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文学常识有哪些?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
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诗经文学常识的知识点
诗经文学常识的知识点如下:
1、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四家诗:
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魏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
3、六义:
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
4、风雅颂:
《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指音乐曲调,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
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
5、赋比兴:
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诗经的相关知识详细
1.《诗经》的地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共305篇。之前我们总是讲是311篇,那为何我们目前只讲305篇了呢?这个是因为,这其中有6篇笙诗,这就是唯有书目没有内容的,因此后边我们就把这六篇删除开,这6篇分别是“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与“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诗经》亦是中国第1篇现实主义诗文,创立了我国诗文现实主义的本源。这一点许多人会搞错,误认为这是浪漫主义的本源,关键缘由是常常听多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语句,却不知道诗经里边描述的更多的基层老百姓的痛苦,更多的是体现现实主义的内容,所以是1部现实主义的诗文。
2.《诗经》的具体内容
《诗经》的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髓部分有对感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还有怀故乡、思征人及反压抑、反陵暴的怨叹和恼怒,常用复沓的技巧来不断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通常唯有几个字不一样,体现了民歌的特点。《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奠之诗文,祈康年、颂祖德。《大雅》的笔者是贵族文人墨客,但是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意,除开宴会乐歌、祭奠乐歌与史诗而外,也写下了一些体现老百姓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还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奠之诗文。从思想性与价值艺术上看,3颂不如2雅,2雅不如十5国风。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2
《诗经》两首的知识点归纳
(1)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眯眯的样子)
2.将子无怒,春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
4.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 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6. 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
7. 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8. 岁亦莫止。(莫,通“暮”。)
9.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 ”,花开花的样子。华,通“花”。)
10.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棘,通“急”)
(2)古今异义
1. 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至。②今义:表明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泪水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谈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菜)
(3)1词汇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例如:言既遂矣。 ②等同于“而”。例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例如:春以为期。 ②而,连词。例如:以望复关。
3.做:
①本意是起来起家,扩充为崛起,形成。例如:薇亦做行。 ②开始。例如:天 下之难比成于易。 ③创作,书写:自就是指物做诗立就,又扩充为著作,制作。例如:常作二铁板,1板印刷,1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例如:这其中来往种做,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⑤为,变成,扩充为当做,充做。例如:君作为盘石,妾作为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例如曰归曰归。 ②称为,说成。例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例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行:
①语尾助词。例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例如:在斩左止者,笞500。
③终止,驻足,又扩充为使动使用 方法 。例如:行子路宿。 ④阻止,阻拦。例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文明礼貌。例如:人而无行,不死何候。
6.载:
①纪录,记述。例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例如:自去船职,5载复还。
③装载。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扩充为承受,承担。例如:载舟载舟,所宜沉思。
④乘坐,坐车。例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起增强语调作用,多用来动词或者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例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例如:春日载阳,着名仓庚。
7.靡:
①荒废。例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③倒下,退却。例如:左右皆靡。
②无,没有。例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扩充为不。例如:天洼地迥,号呼靡穷。
8.烈:
①火势猛。例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扩充为放火烧,例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扩充为激烈。例如:穷冬烈风。 ②光亮,显赫。例如:君有烈名。 ③职业,功业。例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峻。例如文人墨客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日光,阳光。例如:夕阳草树,平常巷陌。 ③温暖。例如:春日载阳。 1
④表面上,假装。例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洞穴,又扩充为方式。例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例如:力大无穷。
③大。例如:孔道之夷,为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例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盛开。例如:始 雨水 ,桃李华。 ③漂亮有风彩。例如:华服美人。 ④繁荣。例如:其市井之繁荣。 ⑤精髓。例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例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想念,记挂。例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例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例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提防,鉴戒。例如:既与既戒,既备万事。 ②劝诫,警示。例如:观旧事以自戒。
14.雨:
①诸多。例如:齐子归行,其从如雨。 ②失散。例如:1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者雨一样的落下。例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例如:水能自雨田。 ⑤滋润。例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4、主要实词、虚词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3
《诗经》两首文言知识点梳理
1、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眯眯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春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慨)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2、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泪水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谈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菜)
3.不遑启居(开,古义:是跪今义:指打开。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定居。)
4.君子所依,君子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君子,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德差的人。)
3、1词汇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例如:言既遂矣。
②等同于“而”。例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例如:春以为期。
②而,连词。例如:以望复关。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文言文知识诗经
1. 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推荐于 2017-10-3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
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 诗经主要内容
《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祥分如下 1、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如《豳风·七月》、《周颂·臣工》、《周颂·噫嘻》、《周颂·丰年》、《周颂·载芟》、《周颂·良耜》等。 2、征役诗,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
如《唐风·鸨羽》、《魏风·陟岵》、《邶风·式微》、《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豳风·东山》、《采薇》等。 3、婚恋诗,即篇幅众多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
风诗里这类作品尤其多,约占风诗的三分之一。 《诗经》中的爱情诗,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恋爱关系中的各种情景和具体矛盾,揭示了人们在爱情生活中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心理。
不少作品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如《周南·关雎》、《周南·汉广》、《召南·摽有梅》、《秦风·蒹葭》等;还有的作品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如《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鄘风·桑中》、《郑风·野有蔓草》等;有的作品则抒发失恋的痛苦和对干涉恋爱婚姻者的不满和反抗,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郑风·狡童》等;有的则表现了忠贞不渝的生死之恋,如《郑风·出其东门》、《王风·大车》等。 至于那些直接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虽不如爱情诗那样丰富多彩,却也展示了比较充实的内容。
这类作品主要有两方面,有的写夫妻两情笃厚,描写了家庭生活的和美,如《郑风·女曰鸡鸣》、《郑风·风雨》、《齐风·鸡鸣》;有的则恰好相反,以夫妻反目和女子被弃为主题,通常称为弃妇诗,如《郑风·谷风》、《卫风·氓》。 4、燕飨诗,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
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如《小雅·鹿鸣》、《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宾之初筵》、《大雅·行苇》等。
5、怨刺诗,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等;还有一些贵族文人的作品,产生于西周末期春秋前期,多为感时伤世,切中时弊之作,《小雅·北山》、《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大东》、《大雅·民劳》、《大雅·板》、《大雅·荡》等,尽管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命笔,但依然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生活的情景。 6、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
是《诗经》中描写一个部落早期发祥历史的作品。这些史诗,形象地反映了周人从野蛮向文明(即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
反映了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
3. 高一语文 诗经 知识整理
首页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人教版第二册子节点索引:第一单元祝福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节选)* 荷花淀 现当代小说鉴赏 本单元综合第二单元拿来主义 我若为王 庄周买水 剃光头发微 本单元综合第三单元南州六月荔枝丹《物种起源》导言 神奇的极光* 这个世界的音乐 本单元综合第四单元咬文嚼字读《伊索寓言》 *说“木叶” 米洛斯的维纳斯 本单元综合第五单元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本单元综合第六单元师说 阿房宫赋 谏太宗十思疏 种树郭橐驼传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这是我搜的,哪里有《诗经》啊?是哪几篇?。
4. 诗经文学常识
楼主你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中国最古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到三千年左右,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到春秋,流传下来的诗,据说有三千多首,后来经过孔子删去不合宜的,只剩下三百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了方便,就称它「诗三百」。诗的内容包括:风(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雅(二雅:大雅、小雅),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现在只剩外传十卷。至于现在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
兹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文集《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共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5. 关于古文的基本常识
古文定义: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既强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於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夫文靡於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韩.”(《与李空同论诗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
6. 文言文文学常识
测试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文言翻译4、常见实词5、常见虚词6、默写课文或片断.7、正确朗读或断句.文言文翻译(一)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做到“信”、“达”即可.(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译准重点字词.(三)文言文翻译五字法: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3、删 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例发语词“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4、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例:“岁赋其二”中“岁”换成“年”.5、调 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