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晓
在我的心目中,这年啊,是有味道的,是味觉里的。
在乡下,一进入腊月,这村庄的大街小巷和家家户户的庭院里,就会冒出这浓浓的年味儿来,那是腊肉的味道,那是煎炒烹炸的味道,那是蒸的味道。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那时的我们生活还不富裕,所以,那时的过年,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乡下小孩子们来讲,那就为两个目的:一是解馋,二是疯玩。
一到过年,家里的日子,就算是再紧,大人们也会置办出一些好吃的,买上一些平日里只能是想想而已的肉食。当然首先就是蒸年馍了,乡下人家有讲究,过年的时候,是不动大火的,那是不吉利的,所以在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蒸自家的年馍了,蒸上一屉又一屉,这样过年时,只需放进锅里热一下就能吃了,于是那年馍的香味儿,还有炊烟的味道,就是最初的年味了。
一到腊月初十以后,那些在外打工和求学的游子们,就开始陆续归来了,这浓浓的年味里,还夹杂着那熟悉的问候声。为了招待自家的亲朋好友,家里的男人们,会准备一些烟酒糖球瓜子一类的,这算是一个礼节,更是一项民俗传统。还有自家酿酒的,这时已是开坛的时候,自家酿造的纯粮食酒,可是真材实料,于是这浓浓的酒香里啊,溢出那五谷杂粮的味道,这就是生活最原汁原味的味道。
为了感恩神灵的护佑与赐福,为了怀念祭奠逝去的先人,家里的老人们,会烧香祷告,所以这乡下的年味里,最浓重的一部分,就是这香火的味道,那缭绕的香火,溢出的是,乡下人家对生活的感恩,和对来年日子的美好期盼与憧憬。
当然,也一定要有那炸响的鞭炮声,这是乡下过年时,最高潮的部分了,小小的香火冲着那鞭炮一点,就会那震天的响声,传播村庄的每个角落,也传遍每个人的人心,于是那股浓浓的鞭炮燃放后的烟火味儿,也会随之传入你的鼻孔,这也是过年的年味儿啊!
当数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的民谣,这过年的味道啊,在日历的一页页撕去中,慢慢地向你走来,是啊,转眼又是一年,那一个个人的脸上,都是红彤彤的,写满幸福喜悦与甜蜜。
当那大红的春联贴起来,当那大春的窗花贴起来,当那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当那大红的鞭炮放起来,这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啊,就算是彻底地到来了,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最浓重的情感,带着一种独特的味道,在一声声的鞭炮声中,在一片片的火红里,在一种种熟悉的馨香之味里,在那浓浓的亲情里,这乡下的年啊,就来了,此时不管你是用舌尖去品尝,还是用那心灵去感受,都是甜甜的,亲亲的,香香的……
作者简介:
姜利晓,在《星星诗刊》《中国诗人》《散文诗世界》《奎屯文学》《葡萄园诗刊》《鲁西诗人》《牡丹》《火花》《中国散文家》《五月风》《中国文化报》《安徽日报》《佛山文艺》《解放军报》《宁夏日报》《内蒙古日报》《羊城晚报》《海口日报》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获全国性征文奖100余次。
评论列表
家户户就开始蒸自家的年馍了,蒸上一屉又一屉,这样过年时,只需放进锅里热一下就能吃了,于是那年馍的香味儿,还有炊烟的味道,就是最初的年味了。 一到腊月初十以后,那些在外打工和求学的游子们,就开始陆续归来了,这浓浓的年味里,还夹杂着那熟悉的问候声。为了招待自家的亲朋好友,家里
,当那大红的鞭炮放起来,这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啊,就算是彻底地到来了,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最浓重的情感,带着一种独特的味道,在一声声的鞭炮声中,在一片片的火红里,在一种种熟悉的馨香之味里,在那浓浓的亲情里,这乡下的年啊,就来了,此时不管你是用舌尖去品尝,还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