时候出门有利于健康。 老年人由于气血衰虚,特别需要注意,冬天不要起太早,运动锻炼切忌“闻鸡起舞”,以免污浊空气对身体造成危害。
大寒时节,天气忽冷忽暖,气温变化强烈,尤其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或加重。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这种天气下血压波动容易增大,也很容易引起旧疾复发。
因此,在大寒时节,年老体虚者最好居住在温暖的居室里,尽量减少出门或接触风寒患者。出门前可先在走廊里适应一下冷空气,然后再出门。
出门要做好御寒保暖工作,特别要注意保护面部、头部、手部、足部等暴露在外面的部位。同时还要注意防风,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加衣物。
不同体质的人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保护,比如,脾虚胃寒的人特别容易受寒,此类人最好戴一个围兜来保护脾胃;慢性腰腿疼痛、肾阳亏虚之人受寒后容易使病情加重,不妨使用腰托来防寒。值得一提的是,大寒时节正是元旦后、春节前,对于上班族来说,正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耗精伤神,极易疲劳。
因此,在这个时节,尤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静。对于老年人来说,更要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保持精神安静、心绪安宁,使体内气血和顺,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
4.大寒时节应注意哪些养生方法
大寒,是24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是在每年一月的20曰、21日左右。
大寒之所以叫做大寒,是指在这时寒到了顶点。俗话说,三九四九,冻死老狗。
小寒时我们数过了三九,大寒就是数四九侯。所以大寒是我们一年中最后一次 进补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过一个暖洋洋的大寒。
补好身体,一 起迎接春天的到来!在残冬防寒,要防止寒从脚下起,要特别注意下半身保暖。出门 尽量穿最暖和的鞋子,老年人戴好保暖护膝,最好每天泡泡脚。
北方 人家里过冬保存的大葱,这时候大部分葱叶都枯干了,不要扔掉,摘 下来煮水泡脚正好。大葱通阳,泡过以后脚会暖暖的,很舒服。
物极必反,寒到极点,也说明天气要回暖了。过完大寒,就是立春。
5.大寒节气需要预防什么
呼吸道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
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此外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应对: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对于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
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
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6.如何了解大寒节气
大寒是我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人们常说“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实际上,大寒仅与小寒相对,它们都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有的地区大寒温度并不比小寒温度低,大寒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气候变化的一种趋势。
大寒节气,全国各地农活依旧很少。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作准备;或者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
南方地区则仍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
因为这时作物已收割完毕,平时见不到的田鼠窝多显露出来,大寒也成为岭南当地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 除此以外,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及早安排农事。
“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广西)、“大寒见三白,农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丰年”(贵州)、“大寒无风伏干旱”(河北)等。
7.大寒时节有什么特点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每年1月20日前后,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0度。大寒时节,冰天雪地,寒风凛冽,天气已经冷 到极点,此时的冷较之小寒更深、更浓。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 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 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时节,是冬季即将结束之际,隐约可以感受到大地回舂的迹 象。
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冷而不干。这时,人们 开始忙着除旧饰新,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 到了。
大雪纷飞,岁寒茫茫。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 节气。
大寒,意为寒气逆极。实际上,是三九进入四九的日子。
不言而 喻,是一年中最冷的阶段。“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 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虽然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 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 气。 大寒节气,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 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
常年大寒节气,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 ~ 10 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 5毫米,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 突出。 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
在雨雪稀少的情况 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 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