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北京冬奥组委官网消息,2月18日下午,冬奥人物故事媒体吹风会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举行。来自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制冰工作人员刘博强、“滑雪小神童”王凯文、滑雪救援队医生付妍、北京冬奥会火炬手侯琨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冬奥故事。
刘博强:从“火”到“冰”的跨界
44岁的刘博强本是首钢集团的一名轧钢工人,因为北京冬奥会,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改变,转型成一名制冰师。
2017年7月,刘博强前往首都体育馆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制冰、扫冰培训。“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制冰工作,在这三个月,几乎每天都泡在冰场中。”经过培训,基本掌握了制冰工作的刘博强回到首钢开始为国家短道速滑队、花样滑冰队、冰壶队等提供服务和保障。
刘博强坦言隔行如隔山,这种从“火”到“冰”的转变并不容易。为了形成肌肉记忆,刘博强每天进行高强度地练习,他的右胳膊明显比左胳膊粗了一圈。但他相信,只要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能做成。
据刘博强介绍,目前全世界的顶级制冰师不超过20人,里面没有中国人的身影,“我希望在冬奥赛场上通过和国际顶级制冰师的学习交流,把国外顶级的制冰经验留在中国。这也是我来冬奥会的一个目的,我希望能成为顶级的中国制冰师。”
王凯文:想成为第一个同获单板、双板、自由式奥运冠军的运动员
王凯文是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的学生,年仅10岁的她从两岁就开始滑雪。初学滑雪,摔跤总是难免,“最厉害的一次,我的脸直接磕到了铁桶上,疼得我哇哇大哭。”王凯文说。
在训练中,王凯文还经历了一次严重的伤病,在雪场玩时,她的手不小心被传送带卷进去了。“当时这个手的皮和肉都没有了,直接能看到骨头,流了很多血,超级疼。”在康复的时候,王凯文疼得天天哭,爸爸一度想让她放弃,“但滑雪是我的快乐,我喜欢高山滑雪的速度,喜欢跳台项目空中的自由飞翔。”
在自己的坚持下,王凯文回到雪道上,爸爸也开始专职陪她训练,如今王凯文已经在滑雪圈小有名气,金牌和证书挂满了她家里的两面墙。“我的梦想是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同时取得单板、双板还有自由式三个项目的奥运冠军的人!等爸爸变成老头的时候,我就带着孩子开车去接他:‘走,咱滑雪去吧爸爸!’”
付妍: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的风采
付妍是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的一员,也是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他表示,“2018年,中医局要组建一支中医滑雪保障队,我毫不犹豫地报名,经过筛选,最终接到了奥组委的录取通知。”
付妍提到,除了要有近乎专业的滑雪技能以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滑雪医生,还要有极端条件下施展救治的能力。“我们必须在4分钟内到达伤员身边,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中,我们每晚一秒,都可能给运动员的生命带来更大的威胁。”
对付妍来说,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刻苦的练习。为了能最短时间完成气管插管这个技术,付妍在假人身上不断尝试,从最开始的30秒到20秒再到10秒,现在甚至更快。“我每快一秒钟,对运动员来说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闭幕,我们的队员也兑现了曾经的承诺,我也完成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在冬奥会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的风采。”
侯琨:推广奥林匹克文化,把爱好变成事业
2007年,在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作为一名志愿者,侯琨与奥林匹克结缘。“参加完博览会,我更多地认识到了奥林匹克的文化和教育意义。”从2012年到今年,侯琨走遍了所有举办过冬季、夏季奥运会和青奥会的26个国家的47个城市,完成了“奥林匹克环球行”。他把推广奥林匹克文化,从爱好变成事业。“我想看看,奥林匹克运动到底为何有这么大魅力,能吸引全世界的人参与。”侯琨说。
提及走过的47个城市,侯琨提到了1984年冬奥会举办地萨拉热窝,“我觉得萨拉热窝经历了战争,现在奥林匹克带给了它的这种复兴的力量,让我看到我从事的奥林匹克工作也是一件极具意义,且能为全世界带来福祉的工作。”
评论列表
的学生,年仅10岁的她从两岁就开始滑雪。初学滑雪,摔跤总是难免,“最厉害的一次,我的脸直接磕到了铁桶上,疼得我哇哇大哭。”王凯文说。 在训练中,王凯文还经历了一次严重的伤病,在雪场玩时,她的手不小心被传送带卷进去了。“当时这个手的皮和肉都没有了,直接能看到骨头,流了很多血,超级疼。”在康复的时
且能为全世界带来福祉的工作。”