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文学常识(归去来兮辞的文学常识)

语宇社区 情感日志 486 0

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土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现代,沿袭了两宋对陶渊明的崇高评价。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其中《少五适俗韵》,曾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wang

陶渊明的文学常识?要具体点儿的。。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其诗其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扩展资料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高考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学常识: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

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吾不能早用子

2.是寡人之过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行李之往来

5.夫晋,何厌之有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亦去之

(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烛之武退秦师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晋军函陵

4.夜缒而出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越国以鄙远

7.邻之厚,君之薄也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朝济而夕设版焉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2.阙秦以利晋

13.与郑人盟

14.因人之力而敝之

15. 以乱易整,不武

(五)一词多义

1、实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左传•昭公十六年》

④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

⑤言语粗鄙

①许君焦、暇…… ——《烛之武退秦师》

②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④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大铁椎传》

⑤相去复几许 ——《孔雀东南飞》

①国势衰微

②微言大义

③人微言轻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

⑥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口技》

⑦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

①侯生摄敝衣冠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敝人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资治通鉴》

④因人之力以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桃花源记》

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③辞不赴命 ——《陈情表》

④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①过秦论 ——《过秦论》

②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④一日,大母过余 ——《项脊轩志》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桃花源记》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③秦伯说 ——《烛之武退秦师》

④范增说项羽 ——《鸿门宴》

①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②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③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解牛》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①公从之 ——《烛之武退秦师》

②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④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⑤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⑥旦日,客从外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⑦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虚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①今急而求子

②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③夜缒而出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①公从之

②唯君图之

③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④是寡人之过也

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辍耕之垄上 ——《隆中对》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君知其难也

③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④吾其还也

⑤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⑦于乱石间泽其一二者扣之 ——《石钟山记》

⑧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⑩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③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④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⑤臣死且不避 ——《鸿门宴》

⑥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⑦存者且偷生 ——《石壕吏》

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秦论》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

②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

③更若役,复若赋 ——《捕蛇者说》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⑤吾儿,久不见若影 ——《项脊轩志》

(六)指出句式特征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因人之力以敝之,不仁

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⑥若亡郑有益于君

⑦夫晋,何厌之有

(七)固定结构积累

“所“字结构 形式:所+动词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

②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没有害处的)

③失其所与(结交的同盟者)

答 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

(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 ,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了,语气词)

2.共其乏困 (共,通“供”,音gōng,供给)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减少)

4.秦伯说 (说,通“悦”, 音yuè,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音zhì,明智)

(三)古今异义:

1.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

2.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

4.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 裹)

5.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

7.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四)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3.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4.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6.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国,指郑国)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薄弱)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9.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肆:形容词用作动词,延伸,扩张)

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12.阙秦以利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

13.与郑人盟 (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14.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衰败)

15.以乱易整,不武 (乱:形容词用作名词,散乱之师;整:形容词用作名

词,严整之师。武:名词活用作动词,符合武德)

(五)一词多义

1、实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 ——《为学》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 ——《曹刿论战》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左传•昭公十六年》

④越国以鄙远(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

⑤言语粗鄙 (粗俗)

①许君焦、暇……(答应,听从) ——《烛之武退秦师》

②杂然相许(赞同) ——《愚公移山》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小石潭记》

④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大铁椎传》

⑤相去复几许(约计的数量) ——《孔雀东南飞》

①国势衰微(衰败)

②微言大义(幽微,精妙)

③人微言轻(形容词,轻微)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连词,如果没有) ——《岳阳楼记》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连词,如果没有) ——《烛之武退秦师》

⑥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口技》

⑦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 ——《卖油翁》

①使史更敝衣草屦(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侯生摄敝衣冠(破旧)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敝人(谦词)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资治通鉴》

④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烛之武退秦师》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烛之武退秦师》

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借口)

③辞不赴命(辞谢) ——《陈情表》

④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①过秦论(指出……过失) ——《过秦论》

②是寡人之过也(过错) ——《烛之武退秦师》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过分,太甚) ——《小石潭记》

④一日,大母过余(访问,探望) ——《项脊轩志》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桃花源记》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捕蛇者说》

③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

④范增说项羽(shuì,劝说) ——《鸿门宴》

①君知其难也(知道,了解,懂得) ——《烛之武退秦师》

②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音zhì,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

③官知止而神欲行(知觉,感觉) ——《庖丁解牛》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识别,分辨) ——《马说》

①公从之(听从,答应) ——《烛之武退秦师》

②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随,跟从)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向……学习) ——《论语》

④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追赶,追随) ——《狼》

⑤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 ——《琵琶行》

⑥旦日,客从外来(自,由)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⑦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读zòng,合纵) ——《过秦论》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灭亡,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2、虚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表因果,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而,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目的,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⑥以乱易整(用,介词)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③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却,连词)

⑤黑质而白章(表并列,连词) ——《捕蛇者说》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愚公移山》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捕蛇者说》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是,在哪里)

①公从之(代轶之狐,代词)

②唯君图之(代阙秦利晋这件事,代词)

③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

④是寡人之过也(的,结构助词)

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

⑥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隆中对》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不定指示代词,那)

③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近指,这) ——《捕蛇者说》

④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副词,还是)

⑤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是……还是……) ——《马说》

⑦于乱石间泽其一二者扣之(代词,其中的) ——《石钟山记》

⑧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难道) ——《游褒禅山记》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揣测语气,大概) ——《师说》

⑩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希望) ——《伶官传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又,并且,连词)

②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况且)

③吾今且报府(暂且) ——《孔雀东南飞》

④年且九十(将 近) ——《愚公移山》

⑤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 ——《鸿门宴》

⑥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将近) ——《游褒禅山记》

⑦存者且偷生(副词,姑且) ——《石壕吏》

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反而,转折关系) ——《滕王阁序》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用在句首,表示进一层,换个角度议 论)——《过秦论》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桃花源记》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③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捕蛇者说》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赶得上,比得上) ——《愚公移山》

⑤吾儿,久不见若影(你,你们) ——《项脊轩志》

(六)特殊句式

①是寡人之过也(……也 判断句)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也 判断句)

③因人之力以 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 介后)

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应“于郑伯言” 介后)

⑥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 介后)

⑦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宾前)

(七)固定结构

“所“字结构 形式:所+动词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

②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没有害 处的)

高中高三下册语文教案: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重点 1.“行”“引”“乘”“策”“审”“委”“怀”“而”“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质疑和答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赋”的语言特征,对于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景物描写中寄寓的作者的情怀;

3.正确理解陶渊明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录音机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能归纳“行”“引”“乘”“策”“审”“委”“怀”“而”“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的句式;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遵循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答疑,掌握一些浅近的文言知识;

2.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对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小结;

3.指导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人格操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对他同黑暗的社会不同流合污的精神给予肯定。理解并评价作者的“隐居”思想,这种思想在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具有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对课文作充分地预习,梳理课文中的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对一些浅近的文言词语作出注解,疏通全文。要求学生对文中的疑难部分作出相关的圈点和整理,以备课堂交流。

导入新课

导入1: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初中都学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桃花源记》。现在让我们把文章试着齐背一遍……(师生齐背)一个人间胜境,一个理想王国。她始终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始终诱惑着作者那颗“归隐”之心。作者如何高唱“田园”之歌,如何迈出“辞官归隐”的步伐的呢?《归去来兮辞 并序》便向我们展示了答案。(板书课题)

导入2:宋李格非赞语:“《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欧阳修推赏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对《归去来兮辞 并序》为什么有着如此高的评价呢?《归去来兮辞 并序》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和感人之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它,一起来感悟它的艺术魅力和感人之处。

推进新课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大诗人。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早亡,至陶渊明已家道中落。他年少时,志趣高洁,博学善文,一直在家闲居。29岁才出仕,任江州祭酒,后做过镇参军、建威参军之类小官,过着时隐时宦的生活。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出任彭泽令,后世称陶彭泽,在官80余日即辞官归隐。再也没有出仕,一直过着躬耕自资、赋诗饮酒的生活。时人将他与刘遗民、周续之合称“浔阳三隐”(萧统《陶渊明》)。在归田之初,生活充裕,后家中失火,生活日益贫困,常须朋友接济,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由于他十年辞征不就,时人敬称他“陶徵士”,死后朋友私谥“靖节”。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诗歌今存近130首,辞赋3篇。大多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高洁脱俗的人生志趣。因此他是我国文学第一位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人。

他年少时,诵读儒家经书,“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五),培养了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其五)的济世豪情。由于现实社会的黑暗动荡,官场的污浊,“质性自然”的他,与“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产生了一种“违已交病”的内心痛苦,于是“和风不洽,翻翮求心”(《归鸟》),最终走上了归隐田园的道路,追求他返朴归真的理想人生。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学生先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作者的知识,然后教师投影展示,给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多媒体课件显示:

稔(rěn):意为庄稼成熟。

飏(yánɡ):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眄(miǎn):斜视,随便看看。

衡(hénɡ):通“横”。

觞(shānɡ):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憩(qì):休息。

景(yǐnɡ):日光。

窈窕(yáo tiáo):深远曲折。

耔(zǐ):培苗。

2.读出感情

多媒体课件显示:

“辞”的文体特点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重在抒情,一般要押韵,形式上尽管后来发生了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式保持了下来,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课文诵读应注意的是:

(1)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稍作停顿。

(2)以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

(3)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可作六字句读。如“寓形宇内(复)几时”。

(4)“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

通过反复地诵读,揣摩不同语句所表达的不同感情。或忧郁,或轻快,或感叹,或欣喜……这样有利于字词句义的解决,更有利于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难句解读

(分段阅读,指导学生整体突破字词句义)

序文部分: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明确:生生:维持生活。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资,凭借,依赖,作动词。所,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等。所资:凭借的东西。未,表否定,没有,无。见,xiàn(现)出现,显现。其,作第一人称用,自己。术,(经营生计的)办法、本领。

2.诸侯以惠爱为德

明确:诸侯,指刺史等一方之长,各地的军阀。以……为,文言固定结构,把……作为。惠爱,爱惜人才。

3.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明确:尝,曾,曾经。从,作动词,从事。人事,治人之事,如“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的“人事”。今义:口腹,即为口腹之需,喻指衣食。役,驱使。自役,即役自,代词提前,构成宾语前置,驱使自己。

4.情在骏奔

明确:骏,本义指骏马,这里是像骏马,名词作状语,形容迅速。奔,奔丧,前往吊丧。

辞文部分:

第一段: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明确:既,副词,既然。以,动词,让。为,介词,表被动。形,形体,身体。役,役使,驱使。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为什么。惆怅,指感伤,悲愁,失意的样子。而,表并列关系。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明确:实,副词,确实。迷途,误入歧途,指出仕做官。其,句中语气词,表揣测,大概。另一说是,助词,不译。觉,觉察,认识。今是,今天的对,指归隐。昨非,昨天的错,指出仕做官。

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明确:征夫,行人。前路,向前赶路。以,介词,拿。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第二段: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明确:乃,于是,然后。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子,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

2.眄庭柯以怡颜

明确:眄,斜视。这里指“随便看看”。怡,愉快,作使动用法,使……愉快。

3.审容膝之易安

明确:审,详知,明白。容膝,指居室狭小,仅能容下双膝。易,和悦。易安,安适。

4.景翳翳以将入

明确:景,同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入,收,指日落。以,表承接,可以不译。将入,指太阳快要落山。第三段:

1.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复,副词,还,又。驾言,《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的简省,是“驾车出游”的意思。言,助词。焉求,何求,追求什么。求,求官。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明确: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乐,意动用法,以……快乐。亲戚,可以看作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之,结构助词,的。情话,知心话。以,可以看作表承接,用来。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明确:欣欣,草木茂盛。涓涓,细水慢流之状。以,相当于“而”,表修饰。而,表修饰。

第四段: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明确:胡为,为什么,胡,疑问代词,为什么,为,疑问语气词,可不译。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之,动词,往。何之,应该是“之何”,宾语前置。

2.帝乡不可期

明确: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仙境”。期,动词,期望,期求。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聊,姑且。化,造化,指自然,如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乘化,顺应自然。夫,语气助词,可不译。奚疑,何疑。

方法指导

1.以读促进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

2.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质疑、答疑,教师适当点拨。

3.有感情地、熟练地诵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知识梳理

通过合作探究方式,以小组的形式,小结主要文言现象。先进行归纳整理,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再由教师通过幻灯机投影。

一词多义

1.行

xínɡ

①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 《肴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动词,运行。)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

⑧《琵琶行》 (行,古诗一种体裁。)

hánɡ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过秦论》(泛指军队。)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②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③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④乃设九宾迁礼于,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3.乘

chénɡ

①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

⑤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shènɡ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 《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肴之战》(“四”的代称。)

4.策

①执策而临之 《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

②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同“册”,记录。)

④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名词,策略。)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

5.审

①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

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

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

②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过秦论》(动词,托付。)

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

7.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 《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

②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

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

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

⑤汝姊在吾怀 《项脊轩志》(动词,胸前。)

⑥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8.而

而字用作连词可表示六种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和修饰关系。

①觉今是而昨非 表转折

②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

③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折

④时矫首而遐观 表修饰

⑤鸟倦飞而知还 表承接

⑥抚孤松而盘桓 表并列

⑦世与我而相违 表转折

⑧亦崎岖而经丘 表修饰

⑨泉涓涓而始流 表修饰

⑩或植杖而耘耔 表并列

词类活用

携幼入室 幼 形容词作名词 幼儿、儿童

眄庭柯以怡颜 怡 使动 使……愉快

园日涉以成趣 日 名词作状语 每天

策扶老以流憩 策 名词作动词 拄着

时矫首而遐观 时 名词作状语 有时

悦亲戚之情话 悦 意动 以……为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 乐 意动 以……为乐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 名词作动词 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 棹 名词作动词 划

善万物之得时 善 形容词意动 以……为

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内亲外戚 (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 (古)知心话 (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农事 (今)指有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特殊句式

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宇内”前省略介词“于”)

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

课堂小结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辞的文体知识。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解读浅易文言知识的能力。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归去来兮文化常识

1.请问: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文学常识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私称靖节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

陶渊明像

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任职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潜为彭泽县令,在任仅八十五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鲁迅先生评论:陶潜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伟大。[2]

写作背景: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本文作于他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甚至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 。作者的代表作: 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2.归去来兮辞涉及的文化常识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归去来兮辞》中的文言知识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横着)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 --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4.归去来兮辞 什么文体

辞赋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1]

5.文言知识阅读理解(23分)归去来兮

小题1:B小题2:A小题3:C小题4:(1)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4分)(2)喜欢乡里故人之间的知心话,乐于弹琴读书来消除忧愁(3分)(3)(我)羡慕万物各的其时,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3分)小题5:B 点评:这种题型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大多数通假字都很常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积累就行。

很多通假字都是同音形异字,可以根据句意来帮助理解。小题3:试题分析:C项和原句一样,都是表转折;A项,表并列。

B表顺承。D表修饰。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落实“悟”“ 往”“ 谏”各1分,句意1分。

(2)这个句子中落实“亲戚”、“情话”各1分,句意1分。(3)这个句子中落实“善”、“得时”各1分,句意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