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常识(逻辑学知识)

语宇社区 情感日志 298 0

逻辑基础知识

为了便于记忆,逻辑学中把A、E、I、O四种判断之间孙尺的关系用下列“逻辑方阵”来表示:

反对关系

SAP SEP

差 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 差

等 等

关 关

系 系

SIP SOP

下反对关系

一般把单称命题作为全称命题的特例来处理。但是,在考虑对当关系(即真假关系)时,单称命题不能作为全称命题的特例。如果涉及有同一素材的单称命题,那么以上所述的对当关系要稍加扩展:单称肯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是矛盾关系;全称命题与同质的单称命题是差等关系;单称命题与同质的特称命题也是差等关系,但与不同质的特称命题是下反对关系;单称命题与不同质的全称命题是反对关系。把单称命题考虑其中,所有对当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反对关系

SAP SEP

差等关系 差 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 差 差等关系

(某个) 等 等 (某个)

S是P 关 矛盾关系 关 S不是P

系 系

差等关系 差等关系

SIP SOP

下反对关系

虽然GCT逻辑考试并不考逻辑学的专门知识,但对当关系以及复合命题的推理这两个知识点在考试中还是能直接用到,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个知识点,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有的三饭店都搜查过了,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在下面四个断定中:

Ⅰ. 没有三饭店被搜查过。

Ⅱ. 有的三饭店被搜查过。

Ⅲ. 有的三饭店没有被搜查过。

Ⅳ. 犯罪嫌疑人躲藏的三饭店已被搜查过。

可确定为假的是:

A. 仅Ⅰ和Ⅱ。

B. 仅Ⅰ和Ⅲ。

C. 仅Ⅱ和Ⅲ。

D. 仅Ⅰ、Ⅲ和Ⅳ。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所有的三饭店都搜查过了”为真,即A判断为真,则根据对当关系知I判断为真,E判断与O判断均为假。

即可推知:“没有三饭店被搜查过”为假;“有的三饭店被搜查过”为真;“有的三饭店没有被搜查过”为假。至于“犯罪嫌疑人躲藏的三饭店已被搜查过”无法确定真假,事实上,如果犯罪嫌疑人确实躲藏在某个三饭店,则该命题是真的,否则,该命题就是假的。

■设“并非无商不*”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所有的商人都是*商。

B.所有商人都不是*商。

C.并非有的商人不是*商。

D.有的商人不是*商。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并非无商不*”等同于“认为所有的商人都是*商是不对的”。这就可以推出,肯定有的商人不是*商,即选项D。

(三)关于周延性

为了更好地把握性质命题(直言命题)的逻辑特点,有必要讲述一下周延性问题。

性质命题中的词项是指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在性质命题中,如果断定了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则称它是周延的,否则腊高则就是不周延的。因此,只有在性质命题中出现的词项,才有周延与否的问题;并且,词项是否周延,只取决于某个性质命题对其外延的断定,也就是取决于该命题本身的形式。关于词项周延性,有如下结论:

(1)全称命题的主项都是周延的。

(2)特称命题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

(3)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4)否定命题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把这四条结论应用于A、E、I、O四种命题之上,得到下表:

命题类型

主 项

谓 项

SAP

周延

不周延

SEP

周延

周延

SIP

不周延

不周延

SOP

不周延

周延

周延问题在处理整个性质命题推理时是非常重要的。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它的结论是从前提中抽引出来的,因而结论所断定的不局唯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这一点在性质命题推理中的表现,就是要求“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推理的有效性就得不到保证,会犯各种逻辑错误。

逻辑学知识

一、不一定要周延。

例如:所有盗窃犯都是罪犯

张三不是盗窃犯

所以,张三不罪犯

在这个三段论推理中,大前提是一个肯定判断,因而大项“罪犯”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但是,结论是一个否定判断,因而大项“罪犯”在结论中却是周延的。这个三段论推理的结论也不是必然地推导出来的,它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这里应当注意,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并没有说在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必然是周延的。换句话说,在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可以是周延的,也可以不是周延的。

二、是的

规则是这样的:

两个特称命题做前提,不能推出必然结论

以两个特称命题做前提,其组合情况不外乎三种:两个前提都是I命题;两个前提都是O命题;两个前提中,一个是I命题,一个是O命题。在这三种情况下,都不能推出必然结论。因为:

①如果两个前提都是I命题,那么由于I命题的主、谓项都不周延,因此,两个前提中没有一个项是周延的,不能满足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要求,违反了规则1,所以,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②如果两个前提都是O命题,那么根据规则4,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③如果两个前提中,一个是I命题,一个是O命题,那么,两个前提中只有一个项是周延的,即O命题的谓项。根据规则1,这个唯一周延的项应为中项,否则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这样,大、小项在前提中都不周延。又根据规则4,结论是否定的,而否定命题的谓项是周延的,即大项大结论中周延;但大项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这就违反规则2,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而如果避免“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用前提中唯一周延的项作为大项,中项又会一次不周延,从而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因而,以I命题和O命题为前提,也不能必然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两个特称命题前提不能推出必然结论。

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那么结论必是特称的

根据上述规则,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特称的,那么另一个必是全称的。因此,包括一个特称命题的两个前提,其组合情况不外乎这样四种:分别是A命题和I命题,分别是A命题和O命题,分别是E命题和I命题,分别是E命题和O命题。由于第四种情况,即E命题和O命题的组合明显违反规则3,无效,所以,可以排除这种情况。

现在看其它三种情况。

①如果两个前提分别是A命题和I命题,则前提中只有一个周延的项,即A命题的主项。根据规则1,这个唯一周延的项应当做中项,否则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这样,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根据规则2,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所以结论只能是特称的。

②如果两上前提分别是A命题和O命题,则前提中有两个周延的项,即A命题的主项和O命题的谓项。根据规则液迟1,这两个周延的项其中一个要充当中项,否则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另一个项应当充当大项,因为:根据规则4,这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必是否定的;结论否定,作为结论谓项的大项必是周延的,根据规则2,大项在前提中必须周延,否则会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这样,其余两个不周延的项中必有一个是小项,根据规则2,前提中小项不周延,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所以,结论是特称的。

③如果两个前提分别是E命题和I命题,那么,只能大前提是E命题,小前提是I命题,而不能是大前提是I命题,小前提是E命题。因为:如果大前提是I命题,是大项在前提中必不周延,而由于小前提是E命题,结论必否定;如此,若得结论,则必违反规则2,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所以,应当排除“大前提是I命题,小前提是E命题”这一情况。而如果大前提是E命题,小前提是I命题,那么小项在前提中必不周延;根据规则2,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否则,会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因而,结论只能是特称的。

综上所述,前提中有一闹郑李特称命题,所得出的有效结论必然是特称的。

在把握这条规则时应注意:若二前提无一特称(即都是全称),则结论可丛渗以是全称,也可以是特称;若结论是特称,则二前提可以有一个是特称,也可以都是全称;若结论是全称的,则二前提必均为全称。

逻辑的常识包括

1. 逻辑知识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概念的两个方面穗洞是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指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围大小,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性质;判断从质上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从量上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推理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概念构成判断,判断构成推理,从总体上说人的思维就是由这三大要素决定的。

它要求思维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

2. 逻辑知识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一门以思维形式及百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概念的两个方面是外延和内涵,度外延是指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围大小,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性质;判断从质上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知判断,从量上分为全称判断道、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推理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概念构成判断,判断构成推理,从回总体上说人的思维就是由这三大要素决定的。

它要求思维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答。

3. 逻辑学的三大分类是

具象逻辑、抽象逻辑、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

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有三大穗旦源泉: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中国先秦的名辩逻辑,古印度的因明。

逻辑学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逻辑学的基本理论是其他学科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同时逻辑学又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为包括基础学科在内的一切科学提供逻辑分析猜族枯、逻辑批判、逻辑推理、逻辑论证的工具。

扩展资料

逻辑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逻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数学素养以及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及企事业管理部门从事逻辑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并能从事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科研和应用方面相关工作的逻辑学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计划突出逻辑学与科技哲学的结合与融通,以造就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知识并兼通其它专业知识的逻辑学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逻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科研能力和表达能力。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